偶爾心明,自然靈感。
大家看電視或者讀書的時候,一般都喜歡看一些喜劇作品,放松自己的心情,但事實上,悲劇作品卻往往能夠讓人們的印象更加深刻,故事中人物的悲慘經曆和曲折的情節,常常會讓他們很受感動,甚至會跟着落淚。比如在很多年以前,我國就有一部非常出色的悲劇作品,一本叫做《三毛流浪記》的連環畫。
相信這本連環畫一定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吧,哪怕是一個小孩子,也許都能說出三毛流浪的故事。一提起這個名字,大家就會立刻條件反射,腦子中浮現出一個非常瘦弱穿着破破爛爛的衣服,頭上隻頂着三根頭發的小男孩的形象,而這也是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但大家都知道三毛,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作者,那就是非常優秀的畫家張樂平先生。
從小生活貧困,接觸繪畫藝術
1910年,張樂平出生在浙江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裡。說是普通,但其實家裡的經濟條件并不是非常好,因為家中一共有三個孩子,但隻有父親一個人有穩定的工作,而這份工作是教師,工資并不是很高。但是,雖然童年時張樂平在物質方面并不是非常富有,但他卻收獲了寶貴的精神财富。
張樂平的母親最大的特點就是心靈手巧,她不僅擅長刺繡,而且還精通剪紙,常常做出一些非常精美的藝術品,而這也讓小小的張樂平對美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張樂平在藝術方面的天賦也漸漸展露出來,他開始利用自己的一切條件練習畫畫,一開始隻是自己的小愛好,沒想到後來卻被别人看到了。
1923年張樂平完成了一幅漫畫,《一冢負五元》。雖然這幅畫畫的非常簡單,但背後的寓意确實很深刻,反映了張樂平對于當時政治的諷刺和批判,而那時他才隻是一個小學生而已。上完小學之後,迫于生計張樂平開始工作,他來到了一間木行當學徒。但幸運的是,木行的老闆非常善良,平時還喜歡書法,所以得知張樂平會畫畫以後非常支持他。
老闆給予了張樂平精神和物質雙方面的幫助,讓張樂平可以繼續追求自己喜歡的美術。不久以後,他還來到了一所私立的美術學校,進行更深層次和更高标準的學習。在畫技達到一定境界以後,張樂平就開始把畫畫當成自己的工作,比如為書籍畫插圖掙錢,這時他已然成為了一名職業畫家。
塑造三毛形象,原型是流浪兒
人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這可一點兒也不差,讓張樂平産生三毛這個形象創作靈感的,正是他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幾個流浪兒。那時他的主要工作還隻是畫插畫,并沒有什麼名氣,所以生活比較艱難。有一天晚上下着大雪,天氣非常寒冷。張樂平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三個流浪兒,他們身上隻披了一個破麻袋,瑟瑟發抖的抱在一起。
這個麻袋連他們的身體都遮不住,更不用說為他們提供任何保暖功能了,所以即使圍坐在一個火爐旁,他們看起來還是非常冷,尤其是這個火爐看起來還快要熄滅了。當時張樂平心裡非常難過,他很想幫助這幾個流浪兒,可是自己的物質條件也不是很好,所以隻好走開了。可沒想到第二天,他就發現那三個流浪兒中的兩個已經凍死在街頭了。
看到這幅場景,張樂平心裡十分難過,甚至大哭起來。而正是這次經曆,讓他拿起了畫筆開始創作《三毛流浪記》。因為沒有任何人支持,所以他的創作過程異常艱辛,甚至因為生活條件過于艱難而患上了肺病。在後期創作的時候,張樂平甚至還出現了咳血的現象,但他依然堅持着。
作品引起轟動,資金用于公益從1947年,《三毛流浪記》正式開始連載,而且剛一出現就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在創作過程中,為了讓漫畫更加寫實,張樂平和很多流浪兒做朋友,甚至還深入到他們的群體中去,所以當大家閱讀漫畫時,最大的感觸就是真實。它的成功也正是因為如實地反映了現實社會,讓人感觸良多。
因為漫畫情節過于真實,張樂平甚至還受到了一些權貴的威脅,但他堅持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義的,所以絲毫不畏懼,依然堅持創作。在漫畫的連載過程中,他的肺病也不斷加重,幾乎每天都會咳血,但他依然沒日沒夜的作畫,隻為了把作品給完成,最後,這部作品的全篇終于完整地發表了出來。
1948年,這部漫畫還被拍成了電影,由昆侖電影公司制作,還邀請了許多著名電影演員出演,也為它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1949年,在宋慶齡的幫助下,張樂平還舉辦了三毛原作畫展。通過這次畫展,他們籌備到了一筆資金,而張樂平決定将所有資金都用來收留流浪兒童,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
結語在當時,《三毛流浪記》這部作品的出現引發的影響可以說是轟動性的,因為當時大家都身處那樣一個社會中,卻很少有人主動發聲,可是張樂平做到了。他通過自己的漫畫反映了真實的社會現狀,對于漫畫界來說,這部作品無疑是一部經典,同時對于整個社會而言也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三毛流浪記》之所以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功,一切都是因為作者張樂平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一個好的文藝創作者,就應該到群衆中去感受真實的生活,紮根實際,才能創作出讓人們感同身受的作品。文藝作品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人民發聲,而人民和社會生活也是文藝作品取之不竭的源泉和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