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曆史上,推翻前朝,建立新朝統治的例子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上一任皇帝在任時,沒有實施很好的政策,解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或者是一些王朝的暴政,引發一些農民起義,或者是後人想要推翻現有的政權。但是卻有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秦王李世民在其父親在世時就敢推翻朝政,而明朝燕王朱棣卻不敢,這裡面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是唐朝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關于他掀起的玄武門之變,也一直是後人談論的焦點。唐高祖還在世時,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附近設了伏兵,發動政變。同時,令人震驚的事情也接二連三地發生。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也就是那個時候的當朝太子。
同時,當時的齊王――李元吉,也被李世民的手下射箭殺死。最重要的是,李世民還派手下大将尉遲恭,就是殺死李元吉的人,前去報告李淵。但李淵也并沒有做出什麼驚人的舉動,因為當時整個長安城都被李世民所控制。根據相關文獻也記載,當時李淵的說法是這兩個人該殺,而李世民将其兩人誅殺,功蓋朝廷,理論上應該被封為太子。
事實上,個人認為,李世民派部下去給李淵送信,告訴他的兒子已被殺死,其實也有威脅和恐吓的意味,畢竟當時李世民已經控制了長安和大内,而太子也已經死了。對于李世民親手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有沒有一點愧疚的意味呢?
這個想必也隻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對于李淵來說,都是自己的兒子,傷害哪一方,都會給自己造成必不可少的傷害,但是經過玄武門之變之後,李淵和李世民的恩怨也就此産生了。後來本年的農曆八月初九,李淵正式退位,李世民正式登基,成了當朝皇帝。
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的發生,主要還是涉及到皇權的威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即位之後,由于藩鎮實力的逐漸增加。對于皇權産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脅,于是便有了明朝的削藩政策。曆史上的很多削藩大都引起一定的兵變。西漢漢景帝的"七國之亂"便是如此。
由于削藩的影響,藩鎮之間便開始謀劃兵變的事情。明朝的一場内亂油然而生,但是戰争打起來之後,藩鎮的勢頭十分強大,之雖然朱允炆派大軍鎮壓,無奈最終還是失敗了。直接的後果便是,朱允炆這位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下落不明。朱棣大軍直接開進南京,登上了帝位。
李世民與朱棣的對比雖然兩人發動政變的經曆很相同,但是事實上還是有一些差别的。比如李世民在位時,他的父親還在,就已經發動了政變;而朱棣則是等朱元璋去世後才肯發動政變。那麼究竟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從李世民與朱棣的對比情況就可以看出。
當時唐朝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有很多兒子。但是李淵在當時建立唐朝的時候,已經52歲了,屬于晚年,歲數比較大,想要擁有的一些東西也是力不從心。
所以,他的兒子在建立唐朝時就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要數李世民的功勞最大,南征北戰才奠定了當時的唐朝。因此,在開國時,很多将士都隻認秦王李世民,不認高祖。以至于對于後來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世民是很不服氣的,而當時李淵又沒有自己堅定的想法,比較優柔寡斷,這就給李世民推翻他的政權,起到了推動作用。
而我們在看明朝曆史,雖然朱元璋也有很多的兒子,但是他開創明朝也僅僅隻有他自己一個人的功勞,與他們的兒子沒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朱元璋小時候的一些經曆,再加上他的聰明才智,被稱為曆史上有名的狠人。即使朱元璋在創辦明朝時還是一個大字不識的盲人,但是他也惡補了自己的文化知識,終于成就了自己的一代帝王。
除此之外,朱元璋在位時,朱标就被立為了太子,同時,朱标在個大家心中也比較有威信,但是造化弄人,朱标後來不幸去世,朱元璋對此也很傷心。雖然後來朱元璋對朱棣的軍事才能也比較認可,但是明朝的嫡長子繼承制。作為朝廷繼承制度的連貫性,朱棣被排除在外。
其實,個人認為,兩個人在位發起的造反,也跟當時父親的能力有關。朱棣的老爹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然而李世民在唐朝的開創者一方面,李淵差不多可以說是坐享其成的結果。相對比來說,在對于能力上面,朱棣的能力顯然是比不上李世民的。
文臣武将的歸屬也是各不相同,明朝的文臣武将差不多在朱元璋的帶領下,建立的明朝。朱棣一來是不敢造反,其次,他也沒有那個實力去造反。那些個武将的能力,個個都比朱棣的能力強大。反觀李世民,唐朝一半以上的基業差不多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在實力對比來說,朱棣在最初的時候與李世民對比的話,根本不值得一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