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感染原因?甲真菌病,俗稱“灰指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灰指甲感染原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甲真菌病,俗稱“灰指甲”
日常生活中的皮膚真菌病非常多,比如大衆最熟知的腳氣,再就是手癬、體癬、頭癬、股癬等等
其中甲真菌病是比較難處理的,處理時間也會很長
灰指甲是由皮膚癬菌、酵母菌、黴菌等引起的一種指甲渾濁變色,呈現甲分離、甲凹凸、甲增厚等不健康甲況的甲真菌病,通常需要2~6個月處理,嚴重時會超10個月
據流行病學統計,甲真菌病是最常見的甲部疾病
約占皮膚真菌病的30%,甲部疾病的40%,并且會随着年齡增長,發病率顯著升高
除了年齡外,手足多汗、趾甲外傷、免疫系統、衛生習慣、地理環境、不當指甲美容等等,也經常響灰指甲的感染
ㅤ ㅤ
了解灰指甲的具體感染因素,不僅能消除未知,增進患者對灰指甲的了解
還有助于灰指甲的處理,避免影響到它的根除
ㅤ ㅤ
1 . 免疫系統個體的身體健康與相關問題,與機體免疫系統有着重要的聯系,真菌感染也不會例外
關于真菌感染的防禦反應,包含先天性免疫反應和獲得性免疫反應
先天性免疫又稱固有性免疫,是人生來就便有的,但也會出現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情況獲得性免疫又稱适應性免疫或特異性免疫,如常見的打疫苗,後天感染産生的免疫
感染的真菌通過與機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會激活先天性免疫,繼而産生細胞免疫應答及體液免疫應答
其中,T淋巴細胞是免疫應答的主要效應細胞,其免疫調節主要通過T淋巴細胞亞群實現
正常生理狀态下,T淋巴細胞亞群中的CD4 和CD8 維持一定的比例,共同維持免疫穩态
但有研究發現,這一穩态在灰指甲患者身上出現了變化
ㅤ ㅤ
文獻實驗數據引用:
215例真菌培養陽性患者與健康者比較甲真菌病患者外周血CD3 、CD4 百分率及CD4 /CD8 比值顯著低(t=29.870、33.245、62.603,P<0.05),CD8 百分率顯著升高(t =6.330,P<0.05),血清IgG、IgA、IgM水平顯著下降(t=5.360、57.445、30.025,P<0.05);真菌培養陽性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百分率,
CD4 / CD8 比值以及血清IgG、IgA、IgM水平與真菌培養陰性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ㅤ ㅤ
研究結論:
甲真菌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提示機體免疫狀況對甲真菌病的發生有一定影響
ㅤ ㅤ
2 . 年齡年齡的增長一直是誘發灰指甲的主要因素,有數據顯示
60~70歲者患病概率可達32%,大于70歲者高達48%
國内某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足趾甲真菌病患病率約為22.2%
ㅤ ㅤ
兒童則罕見患得灰指甲,據某調查研究顯示,僅占0%~2.6%左右
其中0~3歲的患病率較低,大多由他人傳染,尤尤其是父母傳染
3~6歲的患病率變高,7歲以上小孩明顯增高,呈現随年齡增加的趨勢
這個因素與年齡有一定關系,随着孩童年齡的增加,身體活動會更加頻繁
兩歲學走,四歲快跑,尤其是在七歲以後,孩子指甲受傷的概率會增加很多
而當指甲受傷後,很多家庭并不重視,家中也沒有常備消毒滅菌物品的習慣
如果指甲外傷未經處理,感染灰指甲的概率便會增加很多
ㅤ ㅤ
當到了老年時代,尤其是經常勞作、清洗贓物
指甲會非常容易受損,接觸感染緻病菌
況且老年人的身體免疫力也會下降,就更難避免灰指甲問題了
個人衛生的重要性,相信每個人都很清楚
而對于灰指甲問題,着重需要注意的是鞋襪衛生
尤其是足部多汗、經常運動的人群,鞋襪上不僅容易滋生病菌,自身的足部還很容易摩擦出現傷口
這類人群往往一開始隻是腳氣問題,随之感染灰指甲
腳氣、灰指甲的緻病菌高度相似,70%的灰指甲患者伴随腳氣,二者常互相傳染
ㅤ ㅤ
同樣的,還要注意共用物品的衛生潔淨
灰指甲傳染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家庭傳染、宿舍傳染
這主要是因為不注意環境衛生與共用物品衛生造成的
以引起灰指甲最為常見的紅色毛癬菌為例,其在合适環境下,能夠繁衍生存數月之久
除了以上四類因素外,感染灰指甲的因素還有很多
如糖尿病、家族遺傳、地理環境、從事職業類型、不當指甲美容等等
這些因素常會伴随免疫力下降,或增加指甲外傷概率、影響衛生習慣來易發灰指甲
ㅤ ㅤ
糖尿病患者是灰指甲的高發人群,其易感機制主要是皮膚糖量增加與免疫功能受損,還和糖尿病患者往往年齡偏大有關甲真菌病可能存在家族遺傳性:馮姣等通過聚合酶鍊反應-序列特異性引物等方法,對62例皮膚癬菌感染甲真菌病病人與48例健康人的HLA—DRB等位基因作對照,結論為根據基因的遺傳性,甲真菌病可能出現遺傳性
指甲發黃或者泛白,變色渾濁不通透,甲分離、甲增厚、甲凹凸等都是灰指甲的常見症狀
其會影響機體的健康生态,不經處理的灰指甲可以當成“真菌儲藏庫”
灰指甲問題也常演變發展為甲溝炎、手足癬、體癬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ㅤ ㅤ
日常生活中也有尤為注意個人衛生與指甲護理
避免灰指甲情況等加重
況且灰指甲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不僅會影響周邊好甲,還常傳染給他人
注意對私人物品的潔菌,使用共用物品也要注意一下
ㅤ ㅤ
參考文獻:
張蕊娜.王莉.鐘珊.梅雪嶺.老年人甲真菌病臨床及緻病菌特點分析[J].中國真菌學雜志,2019,18(8):891-893.
婁方璐.王禹毅.鄭文豪.王蘇平.張印新.甲真菌病患者真菌感染情況及機體免疫狀況分析[J].中國真菌學雜志,2017,12(11):1108-1111.
範建甯.甲真菌病臨床類型與病原學及中醫體質類型構成分析[D].廣東: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3-5
楊豔.甲真菌病的研究進展[D].河北:河北醫科大學,2017:4-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