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散文賞月?十二月十五夜清代*袁枚,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袁枚的散文賞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譯文一:
打更的鼓急急敲起,漸漸地沒有人聲了。吹燈後窗上更加明亮,月亮普照着漫天大雪。
譯文二:
悶聲的更鼓從遠處一陣緊一陣地傳來,忙碌的人們陸續入睡,市井的吵鬧聲慢慢平息下來,我也吹滅油燈準備入睡,但燈滅後卻發現房間更亮了,原來因為夜空正高懸明月,大地又撒滿白雪,明亮的圓月與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間顯得比吹燈前還要明亮。
注釋:
①、沉沉:指從遠處傳來的斷斷續續的聲音。更(gēng)鼓:舊時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晚上派專人巡夜,打鼓報道時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②、絕:這裡是消失的意思。
③、後兩句是說:把燈吹滅後,因為窗外有月亮,又有雪光映射,所以窗子裡面反而顯得更加明亮了。
作者的文學主張:
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岚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曆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才能将先天條件和後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後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骈文和散文并重,認為骈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系是雙峰并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隽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珑。其中,和他的詩歌主張與風格相似的詩人還有鄭燮、趙翼、張問陶和黃景仁。朱庭珍評述袁枚:“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靈為宗,專法香山、誠齋之病,誤以鄙俚淺滑為自然,尖酸佻巧為聰明,諧谑遊戲為風趣,粗惡頹放為豪雄,輕薄卑靡為天真,淫穢浪蕩為豔情,倡魔道妖言,以潰詩教之防。”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骈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叙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内容,有些詩趨向豔俗,不免淺薄甚至浮華。
作者介紹: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簡齋,晚年自号倉山居士、随園主人、随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曆任溧水、江甯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甯小倉山下築築随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衆。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铨合稱“乾隆三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