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2022年考研國家線什麼時候公布

2022年考研國家線什麼時候公布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04:15:45

2022年考研國家線什麼時候公布?3月11日,考研國家線出爐,朋友圈一片哀怨本以為手拿把攥,沒想到複試無望的人恐怕不在少數廢話少說,先上圖看看六年分數變化,再用四句諺語說明背後原因,最後再聊聊趨勢,說說應對之策,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2022年考研國家線什麼時候公布?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2022年考研國家線什麼時候公布(2022考研國家線出爐)1

2022年考研國家線什麼時候公布

3月11日,考研國家線出爐,朋友圈一片哀怨。本以為手拿把攥,沒想到複試無望的人恐怕不在少數。廢話少說,先上圖看看六年分數變化,再用四句諺語說明背後原因,最後再聊聊趨勢,說說應對之策。

一、兩張圖片,看看變化

先來說說學碩吧,我把各個學科門類六年來的分數和最近三年較前一年的波動都放在了圖表上。看看這些數字,你能否感受到瑟瑟寒意?

相較2021年,2022年的哲學、曆史學、藝術學、體育學四個學科狂漲15分。17類學科沒有一個分數比2021年降低,唯有農學和軍事學保持零增長

卷不卷?真的卷!背後的四個原因是什麼?暫且按下不表,先來看看專碩的情況吧。

比起2021年,2022年的專碩分數也同樣是整體上漲,審計、體育、文物與博物館學、圖書情報、工程管理、藝術五類學科狂漲15分,同樣沒有一個學科的分數下降,隻有農業、獸醫、風景園林、林業;軍事;工商管理;旅遊管理保持零增長

為什麼分數蹭蹭漲?我把四大原因歸結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考研就是為了找個相對靠譜的工作,讓自己能夠養得起自己。說到工作,就不能不提到如今就業市場的兩個規律:第一,等待就業人口多,就業機會少;第二,行業創新沒突破,招聘門檻高

過去兩年的畢業生就業問題,積壓到如今也沒能完全消化,這還不算最近兩年剛剛失業,随時想重新上崗的人。

從互聯網大潮興起,到如今互聯網進入平穩發展,這20多年裡,你會發現很多行業消失了,新增的行業卻屈指可數,幾年前能吸收很多就業人口的房地産行業和教育培訓行業,在2021年集體“趴窩”,不僅不再新招員工,還裁掉不少人,使他們成為新增失業人口。就業市場險象環生,選擇深造考研的人自然越來越多。

就業大潮中,求職者面對锱铢必較的用人單位,基本沒什麼話語權。所謂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說的不就是别人掌握生殺大權,自己卻隻能任人宰割嗎?

三、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看看最近幾年研究生考試的報名人數、錄取人數和報錄比吧。

2017年,報名人數201萬,錄取人數72.2萬,報錄比2.8:1;

2018年,報名人數238萬,錄取人數76.25萬,報錄比3.1:1;

2019年,報名人數290萬,錄取人數81.13萬,報錄比3.6:1;

2020年,報名人數341萬,錄取人數99.05萬,報錄比3.4:1;

2021年,報名人數377萬,錄取人數111.4萬,報錄比3.4:1;

2022年,報名人數457萬,錄取人數110.7萬,報錄比4.1:1。

2017年到2021年的5年間,2019年報錄比最高,每3.6人錄取一人。此後兩年每3.4人錄取一人,難度有所下降。2022年形勢逆轉,錄取人數沒有增長,報名人數卻大幅上揚,出現了每4.1個人錄取一人的狀況。

應屆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學生,在四年前參加高考,進入本科階段學習。所以他們大概率是在2018年參加高考的。那一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是975萬。此前從2010年到2017年的人數為946萬、933萬、915萬、912萬、939萬、942萬、940萬、940萬。

由此可見,2018年高考人數創了2000年之後的新高(2018年之後的數據,我在第六部分還會再提起,因為它與未來的考研趨勢相關)。

本身應屆生就多,再加上二、三戰的往屆生以及職場人士的加入,考研狂潮就此形成。如此形勢之下,你發奮努力想上岸,但無奈狂潮洶湧流速快。你與研究生資格之間,當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四、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疫情來臨之前,有很多人選擇出國留學。既不必承受太大壓力,回國後還能享受優待。可如今形勢變了,想要出國的人出不去了,原先海歸能享受的待遇,諸如人才引進、選調就業、定崗評級等等,統統被削掉了一大塊。

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說的不就是無辜受牽連遭受損失嗎?對于原本無意出國的考研人來說,疫情嚴重,國際關系複雜,“原本打算出口的轉了内銷”,不就是“無辜受牽連”嗎?

五、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隻要有考試,就一定有研究考試的人。我們的教育培訓曾經全球知名,甚至出口到了日韓和歐美。如果有一門學科叫做“考試學”,那我們的學科實力一定冠絕全球。考研不也一樣嗎?滿大街的考研機構與考研難度提高之間沒有關系嗎?

他們把所有考試套路,所有相關信息都擺到了台面上。左手幫助考生提分,右手造成難度上升,是不是有點“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意思?

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在第三部分提過,高考報名和錄取人數,對四年後的考研難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2019年到2021年的高考報名人數分别是多少呢?2019年是1031萬,2020年1071萬,2021年1078萬。

應屆生人數持續上升,加上疫情依然肆虐全球,出國之路未打通,就業市場不好混,未來三年内,應屆考研人數依然不會有明顯下降。2022年的考研讓你叫苦連天?别着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更難的年份還在後面。

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考研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當你打定主意考研的時候,你的眼前隻剩下了考研成功這個唯一的選擇。可問題是,人生真的隻有這一條路嗎?就業的本質是什麼呢?

考研成功,拿到更高的學曆,隻能讓你搭得上某種招聘的門檻,獲得更高的起點。但職場這座樓,你最終能爬多高,是不是還要看自己的綜合素質,要看能否把握住職場機遇,要看有沒有貴人扶持,甚至還需要一點點運氣呢?

哪些行業是未來的希望?你身邊有沒有好的就業機會?有沒有時間提升一下自己的職場能力?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職業規劃?當你不僅僅盯着考研這一條路,也許你的思路也能被打開。比如,我們換位思考一下,面對一個毫無經驗、要價不菲的碩士生,和一個經驗豐富、要價偏低的本科生,用人單位更喜歡用誰?

此時此刻,有16個字浮現在我的腦海: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國家線這一關你過了嗎?過關後,你打算如何面對複試?沒能過,你會否來日再上戰場?評論區裡留下你的看法吧。

原創不易,期待你的點贊、關注和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