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練 語言運用+名句默寫+古代詩文閱讀
(1.語用綜合+2.默寫+3.文言文+4.古詩詞)
[共43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
對“天人合一”,當下流行的解釋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但是原始的“天人合一”,是指天意決定人事,而天意是通過天象或災異來顯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如有不________之過,必定會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災異的懲罰。因此,從最古老的史書開始,天象和災異都是不可或缺的記載。( )。
不過,“天人合一”也是一把雙刃劍,奸臣小人也會利用天象災異做手腳。因為對天象的解釋,本沒有标準答案,決定權在人,所以大權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将矛頭指向政敵,或________地亂改政策。而“書呆子”往往又泥古不化,在災情面前隻知________古例,卻不知辯證地應用,結果不采取具體措施,反而加重了災情。最極端的做法就是________,毫無作為,以為隻要絕對敬畏天命天意,災害就會不除自滅。
現在面對地震等異常氣候,人們自然又會想到“天人合一”的觀念。我希望在運用和闡述這一觀念時能尊重曆史,實事求是,采取辯證的态度和積極的方法。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我希望在運用和闡述這一觀念時能尊重曆史,實事求是,采取辯證的方法和積極的态度。
B.我希望在運用和闡述這一觀念時能實事求是,尊重曆史,采取辯證的态度和積極的方法。
C.我希望在運用和闡述這一觀念時能實事求是,尊重曆史,運用辯證的方法和積極的态度。
D.我希望在運用和闡述這一觀念時能實事求是,尊重曆史,采取辯證的方法和積極的态度。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災異頻仍,天象錯亂;反之,凡國之将興,天子聖明,大臣賢能,則風調雨順,紫氣東來
B.凡國之将興,大臣賢能,天子聖明,則風調雨順,紫氣東來;反之,則災異頻仍,天象錯亂
C.凡國之将興,天子聖明,大臣賢能,則風調雨順,紫氣東來;反之,則災異頻仍,天象錯亂
D.災異頻仍,天象錯亂;反之,凡國之将興,大臣賢能,天子聖明,則風調雨順,紫氣東來
(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勵精圖治 肆意 援引 聽天由命
B.勵精圖治 随意 列舉 得過且過
C.垂拱而治 肆意 列舉 聽天由命
D.垂拱而治 随意 援引 得過且過
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郦道元的《三峽》寫秋霜之季,以高猿“____________”的悲涼叫聲與前面“____________”的肅殺環境一同渲染了三峽秋季特有的氣氛。
(2)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詞人故國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是對詞人無盡愁緒的形象描繪。
(3)杜牧的《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助對比突出了梁柱上的釘頭之多,批判了秦朝統治者的奢靡浪費。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9分)
楊業,并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幼倜傥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于人。嘗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将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弱冠事劉崇,為保衛指揮使,以骁勇聞。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屢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号為“無敵”。
太宗征太原,素聞其名,嘗購求之。既而孤壘甚危,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繼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軍衛大将軍。師還,授鄭州刺史。帝以業老于邊事,複遷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會契丹入雁門,業領麾下數千騎自西陉而出,由小徑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見業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路行營都部署,命業副之。未幾,诏遷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護之。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甯、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領衆十餘萬,複陷寰州。業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監軍王侁曰:“君侯素号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業曰:“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将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陳家谷口曰:
“諸君于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美即與侁領麾下兵陣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邏台望之,以為契丹敗走,欲争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緣灰河西南行二十裡。
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緻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節選自《宋史·楊業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
B.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
C.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
D.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作“弱冠”,後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B.太宗,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唯一名号叫廟号。文中“太宗”和“雍熙”都是廟号。
C.遷,在古代可指變動官職,通常指晉升或調動,如“累遷”“以功遷”。有時也指貶谪、放逐,如“遷谪”“左遷”。
D.寅、巳,古代的紀時法有天幹和地支紀時法。“寅”“巳”采用地支紀時法,“寅”指三時到五時,“巳”指九時到十一時。
(3)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楊業年輕的時候,抑強扶弱,灑脫豪爽。還擅長打獵,也很有從軍之志。奉事劉崇之後,果真多次立功,每戰必勝,被人稱贊“無敵”。
B.楊業的名聲很大,宋太宗親征北漢的時候,出重金懸賞捉拿過他。後來楊業歸順,因為有戍邊經驗,被任命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
C.北伐契丹時,楊業認為契丹軍隊士氣正盛,不可與之争鋒,又擔心監軍王侁争功,隻好主動出戰,不過他善于籌謀,早就安排了退路。
D.楊業兵敗至谷口,不見先前安排埋伏的援軍出現,心知必死無疑,但依然奮力與遼兵作戰,後被擒,絕食而死,表現了可貴的忠君氣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君侯素号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諸君于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子 初 郊 墅[注]
李商隐
看山對酒君思我,聽鼓離城我訪君。
臘雪已添牆下水,齋鐘不散檻前雲。
陰移竹柏濃還淡,歌雜漁樵斷更聞。
亦拟村南買煙舍,子孫相約事耕耘。
【注】此詩是作者在朋友子初郊外的别墅所作。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3分)()
A.詩歌首句虛寫子初念我之情殷殷,次句寫我離城訪友之意切切,起筆不同凡俗。
B.颔聯寫冬雪猶未消融,與牆邊泉水相映,齋鐘不歇,雲霧缭繞,景色宜人。
C.第五句從近處着筆,細寫竹柏影子的濃淡參差,讓人想見光與影的和諧律動。
D.第六句從遠方落墨,寫郊墅外漁歌樵唱,時斷時續,隐約可聞,一派甯靜。
(2)詩人為什麼“亦拟村南買煙舍”?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6練 語言運用+名句默寫+古代詩文閱讀
1.(1)D【解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尊重曆史,實事求是”語序不當,二者應位置互換;“辯證的态度和積極的方法”中定語和賓語搭配不當,可改為“辯證的方法和積極的态度”。故選D項。
(2)C【解析】A.“反之”後面一般接反面或否定的事件或情況,這裡不符事理邏輯。且通常是“正”于前“反”于後,故排除。B.“大臣賢能,天子聖明”語序不當。故排除。D.“反之”後面一般接反面或否定的事件或情況,這裡不符事理邏輯。且通常是“正”于前“反”于後;“大臣賢能,天子聖明”語序不當。故排除。
(3)A【解析】勵精圖治:振作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垂拱而治:垂衣拱手就使國家太平。根據語境,這裡是形容“君主要積極主動治理國家”,故第一空選“勵精圖治”。肆意:不顧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随意:任憑自己的意思。根據語境,第二空選“肆意”。援引:引用。列舉:一個一個地舉出來。根據前文“‘書呆子’往往又泥古不化”的語境,第三空選“援引”。聽天由命:任憑事态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有時也指碰機會或聽其自然。得過且過:隻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敷衍地過日子。也指對工作不負責任,敷衍了事。根據此空後文“毫無作為,以為隻要絕對敬畏天命天意,災害就會不除自滅”,第四空選“聽天由命”。
2.(1)屬引凄異 林寒澗肅 (2)小樓昨夜又東風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釘頭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3.(1)D【解析】“業力戰”是完整的句子,前後應斷開,排除A、C兩項。同理,“望見無人”前後應斷開,排除B項。故選D項。原文加上标點為: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
(2)B【解析】“雍熙”是年号,不是廟号。
(3)C【解析】“擔心監軍王侁争功,隻好主動出戰”有誤,文章隻提及監軍王侁催促出戰。
(4)①您一向被人稱為“楊無敵”,現在遇到敵人卻曲行避敵觀望不與交戰,難道您還有其他的意圖嗎? ②請各位将軍在這裡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兩翼來支援,等我轉戰到這裡時,你們就用步兵從左右兩邊夾擊敵軍救援我。 【解析】①素:一向。得非……乎:難道……嗎?②張:埋伏。俟:等待。
【參考譯文】
楊業是并州太原人。父親楊信,擔任後漢麟州刺史。楊業少年時性格豪爽,不拘小節,喜歡行俠仗義,善于騎馬射箭,喜愛打獵。每次打獵,所得獵物總要比同伴多。楊業曾對他的同伴說:“我以後當将軍領兵打仗,也會像(打獵時)用鷹犬去追逐野雞和兔子一樣。”他成人之後,在北漢皇帝劉崇手下任職,擔任保衛指揮使,并憑勇猛矯健而聞名。經過多次提升以後,官至北漢建雄軍節度使,多次榮立戰功,所到的地方每戰必勝,北漢人都稱他為“楊無敵”。
宋太宗親征太原,平日就聽說楊業的名聲,曾經出重金懸賞捉拿他。不久,(太原城在宋軍的包圍下)成為孤城,形勢危急,楊業勸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劉繼元投降後,宋太宗派遣宮中的使者召見楊業,十分高興,讓楊業擔任右領軍衛大将軍。(出征北漢的)大軍凱旋回朝後,又授予楊業鄭州刺史之職。宋太宗認為楊業在邊防事務方面有經驗,又升任他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恰遇契丹軍隊侵入雁門關,楊業率領部下數千騎兵從西陉營出發,從小路到達雁門關的北口,從南面攻打契丹軍隊的背後,契丹軍大敗。因立有戰功,楊業被升為雲州觀察使,仍兼管鄭州、代州之事。從此,契丹軍隊遠遠地看見楊業的軍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宋朝軍隊大舉征伐,任命忠武軍節度使潘美擔任雲、應路行營都部署,令楊業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書,要将雲、應等四州的百姓遷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領部下的軍隊護送這些百姓。這時,契丹皇太後蕭氏與她的大臣耶律漢甯、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領十幾萬軍隊重新攻陷寰州。楊業對潘美等人說:“現在遼國軍隊士氣更加旺盛,不能同他們交戰。”監軍王侁說:“您一向被人稱為‘楊無敵’,現在遇到敵人卻曲行避敵觀望不與交戰,難道您還有其他的意圖嗎?”楊業說:“我并非貪生怕死,隻因為現在時機對我方不利,白白犧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現在您拿不願犧牲來責備我,那我就當在你們之前先出戰。”
臨出兵前,楊業流着眼淚對潘美說:“這次出兵必定失敗。”于是,楊業指着(代州西北的)陳家谷口說:“請各位将軍在這裡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兩翼來支援,等我轉戰到這裡時,你們就用步兵從左右兩邊夾擊敵軍救援我。不然的話,隻怕我會全軍覆滅,不剩一人了!”潘美就與王侁帶領部下士兵在陳家谷口排好陣列。從寅時一直守到巳時,王侁派人登上托邏台瞭望前面戰場,以為契丹軍隊被楊業打敗逃走,就想與楊業争功,馬上帶領軍隊離開陳家谷口。潘美不能制止,于是王侁(帶領軍隊)沿着灰河向西南前進了二十裡。
不久,聽到了楊業兵敗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揮軍隊退卻。楊業奮力戰鬥,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達了谷口。望見谷口無救兵,就捶胸悲恸,隻能繼續率部下兵士奮力作戰,受傷達幾十處,士兵們也幾乎全部戰死,楊業還親手斬殺了百十來個敵人。後來因為戰馬受了重傷,無法前進,于是被契丹軍隊俘虜。他的兒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鬥中犧牲。楊業于是仰天長歎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來指望可以讨伐敵人、保衛邊疆來報答皇恩,誰知卻被奸臣逼迫出兵,緻使軍隊遭慘敗,我還有什麼臉面活下來呢!”于是絕食三天而死。
4.(1)B 【解析】“冬雪猶未消融”錯誤,應是冬雪消融,在牆下融為一小片水,另外詩中“不散”是說雲霧,而非“齋鐘”。
(2)①為子初郊墅美景所迷醉。牆下臘雪消融,春意漸生;欄杆前雲霧缭繞,猶如仙境;庭院竹柏相映成趣,景緻優美而甯靜。②為郊墅生活所迷醉。山中齋鐘悠揚,漁樵歌遠,人們過着遠離塵俗、閑逸自在的生活,詩人因此生起歸隐之意。 【解析】這是一道考核詩歌内容的題目,要求分析詩人“亦拟村南買煙舍”的原因,通過詩句“臘雪已添牆下水,齋鐘不散檻前雲”“陰移竹柏濃還淡”看三句描寫出景緻優美、甯靜自然的畫面,這是詩人癡迷的一個原因;從“歌雜漁樵斷更聞”看,寫出山中人們過着遠離塵俗、閑逸自在的生活,詩人因此生起歸隐之意。
【詩意賞析】
此詩開門見山,首二句直寫朋友相思相訪。前一句采用“詩從對面飛來”的寫法,是設想之詞。後一句言自身行止,是寫實之筆。“看山對酒”,點子初獨酌之孤寂;“聽鼓離城”,言自己訪友之急切。彼此友情之深摯自在言外。
“臘雪已添牆下水,齋鐘不散檻前雲。”是寫郊墅之景物:歲末年初的小雪随下随化,牆下已蓄滿了水;齋時的鐘聲卻不能驅散佛宇欄杆前的雲。很顯然,這前一句是描寫眼前之景。因看得分明,也寫得真切。而後一句則是勾畫遠望之圖。因迷茫不清,故看去好似浮雲與欄杆相接。以上二句雖然主要是寫景的,但景中也有情。年終歲末,雪化寒生,平添了幾分涼意;齋鐘雖響,竟驅不散雲。這“雲”,是空中的浮雲呢,還是詩人心頭的愁雲?詩中沒有明說。“陰移竹柏濃還淡,歌雜漁樵斷更聞。”接下來的此二句仍寫郊墅之聞見,并且也是一從近處着筆,一從遠方落墨:竹柏陰影,忽濃忽淡;遠處的漁歌夾雜着樵唱,時斷時續。竹柏之陰唯其近,故濃淡之變清晰可見;漁樵之歌唯其遠,故亦斷亦聞。這裡雖未寫風,而風自在。透過這兩句詩,讀者不僅看到了姗姗可愛的竹柏之影動,聽到了山野間粗犷動人之歌聲;而且似乎還感到了拂面而過的習習涼風。
“亦拟村南買煙舍,子孫相約事耕耘。”“煙舍”,炊煙籠罩之農舍。意謂:我也想和您一樣在村南買一所農舍,同子孫們一起以種田為生。最後這二句是詩人抒寫自己欲歸隐田園之心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