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江西油用牡丹栽培技術

江西油用牡丹栽培技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1:40

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技術

_冀含樂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屬毛茛科芍藥屬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是結實量大、出油率高的一類牡丹統稱。其油脂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亞麻酸、亞油酸、油酸等,具有一定保護心血管、抗氧化、降血糖、血脂等作用。2011 年國家衛生部批準牡丹籽油為“新能源食品”,挖掘發展和推廣種植油用牡丹已成為牡丹産業的一個重要方向 ,通過科學合理的種植推廣油用牡丹不僅可以提高我國油料産能、農民收入,還能夠改善生态環境。為了更好地推動油用牡丹的推廣種植,掌握科學的種植管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油用牡丹适宜推廣栽種的地區和品種

油用牡丹是結籽能力強, 可用來生産種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一種牡丹類型。具有抗性強、耐幹旱、耐瘠薄、耐高寒及适栽範圍廣的特點,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以推廣結實性好的紫斑品種為主,其他牡丹适生地區以‘鳳丹’為主栽品種。近年來研究發現,西北牡丹品種中有一些牡丹品種的結實率高,牡丹籽油品質好,與牡丹‘鳳丹’相比還有不同程度的增産,同時還具有較好的觀賞性,例如‘景泰藍‘銀紅飛荷’‘明眸’‘佳麗”等,這些品種也可以作為油用牡丹進行推廣種植。

江西油用牡丹栽培技術(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技術)1

2 栽培技術

2.1 土壤條件

牡丹具有“宜寒畏熱,喜燥惡濕,得新土則根旺,栽向陽則性舒,開花時最忌熱風炎日”的生物學特性 。為此,油用牡丹的種植地需要滿足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條件。土壤應為中性或弱堿性壤土或者砂壤土,土壤若黏重,可以摻沙改良。忌重茬。種植前土地深翻耙平,清除土壤中的瓦礫和硬土塊。

2.2 種植方法

2.2.1  種播  油用牡丹種子在中原地區多于8月上旬開始成熟,成熟時間因地區存在差異,當果莢顔色變為褐黃色或褐色,種子變為黑色或紅棕色時即可采收,采收後的果莢放在陰涼通風處,待果莢自然裂開,種子自行脫離果莢,不能自然剝離的可以人工剝開。随采随播,如不具備播種條件,如播種地未整理好,可以将采收的種子先進行沙藏,沙藏要用濕沙,以用手握沙不滴水為準。沙藏25 d 左右進行播種,播種密度的原則是宜密不宜疏,可以進行條播,播深5 cm,行距20 cm。

2.2.2 種播苗移栽 種播苗經過 2~3 年的正常生長,中原地區以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進行移栽定植為宜,過早或過晚都不利于牡丹的生長。移栽時将幼苗帶根挖出,對幼苗進行分級,強苗和弱苗分開種植,避免強壓弱,同時方便對弱苗進行精細管理。種植行距為 40~50 cm,株距為30~40 cm。

3 田間管理

3.1 澆水

根據土壤墒情及降雨情況決定是否澆水。不同地區要因地制宜,幹旱地區增加灌溉次數,多雨潮濕地區減少灌溉澆水次數,澆水過多或過少都會阻礙油用牡丹生長,一般每年澆 4~6 次水,澆水時間分别在花芽萌動時、開花前、開花後以及入冬後,夏季時可根據降水及田間幹旱情況合理澆灌。

3.2 松土除草

根據田間實地情況适時松土除草,不僅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利于保墒,同時還可避免雜草與油用牡丹争奪養分。因牡丹對除草劑較為敏感,要慎用除草劑,可結合鋤地進行松土除草。除草需除早、除小、除盡,及時清除雜草,避免形成草荒。鋤地深度結合“春天鋤地深一犁,夏天鋤地劃破皮”,春季深鋤,需鋤深 10 cm以上;夏季淺鋤,鋤深約 5 cm。夏季或者雨水豐沛地區,雜草生長相對旺盛,除草工作也應适量增加。

3.3 施肥

在苗木移栽前,種植地可施 500 kg/667m 2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基肥,然後對土壤進行50 cm 以上的深翻。田間初次施肥宜施重肥,以後每年可施 3 次肥。現蕾時,以速效肥為主,每 667 m 2 追施 40~50 kg 複合肥或過磷酸鈣,并輔以根外追肥。牡丹展葉後,向葉面噴施0.1%~0.2% 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1 次或其他複合型葉面肥,連續 2~3 次。花後以速效肥為主,每667 m 2 追施 40~50 kg 複合肥或過磷酸鈣。入冬前每 667 m 2 施 150~200 kg 餅肥,或腐熟的廄肥1000~1500 kg。

3.4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可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持植株生長平衡,節約養分,便于管理,還可以改變牡丹開花的大小年現象。整形修剪主要在秋末冬初。對植株上部生出的交叉枝、重疊枝及病蟲枝等予以疏除。将牡丹植株上殘留的枯枝敗葉逐一剪除,集中燒掉。在播種苗定植後的前 2 年,在秋冬季節對其進行“平茬”,促進分枝。定植5~10 年的豐産期修剪,在早春芽體萌動時,剪去部分萌蘖芽,每個主枝保留 2 ~3 個開花枝。整形修剪過程中,不能碰傷枝條上部的花芽。

4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以生物防治為主。生長期配合施用殺菌劑和殺蟲劑,冬季修剪後及時将枯枝碎葉、雜草和剪掉的枝條等清出地塊,減少第二年病蟲害的發生。

4.1 蟲害與防治

常見的蟲害有吹綿蚧、地老虎和蛴螬(金龜子幼蟲)。

針對地下害蟲,整地種植前每 667 m 2 地可施1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 kg 和 3% 呋喃丹顆粒劑10 kg。在生長期間用 40% 辛硫磷 500~800 倍液進行灌根或者埋施辛硫磷緩釋劑。防治吹綿蚧可人工将枝幹上的蟲囊刮掉,然後塗抹石硫合劑。

4.2 病害與防治

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灰黴病、褐斑病和立枯病。白粉病發病初期噴灑15% 粉鏽甯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000倍液。防治褐斑病和灰黴病,可在花後噴施波爾多液 150 倍液,連續噴 4~5 次,在生長階段用磷酸二氫鉀液進行葉面噴肥 3~4 次。立枯病發生初期可用 50% 的代森鋅 8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進行灌根。

5 總結

油用牡丹作為一個新興的油料植物品種,憑借油用價值、經濟價值、藥用價值、保健功能以及景觀生态價值等優勢逐漸進入大衆視野 ,具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也是牡丹産業發展重要的一環,在油用牡丹的推廣種植方面,應該做到科學化、精細化,掌控好每個技術關節,使油用牡丹真正紮根一方水土,造福一方人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