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後期皇帝?北宋(960年—1127年)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經濟繁榮發達,文化昌盛,人民生活幸福指數極高的封建王朝但也因軍事薄弱和制度弊端,常常處于被欺辱的狀态直至末年,因統治者昏庸腐朽被女真族人所建立的金朝所滅,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北宋後期皇帝?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北宋(960年—1127年)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經濟繁榮發達,文化昌盛,人民生活幸福指數極高的封建王朝。但也因軍事薄弱和制度弊端,常常處于被欺辱的狀态。直至末年,因統治者昏庸腐朽被女真族人所建立的金朝所滅。
1宋太祖
趙匡胤(927年—976年),北宋開國皇帝(960年—976年在位)。初為後周大将,周世宗柴榮時官至殿前都檢點。 顯德七年,以黃袍加身的方式,和平取代後周,登基稱帝,定國号宋,都開封。繼位以後,勵精圖治,勤修内政,崇尚文學教育,解除武将兵權,收歸中央。同時消滅南唐、吳越等割據政權,基本結束中原混戰局面。正當宋太祖雄心勃勃,想要滅掉北漢、遼國一統中原之際,卻不幸突發疾病駕崩,享年五十歲,葬于永昌陵。
2宋太宗
趙炅(939年—997年),宋太祖趙匡胤胞弟,初名趙匡義,後避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助宋太祖登基稱帝,封為晉王兼開封府尹。太祖崩,即位。在位期間,繼續太祖未競之業,消滅北漢,并親率大軍伐遼。由于指揮不當,輕敵冒進,慘敗,自己也差點命喪疆場,狼狽而逃,此後反攻為守。武功較差,文治尚可,勤修内政,經濟向好。于至道三年(997年)病逝,享年五十九歲,在位二十一年,葬于永熙陵。
3宋真宗
趙恒(968年—1022年),宋太宗趙炅第三子,初為太子,太宗崩,即位為帝。在位期間重視文治,科技、工業、制造業高速發達,從而造就經濟繁榮,國家興盛,史稱“鹹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宋遼爆發戰争,親征禦遼,取得勝利,但沒有乘勝追擊,而是與遼議和,每年給遼大量财物,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境内獲得安甯。晚年寵信奸臣,鬧出“封禅”笑話,大建宮殿,增加百姓負擔。乾興元年(1022年)駕崩于延慶殿,享年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4宋仁宗
趙祯(1010年—1063年),初名趙受益,宋真宗趙恒第六子,生母為李宸妃。天禧二年,被立為皇太子。乾興元年(1022年)繼承皇位,時年十三歲。初期由其嫡母劉太後執政。1033年,劉太後去世,正式親政。他為人善良,寬厚仁慈,即使貴為一國之君,對待臣下也非常友好。曾任用範仲淹、韓琦等推行改革,旨在改變北宋貧弱的局面,史稱“慶曆新政”。派狄青抵禦西夏,并與西夏、遼和平相處,使中原大地免遭幹戈。北宋文學成就在他時期達到極盛,湧現出歐陽修、蘇東坡、王安石、柳永、蔡襄等大文豪、大書法家,史家贊譽“仁宗盛治”。嘉祐八年(1063年),因病駕崩于福甯殿,終年五十四,在位四十一年,葬于永昭陵。天下百姓都十分悲痛,連遼道宗也為之舉哀。
5宋英宗
趙曙(1032年—1067年),初名趙宗實,宋太宗趙炅曾孫,本與皇位無緣,但宋仁宗子嗣皆早夭折,故而收養為嗣。宋仁宗駕崩,繼承皇位,時年三十歲,改元治平。在位時命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體弱多病,遂于治平四年(1067年)病逝,終年三十四歲,葬于永厚陵。
6宋神宗
趙顼(1048—1085),宋英宗長子,母為宣仁聖烈皇後高滔滔,初名趙仲針。1067年繼承皇位。在位期間任用王安石推行一系列變法,改變北宋貧弱局面,取得一些成效。但變法也存在弊端,引起司馬光、蘇轼等人反對。起初,神宗堅定不移支持王安石變法,但因反對聲音越來越多,遂罷免王安石,停止變法。曾出兵越南,取得勝利,收複五州,而後出兵西夏,敗于永樂城。于1085年憂郁病崩于福甯殿,享年三十八歲,在位十八年,葬于永裕陵。是一位有作為和雄心的帝王,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
7宋哲宗
趙煦(1077-1100),宋神宗之子,初名趙傭,北宋第七任皇帝。繼位時十歲,其祖母高太後垂簾聽政,高氏向來反對王安石變法,遂起用司馬光,将王安石變法措施全部廢除。哲宗想要完成神宗志業,但處處受高太後壓制,有志難伸。1093年,高太後去世,哲宗得以親政。親政以後,起用章惇等變法派,推行變法措施。但章惇打着變法旗号,打擊異己,使黨政日益激烈。宋哲宗在軍事上也有不錯表現,派兵攻打西夏,收複失地。足見他是位有才能和政績的皇帝,可惜壯志未酬,年僅二十五歲便與世長辭,在位十五年,葬永泰陵。
8宋徽宗
趙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封端王。哲宗崩,無子,在哲宗向皇後支持下繼位。擅長書法繪畫,但不通治國理政,也不思進取,而是追求享樂,極緻奢華,滿足自己的淫欲。導緻國家腐敗,民不聊生,爆發農民起義。雖成功鎮壓,但使國力大衰。面對如狼似虎的女真兵,束手無策,退位逃亡,結果被女真俘虜,淪為囚徒,備受欺辱。1135年死于五國城,在位二十五年,在金國又生活了十年,死時五十四歲,遺體運回南宋,宋高宗葬其于永佑陵。
9宋欽宗
趙桓(1100-1156),宋徽宗長子,1125年受徽宗禅讓,登基為帝,年二十五歲,改元靖康。1127年,金兵進攻都城開封,無力抵抗,被俘虜,北宋滅亡。于南宋二十六年,即1156年病逝于燕京,終年五十七歲,遺體被宋高宗接回,葬于永獻陵(今浙江紹興東南寶山)。
北宋經濟繁榮發達,文化藝術以詞為主,成為中華民族史上的璀璨瑰寶。但也福禍相依,利弊兼具,因北宋朝廷重文抑武,導緻戰力大大下降,在與契丹(遼)、黨項(西夏)、女真(金)的作戰中皆處于劣勢,勝少敗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