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邊際成本?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産的産品(或者購買的産品)所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産品的成本與總産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産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産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産第1萬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但是,考慮到機會成本,随着生産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可能會增加。生産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産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是指什麼?
邊際收益是指出售額外一單位産品所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在完全競争條件下,邊際收益等于價格。在非完全競争(壟斷競争)條件下, 邊際收益低于價格。原因是:為銷售所追加的這一單位産品,價格必須有所降低。在非完全競争條件下,廠商的銷售量同價格成反比。如果需求彈性大于1,即售量的增加的百分比快于價格降低的百分比,總收益随銷售量增加而增加(盡管不是同比例增加),平均收益下降,邊際收益趨零;如果需求彈性小于1,這時總收益随銷售量增加而減少,平均收益更快下降,邊際收益為負數。
什麼是邊際效用?
邊際效用指在一定時間内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新增效用,也就是總效用的增量。在經濟學中,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例如,吃一個面包得到物質上的滿足,或看一場電影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效用完全是消費者的主觀感覺,取決于個人的偏好,沒有什麼客觀标準。
19世紀70年代初,英國的傑文斯等人提出了邊際效用價值論。這一理論由奧地利的龐巴維克和維塞爾加以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學的價值理論之一。邊際效用價值論的特點是以主觀心理解釋價值形成的過程,認為商品的價值是人對物品效用的感覺和評價;效用随着人們消費的某種商品的不斷增加而遞減;邊際效用就是某物品一系列遞減的效用中最後一個單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它是衡量商品價值量的尺度。它還提出了市場價格論,認為市場價格是在競争條件下,買賣雙方對物品的主觀評價彼此均衡的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