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滿大街的槐花香

滿大街的槐花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8 18:39:43

滿大街的槐花香?自元大都建立,胡同就作為北京城市顯著特色之一,承載着北京地形地貌、景物、文物和民俗等曆史文化北京的街巷多植槐樹,在胡同裡生活的人,更是對古樸葳蕤的槐樹充滿感情春末夏初,槐花又一次綻放在北京老城的大街小巷和民居小院北京的胡同紮根于和諧統一的多元文化,綿延着革命先驅們開創的紅色文化如今,北京胡同煥發着新時代的勃勃生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滿大街的槐花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滿大街的槐花香(八百年胡同槐花香)1

滿大街的槐花香

自元大都建立,胡同就作為北京城市顯著特色之一,承載着北京地形地貌、景物、文物和民俗等曆史文化。北京的街巷多植槐樹,在胡同裡生活的人,更是對古樸葳蕤的槐樹充滿感情。春末夏初,槐花又一次綻放在北京老城的大街小巷和民居小院。北京的胡同紮根于和諧統一的多元文化,綿延着革命先驅們開創的紅色文化。如今,北京胡同煥發着新時代的勃勃生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擁有3000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的北京,是漢、契丹、蒙古、滿、回、藏等民族的世居之地。老城胡同中重疊保存着曆史上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大量文化遺存。

北京胡同内生活着不同語言、信仰和文化習俗的各民族同胞,他們長期比鄰而居、和諧自洽、裡仁為美,成為各民族文化和諧共處的示範區。北京胡同也是民族語言文字的保留地。細品北京胡同的地名,有與中原尊儒傳統密切相關的“府學胡同”“成賢街”,有來自元代蒙文音譯得名的“褡裢胡同”(意為“長口袋”),也有清代首位滿族科舉狀元麻勒吉居所而命名的“麻狀元胡同”(今群力胡同)。如果你在北京宮殿、寺廟或壇廟内駐足,你會為立于大殿兩側潔白高大、龍鳳覆蓮的石碑吸引:與漢文碑文并列的,還有若幹橫豎串聯、帶有圈點的陌生文字。這一瞬間,是你與北京多元文化脈絡的曆史對望。北京地區有漢文與滿、蒙、回、藏等民族文字合璧撰寫的碑刻達600餘通,數量居全國之首。這些散落在京城各處的碑刻,以多種文字印證了各民族不斷融合、日益靠攏,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不可分割一員的曆史過程。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内外交迫、飽受挫折中浴火重生。北京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孕育地、五四運動的爆發地、馬克思主義的引入地、中國共産黨的主要發源地,無數革命先輩英勇奮鬥的足迹,遍布北京的街頭巷尾,形成大量集中的革命曆史遺迹。看似尋常的一條條胡同,卻往往隐藏着中國革命先驅們的道道足印,保存了現代以來中華民族的不屈奮鬥曆程。

在雙碾胡同(今五四大街)的北大紅樓,北京共産黨小組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趙家樓胡同有一段二十多米的殘垣,仿佛還能看到“五四”學生運動中熊熊燃燒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烈火。1926年3月18日,在鐵獅子胡同(今張自忠路),北京人民為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在中國共産黨的組織下發動了英勇的鬥争,遭反動政府殘酷鎮壓,他們用無畏的革命精神樹立起一塊萬古不變的無字碑。

1914年至1927年,紅色報刊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和黨的革命綱領的“利劍”,在北京飛速傳播。于北京胡同内創辦、主辦、印刷的重要紅色報刊達10餘種,占同期全國紅色報刊近30%。1917年至1920年,《新青年》及《每周評論》的報稿、編稿地就在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今20号)。陳獨秀與同在北京的李大钊、魯迅、胡适等進步知識分子形成新文化運動的統一戰線,宣傳民主科學、提倡白話文、傳播馬克思主義,使發行量在1917年達到16000餘份的巅峰。在1918年宣武門外南橫街張文達祠,由王光祈、李大钊等7位進步人士共同署名成立“少年中國學會”為五四時期最有影響力的青年社團,其會刊《少年中國》雜志在北京創刊。館址在前門外三眼井胡同(後遷至琉璃廠小沙土園)的《京報》以大膽揭露社會黑暗而著稱,前後共出版477期,在國内外産生巨大影響。

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在清末民初的動蕩飄搖中吸引着無數悲國憂民、志同道合的社會英才,許多革命先驅都在北京胡同中生活過,留下了奮鬥和生活的印記。

近年來,經過統籌規劃、保護更新,新時代的北京胡同如同滿樹盛開的槐花,在古老的虬枝上伸展出喜人的春色。

槐花飄香時走進北京胡同,八百年來它聯結着曆史、當下與未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滋養它包容和諧的精神内核,救亡圖存、追求光明的革命文化賦予它愛國忠誠的崇高品質,今天的北京胡同還在不斷地生長更新,呈現出新的時代風貌。

(作者:關笑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