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甯波晚報
今年5歲的男孩小蠶豆(化名),兩年前常規體檢時就發現尿檢異常,有白細胞,因沒有發熱及不适等症狀,蠶豆媽媽私下咨詢了幾個醫生朋友,說應該是小問題,吃幾天頭孢就行了。可再去複查的時候,還是有白細胞。但因為孩子沒有什麼症狀,她也就沒再放在心上。
很快兩年過去,小蠶豆體檢時尿檢還是有白細胞。家長這才帶着孩子找到市婦兒醫院泌尿外科鐘紅繼主任的門診。
鐘醫生仔細詢問病史後,意識到問題可能沒那麼簡單,就聯系了該院腎内科喬曉輝主任。喬醫生當即建議住院檢查。蠶豆媽媽感覺很蹊跷:孩子沒發熱,看着和正常孩子一樣,能吃能喝能睡,咋需要住院呢?最後,蠶豆媽媽還是聽從醫生勸告,住進了該院腎内科。
住院後的常規檢查并不樂觀,孩子的尿檢始終有白細胞,泌尿系B超提示左腎偏小。喬醫生建議先控制感染,再做膀胱逆行造影,以排除有無膀胱輸尿管反流。
逆行造影檢查的結果讓蠶豆媽媽當場崩潰:小蠶豆不但存在膀胱輸尿管反流,而且已經是4級,腎盂早已擴張扭曲變形,必須手術。因腎髒已經縮小,瘢痕性腎病和終末期腎病将是小蠶豆逃不過的夢魇。
之前一直沒症狀
為啥會這麼嚴重呢?
據介紹,小兒輸尿管反流按嚴重程度分為5級,級别越高病情越嚴重,長期下去會出現腎功能衰竭損傷等并發症。
小蠶豆媽媽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之前一直沒症狀,最多有時有點尿臭,多喝點水就沒事了,為啥會這麼嚴重呢?
據喬醫生介紹,小兒尿路感染不容小觑,其發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但其臨床特征卻不典型,有的寶寶甚至可能沒什麼症狀,可能就僅僅表現為偶爾的尿臭。有的則可表現為體重不增、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和發熱,甚至驚厥等,往往會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嬰兒腹瀉甚至顱内感染,導緻治療延誤。
所以,對于嬰幼兒,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食欲不振等上述其他表現,應在常規血液檢測的基礎上再做個尿液檢測,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泌尿道感染。
醫生提醒:
腎髒疾病表現隐匿
一定要重視尿檢
小兒易發尿路感染,除了跟寶寶的生理特點有關系之外,另一個常見原因就是先天性的泌尿系統畸形,比如像小蠶豆這樣的膀胱輸尿管反流。
正常情況下,輸尿管有一段是在膀胱壁内走行,當膀胱内尿液充盈排尿時,膀胱壓迫此段輸尿管使其關閉,尿液不能反流,但當該段輸尿管關閉不完全時就會導緻反流,細菌會随着反流上行引起腎實質感染,從而導緻腎髒瘢痕形成及反流性腎病。輕度反流可随年齡增長而消失,但反流嚴重者,則需長期藥物治療甚至手術幹預。
喬醫生提醒說,慢性腎髒病距離兒童并不遙遠,因腎髒疾病表現隐匿,很多人對患有腎病并不自知,而一旦出現症狀,可能很多已經無法逆轉,因此一定要重視尿檢,可以到小兒腎内科就診。早期發現,早期診療對慢性腎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來源 甯波晚報 記者 程鑫
通訊員 馬蝶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