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高”,喝些谷物濃漿
很多人體檢出了“三高”,除了缺乏運動外,貪圖美味,追求高脂肪、重精糧、少粗糧的飲食習慣也是“三高”等症狀高發的根本原因。解放軍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晔建議,多選粗糧主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應該吃250~400克的谷物,其中要有50~100克的雜糧、粗糧。但對于“三高”人群,這個量還要再加一些,可以占到主食的1/3至1/2。與細糧相比,粗糧供給的能量不高,但膳食纖維含量卻要高很多,對脂肪的吸收有一定的阻礙作用,能夠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從而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的發病風險。
因為粗糧做起來比較麻煩,算上泡煮的時間,差不多得需要兩三個小時,張晔建議,喝谷物濃漿。
張晔的秘訣是:谷物 豆類 堅果。比如冬天可選黑米、黑豆、黑芝麻,再加上核桃粉這種黑色組合,有補腎強身的作用,口感和營養都相當好。夏天可選擇綠豆、薏米、百合、蓮子、西米等。對于女孩則可以選擇大米、紅豆、紅棗、枸杞,有補血安神的作用。脾胃不好的人群,則可以選擇燕麥、小麥、花生、芝麻等組合,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效果。對于更年期女性,則可加些黃豆,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大部分人都喜歡把粗糧放在晚上吃,其實粗糧不易消化,晚飯吃得過飽,可能影響睡眠質量。張晔建議,谷物濃漿的形式,好帶又方便食用,合理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就更好了。
抗疲勞試試松茸竹荪雞湯
對于上班族來說,常年高強度的工作不但讓人身體疲憊、精神壓力大,免疫力也會降低,更容易生病。在此,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中醫師鐘衛紅推薦一款清潤不油膩,抗疲勞、調節免疫力的藥膳——松茸竹荪雞湯。
取幹松茸12~16顆、幹品竹荪10~12克、紅棗5顆、龍眼肉幹30克、土雞一隻(約2斤)、瘦肉250克、生姜幾片。幹松茸洗淨後,提前用溫水浸泡;竹荪、龍眼肉幹洗淨;紅棗去核;土雞宰殺後洗淨,去皮;瘦肉切成拇指般大小。上述材料放進瓦煲中,注入純淨水沒過材料,大火煲滾後改小火再煲一個半小時,熄火後調味飲用。
松茸是非常珍貴的天然野生菌類食材,不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特殊的藥用保健功效。松茸能強身補虛、調節免疫、健脾益胃、理氣化痰、抗衰老、解疲乏。竹荪為曆代公認的山珍之一,能滋補強壯、潤肺養顔、益氣補腦、甯神健體、護肝利膽、抗疲勞。雞肉滋補強身;瘦肉滋陰潤燥;桂圓肉能補血養顔、益智甯神,善治失眠、健忘、驚悸等症狀;紅棗則補益氣血、健脾益胃、鎮靜安神;生姜不但辟腥,還有溫中的功效。
本方中,以松茸、竹荪二味菌類唱主角,去皮雞和瘦肉熱量不高,桂圓肉和紅棗則以補血養陰見長,性味平和,滋補而不礙脾胃。所以,此方既适合婦孺老少補虛療損之用,青壯年喝了也不上火,幫助抗疲勞、提高免疫力。
香菇菜心補鈣效果強
原料:幹香菇 160克, 油菜 200克,鹽、蔥、生姜、蒜 、 辣椒 、蚝油、澱粉、胡椒粉、香油适量。
做法:1.将洗淨泡發好的幹香菇切花刀,油菜對半切。2.熱水裡加少量油鹽,水開後焯一下油菜,撈出擺盤。3.油熱放蔥、姜、蒜、辣椒、蚝油炒香,加香菇炒。4.适量加點水,蓋上鍋蓋把香菇煮熟。5.水澱粉勾芡收汁,放胡椒粉、鹽、香油攪勻。6.香菇出鍋,倒在油菜上即可食用。
新鮮的香菇在陽光作用下,其中的麥角甾體和菌甾體可以轉變為維生素D,有利于鈣的吸收和提高抵抗力。而油菜中含有大量鈣,和經過泡發後的香菇一起炒制,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補鈣效果加強。
夏季健脾祛濕有良方
夏季養生仍然要把清熱、健脾、祛濕放在首位。推薦幾款良方
扁豆薏米赤小豆脊骨湯,材料包括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赤小豆50克、脊骨500克(3~4人量),有健脾祛濕、利尿消腫的作用。
冬瓜蓮子煲小黃魚湯(帶芯蓮子50克或幹品20克、帶皮冬瓜300克、小黃魚1~2條、生姜适量),有祛暑除煩、清心安神的作用。
海帶冬瓜薏米煲扇骨、鮮荷葉芡實瘦肉湯、老冬瓜木棉花燈芯花湯等,都有清熱祛濕的效果。
常飲三豆湯能消暑
“三豆湯”為夏日消暑佳品,其制作方法是:取綠豆、赤小豆、黑豆各10克,放入鍋中,加清水600毫升,小火熬至200毫升左右,放涼後連豆帶湯一起服用,每日1劑。若無黑豆,可用薏仁代替。
綠豆有清熱解暑、利尿通淋、解毒消腫之功。《随息居飲食譜》記載:“綠豆甘涼,煮食清膽養胃,解暑止渴”。赤小豆味甘,能補脾,性善下行而利水,對炎夏脾虛濕盛、水腫脹滿、肢體困重等療效甚佳。黑豆可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消痹,适用于腎虛消渴多飲,或肝腎不足、頭昏目暗、身面浮腫、胸悶、風濕痹痛、四肢麻木等症狀。幾味合用,适用于暑病、暑濕病的防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