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黃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
基金項目:麗水市浙大合作項目( 2018zdhz09 )。
蔣燕鋒等
中藥材黃精為百合科植物滇黃精( Polygonatumkingianum )、黃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或多花黃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的幹燥根莖,按形狀不同,習稱“大黃精”“雞頭黃精”“姜形黃精”,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等功效 。 随着大健康産業的發展和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 黃精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 單純依靠采挖野生黃精早已不能滿足基本的市場需求,黃精野生資源日益枯竭 。 近 10 年來,黃精人工栽培發展迅速,據報道,貴州遵義、六盤水,湖南新化,安徽池州、金寨,浙江慶元、江山等地均有較大規模人工栽培。 浙江省種植與推廣應用的黃精種質普遍以多花黃精為主, 林下多花黃精複合經營模式已連續多年列入浙江省林業創新“一畝山萬元錢”行動計劃, 多個地市每年增量以數百畝、 甚至千畝計。 随着種植規模的擴大和種植年限的增加,栽培生産過程中病蟲害問題也日益顯現, 并有逐漸加重的趨勢。 規模化生産一旦暴發病蟲害, 定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嚴重影響黃精産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此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 通過文獻查閱、 分析, 研究總結了多花黃精主要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
1 主要病蟲害種類與防治現狀
筆者連續 2 年對麗水地區多個林下栽培多花黃精基地實地調查,并結合文獻材料比較分析發現,由于栽培基地不同林分、海拔、周邊環境等特點,多花黃精基地昆蟲種類和數量差異明顯; 多花黃精病蟲害普遍存在,随着種植年限的增加,都有趨于嚴重态勢。 常見病害主要有葉枯病、葉斑病、黑斑病、莖腐病、根腐病、炭疽病等,其中較嚴重病害是葉斑病、炭疽病和根腐病。 常見害蟲有蛴螬、地老虎、二斑葉螨、斑腿蝗、蛞蝓、稻株緣蜷等。 絕大部分多花黃精種植基地嚴重缺乏管理人才, 特别是病蟲害防治專業人員。 植株出現病蟲害常常不能準确判定,往往盲目用藥,導緻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較差。 總體來說,仍處在被動防治階段,出現了病症和蟲害,依據經驗開展廣譜性防治,不能夠把握防治的最佳時期,并且不能夠明确病蟲害防治标準及發生規律, 使得防治成效和質量不佳。
2 主要病害發生與防治
2.1 葉枯病
2.1.1 發生與危害 葉枯病是由尖孢鐮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 引起的一種病害,該病一般于 4 月初植株展葉至倒苗均有發生。 起初在葉部形成橢圓形或不規則的水浸狀病斑,葉片邊緣變黃褐色,後不斷擴大,最終整個葉片枯死。 随着多花黃精的生長,病害呈逐步加重的趨勢,在結實期達到發病高峰期 。經調查發現, 在高溫高濕大棚培育的多花黃精幼苗期亦會發生。
2.1.2 防治措施 根據病原的侵染規律, 及時噴藥保護,減少初次侵染的病原及消滅媒介昆蟲等,适當結合栽培措施和化學防治。 常用的藥劑有波爾多液、代森鋅、退菌特、百菌清、托布津、多菌靈等。 冬季,植株倒苗後及時清潔田園。
2.2 葉斑病
2.2.1 發生與危害 葉斑病是由一種交鍊孢菌( Al-ternaria sp. )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片。 該病每年會在 7 月和 10 月左右發生 2 次高峰 。 一般于6 月初由基部開始,葉片開始褪色斑點,随着褪色面積增大,病斑也逐漸擴大,出現橢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 病斑中間為淡白,邊緣為褐色,和未發病組織的接觸地還有黃暈,病情嚴重時,多個病斑接合引起葉枯死,并可逐漸向上蔓延,最後全株葉片枯死脫落 。
2.2.2 防治措施 主要是抗病育種和清潔田園,根據病原的侵染規律,及時噴藥保護,減少初次侵染的病原及消滅媒介昆蟲等, 适當結合栽培措施和化學防治。 常用的藥劑有波爾多液、代森錳鋅、退菌特、托布津等 ,噴霧防治 , 間隔 7~10 d 。 楊永恒等對泰山黃精葉斑病的藥效試驗表明, 50% 退菌特 1 000 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2.3 黑斑病
2.3.1 發生與危害 黑斑病病原菌為鍊格孢屬,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目 ,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 5 月底該病開始在老植株葉上發生, 7 月初在新生植株上出現, 7~8 月該病發生較嚴重 。 在發病初期,葉尖部位開始出現黃褐色的不規則病斑,病斑邊緣為紫紅色,随着病情發展,病斑不斷蔓延擴散,到最後整個葉片枯萎,病情在陰雨季節更為嚴重。 該病也為害果實,在幼果上形成褐色圓形病斑。 病原可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待氣溫回升時侵入感染。
2.3.2 防治措施 在越冬時清理田間, 将土壤深翻消毒, 減少病原。 發病可采用 1∶100 波爾多液噴施,7~10 d 1 次, 連續 3 次。 發病初期可用 50% 退菌特1 000 倍液噴灑,每周 1 次,連續 2~3 次。
2.4 根腐病
2.4.1 發生與危害 湖南洪江黃精根腐病的主要分離菌為尖孢鐮刀菌,該菌常引發作物根腐病害 。 多花黃精根腐病的病原菌, 鑒定為尖孢鐮刀菌和腐皮鐮刀菌( Fusarium solani ) 。 滇黃精根腐病的病原菌,鑒定為腐皮鐮刀菌 。 根腐病主要侵染根部,發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不表現明顯症狀, 塊莖上出現不規則黑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加深,塊莖腐爛,葉片逐漸變黃,植株自下而上逐漸枯萎,最後整株枯萎、死亡,根狀莖表面可見白色菌絲,病株極易從土中拔起。
2.4.2 防治措施 根腐病一般是在田間濕度大、積水、土壤闆結、覆蓋太厚等條件下的多發病,在保證這些條件良好的情況下, 可在發病初期用中藥材腐爛淨、生根盤根壯苗劑等兌水進行噴霧、沖施、滴灌,嚴重時需要灌根,每隔 2~3 d 噴施 1 次,連續 2~3 次。
2.5 炭疽病
2.5.1 發生與危害 多花黃精炭疽病是由刺盤孢屬真菌( Colletotrichum sp. )引起的一種病害,葉片染病後,葉面出現圓形、半圓形或長形病斑,病斑中心淺褐色,邊緣紅褐色,後期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粒點;随着多花黃精的生長,病害呈逐步加重的趨勢,在結實期達到發病高峰期 。
2.5.2 防控措施 未發病或者發病初期, 可采用多菌靈或退菌特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噴霧, 7~l0 d1 次,連續 2~3 次。 桑維鈞等 對黃精炭疽病防治措施的研究發現, 64% 惡霜·錳鋅可濕性粉劑和 75% 代森猛鋅可濕性粉 劑對炭疽 病菌的抑菌 率可達到100% , 90% 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的抑菌率在 85%以上。
2.6 鏽病
2.6.1 發生與危害 黃精種植于闆栗、錐栗林下,有可能會被傳染而發生鏽病危害, 一般在 6 月中下旬開始發病, 8~9 月為發病盛期。 初期葉片散生淡黃綠色小點,最後枯黃至暗褐色,植株死亡。
2.6.2 防治措施 劉殿輝等 研究發現,首先要保持田園衛生。 在地上植株枯萎後,要及時徹底清理,将雜草和病毒清除 , 集中深埋或燒掉。 其次是摘除病葉,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可控制該病蔓延。 在黃精枯萎後出苗前各噴灑一次多菌靈 500 倍液、 粉鏽甯2 000 倍液進行土壤消毒 。在黃精展葉後噴灑粉鏽甯1 000 倍液,防治效果在 95% 以上。
2.7 莖腐病
2.7.1 發生與危害 黃精莖腐病病原菌也是鐮孢屬真菌,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瘤座菌目。 受害植株由下部葉片逐漸擴展,呈現青枯症狀,似開水燙過,最後全株呈現,莖基部變軟,内部空松,可輕易拔起,雨後較為多見。
2.7.2 防治措施 莖腐病防治與根腐病類似, 在保證田間濕度、适度覆蓋等條件下,可在發病初期用中藥材腐爛淨、 生根盤根壯苗劑等兌水進行噴霧、滴灌,每隔 2~3 d 噴施 1 次,連續 2~3 次。
3 主要蟲害發生與防治
3.1 地下害蟲
3.1.1 發生與危害 蛴螬幼蟲、 小地老虎等可為害黃精根部,咬斷苗根,使種苗枯萎死亡。 每年 5 月底至 6 月中旬比較嚴重。
3.1.2 防控措施 黃精種植前, 盡量避免前作有蛴螬、小地老虎蟲害多發的菜園熟作地為栽種地。 其次15% 樂斯本 GR 和 3% 地蟲克星 GR 對其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每畝可用 15% 樂斯本 GR 0.75 kg 來防治黃精生長期内發生的蛴螬等。 每 100~150 m 2 放置糖醋液一盆, 可有效誘殺地老虎。 糖醋液配置: 蔗糖1 份、醋 4 份、酒 1 份、水 16 份,加 90% 敵百蟲原藥0.1 份。
3.2 葉螨類害蟲
3.2.1 發生與危害 二斑葉螨為害黃精植株地上部分。 在植株中上部的葉片及嫩梢處群集,集中在葉背主脈兩側繁殖為害并出現許多細小失綠斑點, 受害葉片由初期的綠色漸變為灰白色、黃褐色至紅褐色,變硬變脆,最後枯焦脫落。 6 月中旬至 8 月是全年發生高峰期。
3.2.2 防控措施 在防治害蟲時勿傷天敵, 深點食螨瓢蟲、束管食螨瓢蟲、異色瓢蟲、大草蛉、小草蛉等都是二斑葉螨天敵, 它們對控制害蟲種群數量起到積極作用 。 張欣等研究發現,大草蛉雌成蟲作為一種捕食性天敵, 對黃精上的二斑葉螨具有一定的控害潛能。 蟲害發生時,可使用 10% 苯丁哒螨靈乳油1 000 倍液噴霧防治, 連續 2 次, 間隔 7~10 d 。 孫世偉等 研究表明, 1.8% 阿維菌素 EC 對二斑葉螨的殺滅效果最好, 15% 哒瞞靈 EC 次之。 15% 掃螨淨 EC3 000 倍液藥後 10 d 内校正防效在 88.4%~92.0% 之間,對二斑葉螨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紅蜘蛛又叫短須螨,發生與防控措施類同。
3.3 蚜蟲
3.3.1 發生與危害 黃精蚜蟲種類主要有桃蚜、棉蚜等。 蚜蟲多群聚于嫩葉、嫩梢,吸食嫩處黃精使葉色褪綠,葉片卷曲,植株生長衰弱。 一般 4 月中上旬,黃精新芽出土展葉就會發生蚜蟲害,随着嫩枝、嫩葉增多,危害加重。 由于瓢蟲類、蜘蛛類等天敵存在, 5~6 月蚜蟲害高峰出現後會有所穩定。
3.3.2 防控措施 與二斑葉螨類似, 在防治害蟲時勿傷天敵。 提前監測預防,每畝懸挂 10~20 張黃闆用于監測, 40~60 張黃闆用于防治。發生蟲害時,也可用啶蟲脒稀釋 2 000~3 000 倍或吡蟲啉稀釋 2 000~4 000 倍防治,效果較好。
4 小結
長期以來,黃精藥材主要以野生采集為主,随着黃精規模化種植, 日益嚴重的黃精病蟲害會嚴重影響其産量、質量和安全性,已成為黃精産業發展的重要障礙。 為減少栽培黃精因病蟲危害造成的損失,提高産量和質量,一定要落實好“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總體原則。 黃精病害一旦發生很難控制,重點還是依靠優良品種與農業防治。 盡量保持田間的生态平衡, 優先使用生物防治和人工捕殺或摘除、 燈光誘殺、黃藍闆誘殺等物理防治方法,必要時采用高效、低毒的相對安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真正做到合理和安全使用農藥,保證黃精的質量安全。
4.1 種植前防治措施
首先,選擇土壤肥沃深厚、結構疏松、排灌水便利的種植地,深耕細作和土壤消毒 ( 一般用草木灰)改變土壤的環境條件并直接減少在土中越冬的病蟲害基數。 黃精忌連作,林下種植宜選擇新開墾荒地,上層透光性充足,前作為黃精、玉竹、重樓、白術等藥材地不宜種植,郁閉度過高的林地也不宜種植。 大田種植宜選擇前作為禾本科作物的地塊。 充分調研種苗采購地或者育苗基地生态環境與病蟲害發生情況,研判并保證種苗健康品質, 以防種苗攜帶病蟲害帶入生産基地。 其次,選擇 3~4 年生無病蟲害、無損傷、芽頭完好的種子苗或帶芽 2 節以上、 長度 6~10 cm的根莖苗種植, 盡量選擇抗病蟲害的品種, 提高對病蟲害抵禦能力。 栽培時, 根據黃精的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發育特點,選用科學的栽培方式,比如合理間套作。
4.2 發生時防治措施
不同地區病蟲害發生情況不盡相同, 往往多種病原菌共同作用緻使植株發生病害, 有時同一種病原菌緻病表象也有差異。 所以,每月需對生産基地進行一次普查,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态,早期發現,做好防治的物質準備。 其次是在病蟲害可能發生的時間裡,密切注意氣候狀況,做好防治預案。 在防治害蟲時勿傷天敵,盡量先使用黃闆、糖醋液等方式防治,必要時進行化學防治。
4.3 常态管護
切實加強田間管理。 清潔田地能将攜帶病蟲的枯枝爛葉、雜草等全部清除出園,可大大減少蟲源病源,降低病蟲再發生的基數。 合理施肥灌溉、适時覆蓋、 噴灑高效無毒抗菌劑等可提高植株的抵抗病蟲能力。 黃精育苗可适時移栽,有利于植株生長發育,可避開病蟲的高峰危害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