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相傳是漢朝的時候從西域傳入我國的,所以有“胡豆”之名。
因為豌豆“苗柔弱宛宛”,故得“豌”之名。
甘平。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氣,通乳消脹。研末塗癰腫,擦面去䵟䵳。亦可作醬用。
——《随息居飲食譜》
豌豆味甘性平,最好的吃法是煮食,有和中的作用。和中,正是豌豆和蠶豆、大豆這些補中的豆類不同的地方。
補中,即補脾胃,但如果補過頭或者脾胃本身運化能力不夠的話,就容易出現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吐瀉的問題。
這個時候就要用相反的力量——消食導積的藥食來幫助脾胃運化,改善相關症狀。但要中病即止,就是一旦這些症狀沒有了,就不能多吃了,不然就會刺激脾胃,使脾胃更虛。對于脾虛很厲害的人來說,消食導積也要慎用,這時就要用“和中”的之法了。
和中,也就是調和脾胃,理氣除脹的同時能夠平和地補虛,對于脾胃虛實夾雜的情況,最為穩妥。
豌豆多是新鮮的時候吃的,很嫩,水分充足,粉性較弱,故以生津止渴為主,不僅不會導緻脹氣,反而有下氣的作用。因為下氣,所以能和中消脹。
豌豆不僅作用于脾胃,對于産後乳汁不通的情況,也有通乳的作用。
如果買的是有些速凍的、不怎麼嫩的豌豆,尤其是那種油炸的青豌豆零食,吃起來粉粉的,那這種就可能吃多脹氣了。所以,食物的性味功效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死記硬背,而是根據它的實際情況分析的。
豌豆成熟變老後,一般就不直接吃了(如果吃的話,就容易脹氣了),而是做成——
- 煮爛制成豌豆糕(像豌豆糕這種偏粉性的,功效就偏補中,吃多了也會脹氣);
- 澄粉制涼皮(涼粉偏生冷,故多半辛辣的調料,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 打粉外敷作面膜(豌豆粉外敷可消黃褐斑和黧黑斑)。
豌豆發酵做成豌豆醬也是非常好的,豌豆醬比豌豆和中的效果還要好。
豌豆苗也是餐桌上的常客,春天吃這些苗芽類的蔬菜特别适合。章穆在《調疾飲食辨》中說豌豆苗“利髒腑,止煩渴”。
簡而言之,就是豌豆苗能夠生津止渴,疏利氣機,通利大小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