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 
【拼音】
chū chū máo lú
【含義】
茅廬:草舍。原指諸葛亮結束隐居生活輔佐劉備,初次與曹軍交鋒就得勝而歸。現多指年輕人剛剛進入社會,初次走上工作崗位,還不成熟。
【示例】
① 魯迅《彷徨·高老夫子》:“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廬’,我們準可以掃光他!”
② 臧克家《老舍永在》:“當年他是一個文壇巨子,而我呢,卻是初出茅廬的一個小兵呢。”
【出處】
①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②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九回:“那署院一聽他問這兩句話,便知道他是初出茅廬,不懂得什麼。”
【近義詞】
① 少不更事
【反義詞】
① 身經百戰 ② 老馬識途 ③ 老謀深算
【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并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
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衆将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
劉備忙将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衆點将。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
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裡,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隻許敗不許勝。
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
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幹什麼?"
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
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
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
關羽、張飛無話,冷笑着走了。在戰鬥中,各将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丢盔棄甲。
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