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創作《梅花》,是在他二次罷相之後,心灰意冷、放棄改革之際,托物言志,寫的一首流傳千古的詩。
梅花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一個人的情感和氣節,歡喜和憂郁,總需要一個出口表現出來,王安石選中的是牆角無人留意處的數枝梅花,粉色中帶些白,映在雪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注意到,但細膩的王安石發現了。不知是王安石憐惜梅花,還是梅花眷顧王安石,他們走進了彼此的視野。
牆角數枝梅,幸好不是一枝,一枝太孤單,數枝還可互相作伴。梅花的顔色有很多種,紫紅、粉紅、淡黃、純白等,而王安石看到的數枝梅花,應是純白色的。梅花因為盛開于冬春之際,特别能給予人一種别樣的精神氣質之象征,加之冬末春寒料峭,花開的種類,本就不多,所以愈顯珍貴。這數枝生長于牆角的梅花,不知是自然長成,還是人為種植,詩人并沒有提供答案。

淩寒獨自開,寒氣與梅花之冷豔交織在一起,數枝梅花抱團開放,成為一簇獨立的個體,除了此處花開,大概别處都是沒有的。天氣愈寒,愈能顯出梅之冷傲,詩言志,而梅花又承載着詩人的氣節和人格,一身傲骨,兩袖清風。除去冷峻之氣,亦有堅韌不拔之氣,敢于挑戰如此惡劣的環境,并在嚴峻的考驗之下,生出顔色來。不管外界如何變幻,梅之本色不會變,梅花,有它自己的追求。
遙知不知雪,我總覺得這一句,有一種詩人逐漸走向梅花,終要看個究竟的動态感。梅花當然是高出雪地的,雪本來就是純潔之物,但是梅花有自己的風格,在雪之高潔的基礎上,還要上一個台階,頗有“絕世而獨立”之姿。

為有暗香來,不知是王安石真的嗅到了梅之清香,還是采用了一種虛寫的手法,因香識梅,尋香而望,梅之倩影,就在自己的面前。梅之香,也是那麼内斂和冷靜,暗香之暗,凸顯了梅香不想香的那麼媚俗,亦不想香的那麼招搖,梅之香,隻為懂它的人而芬芳。一個“暗”字,你可以想象地到的是,有很多人從牆角處經過,但是大多數都随波逐流,匆匆而過,唯有心有意着,為暗香所吸引,為梅香所駐足,留戀于它,這是人與梅之間的一種緣分,女為悅己者容,梅亦為知己者香。
王安石寥寥數語勾勒出來的意境,令人神往,就像一幅怎麼也品不盡的畫,不斷地去看它,不斷地有新的感受,新的體悟。梅花不與百花争豔,無意苦争春,卻預示着春的序曲之響起。

牆角的那幾枝梅,因為有了王安石的留意,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視界裡,再也不會枯萎。千百年過去,梅花不斷地生長,開放,梅之品格,也成了一代代國人推崇與追求的臻美之境界,花開四季,而唯有梅花之美,最為與衆不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