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驚蟄 ·
驚蟄,代表着萬物複蘇,春回大地,大自然一切都将生機勃勃。
(一)節氣由來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标志着仲春時節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二)物候現象
驚蟄三候
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鹂)鳴;三候鷹化為鸠。”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莺鳴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三花信
今日驚蟄,春天正式站穩腳跟。驚蟄三花信: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薔薇。三花一開,到處都是春天噼噼啪啪的聲響了。從嚴寒走來,乍見如此美好,每個人都的心裡都似乎開心得會開出花來。
桃花
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
宜其室家。
棠棣
棠棣之華,
偏其反而,
豈不爾思,
室是遠而。
薔薇
不向東山久,
薔薇幾度花。
白雲還自散,
明月落誰家?
(三)傳統習俗
吃梨
驚蟄有吃梨的習俗。驚蟄節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口幹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風俗習慣。
蒙鼓皮
響雷,是驚蟄節氣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态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
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的人拍打對頭和驅趕黴運的習慣,這也就是“打小人”的前身.
祭白虎化解是非
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稱白虎為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制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
春
日
●
光
景
春雷響,萬物生,又是一年驚蟄時,親手闆書一份關于驚蟄的闆報,再挂上一幅獨有的驚蟄書畫,輕輕撫摸着書畫的邊緣感受着詩和遠方。待驚蟄雷喚醒春天,我們也要喚醒自己心中所想,不負春光,肆意生長。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時分,天氣回暖,春雷始鳴,在陽春三月裡,邀您盡情享受萬物依随,四季變遷,感受着不同節令帶給您的變化。你來,我在,“萬全有禮”文創店等候着您的到來,願我們都能邂逅不期而遇的歡喜。
萬全
等你來
萬全旅遊官方号
長按二維碼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