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後該怎麼辦?這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錯的。那崴腳後到底是冰敷正确,還是熱敷正确呢?下面,“問上醫”就跟大家詳細講講。

事實上,剛剛受傷的時候,不論是骨折還是韌帶撕裂,一定是長在骨頭上和韌帶上的血管也都完全斷了。這時候血管正在出血,熱敷隻會讓血液流通更劇烈,導緻腫脹更加的嚴重。
而冰敷的原理是:利用冷凍效應使周圍血管收縮、減少外周血流量、改變血管通透性,進而可以減少出血、減輕或防止腫脹、緩解疼痛。
冷直接作用于我們的感覺神經末梢和痛覺末梢,能降低神經傳導速度,減輕身體對疼痛的敏感性。

局部低溫還可以降低肌張力及肌肉興奮性、使肌肉收縮及松弛速度減慢,進而緩解肌肉痙攣。
而且,局部低溫還能減輕微循環及周圍組織的滲出和腫脹;減少血管内皮細胞的作用和血栓的形成。因此,崴腳或韌帶損傷後,應在48小時到72小時内冰敷。
冰敷時可用裝滿冰塊的毛巾或把厚毛巾用冰水浸濕後,敷貼在受傷部位。
冰敷的時間視情況而定。一般每次冰敷以15~20分鐘為宜,兩次之間至少間隔2小時。
冰敷時間不是越長越好,長時間的溫度過低會刺激、麻痹局部神經,損傷痛覺神經,尤其是皮膚感覺遲鈍的老人,很可能會造成凍傷。

如果是崴腳,24小時後,扭傷部位基本上已經不出血了,這時候再熱敷,能促進組織修複、再生,防止黏連。
熱敷的原理:熱敷時,身體為了保持正常的體溫,皮膚和毛細血管會舒張、汗腺分泌,有利于淤血、廢物的排出。而且,熱敷還能放松關節周圍的筋膜、肌腱,降低組織内壓,有利于炎性物質的吸收、消散。
更重要的是,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受傷部位的血管、韌帶、肌肉早日康複。

熱敷可用熱毛巾、熱水袋或熱敷包。熱敷時注意溫度不宜過高,50~60攝氏度即可,每次20分鐘左右。熱敷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局部皮膚顔色,避免燙傷。
“問上醫”-來自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科學有趣的健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