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鼈,俗稱為甲魚、水魚,因其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維生素,而且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是國人心中不可多得的一種高檔飲食滋補珍品,一直深受人們的追捧。但長期以來中華鼈由于僅限野生及受自然生态平衡的影響,無論其在自然繁殖還是在分布數量上都不得不讓人擔憂。
自上世紀80年代以後,随着集約化、規模化控溫養鼈技術的提升及普及,中華鼈的産量得到大幅提升,也因此走上了尋常百姓家庭的餐桌。然而由于初期養殖者片面追求産量而忽略了科學的養殖管理,引發了養殖水體惡化、疾病頻發、營養價值低下以及一定程度的藥物殘留等一系列問題,緻使養殖效益低下甚至虧損成為常态。
稻一油一養殖模式是根據水稻和油菜的生态特征、生物學特性以及中華鼈的生活習性設計而成的一種生态立體養殖模式。稻一油輪作既為中華鼈提供了生長必需的水環境,又防止了因中華鼈冬眠期耕地閑置,可以做到“一水兩用,一地三收”三赢種養模式,充分提高了土地的綜合利用及産出效益,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好模式。以下鄉民鋒哥就跟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稻一油一鼈的生态種養技術,供有志于發展農村種養殖的農民朋友們參考。
農村生态養殖新模式,稻田套養中華鼈關鍵技術,一畝地賺兩畝地錢
一、稻田設施改造
(一)稻田選擇與作壟施肥
根據中華鼈的生活習性,要求選擇水源充沛、排灌方便、保水性強、黏性土質的稻田。首先将稻田分割成若幹個方形地塊、大小應根據各地區的情況及該地面積而定,平原地區每塊面積近一般以3畝為宜、而丘陵地區則較小。
每年春季插秧前的15~20天,先在每畝稻田和魚溝中均勻施加腐熟的牛糞、豬糞或有機綠肥等500公斤,然後利用機械或者人工将稻田改造成寬0.6米、高0.25~0.35米的梯形壟土,到插秧前的2~3天再重新翻整一次。為方便進行作壟操作,田内的灌水不宜過深,但也不能把水全部排幹。壟向的規劃應依照水流的方向和風向來确定,為便于進行排洪和灌溉,正沖田和低台田的壟向應按順水流方向,而擋風口田壟則應垂直于風向,以防稻苗倒伏。
(二)、開挖田間溝
作壟結束後,沿着稻田田埂内側四周開挖供中華鼈活動覓食以及避暑防寒的“田”字形鼈溝,根據稻田大小,鼈溝應以田中央為中心挖成“井”字形、“十”字形等互聯的形狀,鼈溝的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10%~20%(一般溝寬約為1~5米、深0.5米),并在稻田四個拐角處和稻田中間各開挖一個3~5米長、2~3米寬、1.2米深的鼈溜。另外為方便日後機械生産作業,應在鼈溝上修建幾條寬3米左右的機耕通道,而鼈溝位置則由管涵相互連通。利用挖溝的泥土對田埂進行加寬、加高、鞏固,确保田埂的保水和防逃能力。改造後的田埂高度一般應高出稻田平面50CM以上,湖區低注田的田埂至少也應高出稻田平面80CM以上,埂面寬為150CM,池堤坡度的比為1:(1.5~2)。
農村生态養殖新模式,稻田套養中華鼈關鍵技術,一畝地賺兩畝地錢
(三)、建造防逃設施
為防止中華鼈外逃或敵害進人稻田,鄉民鋒哥所在地區的做法是利用石棉瓦建造防逃隔離帶,具體操作為:将石棉瓦埋入田埂的泥土中20CM,地面的露出部分為50CM以上,然後采用木樁在每隔100CM處加以固定。為防止中華鼈沿夾角爬出外逃,稻田四角的轉彎處要做成弧形或在各夾角處挂一個玻璃啤酒瓶以防其順勢逃脫隔離帶。
(四)、改造進、排水系統
為方便管理,以鄉民鋒哥所見到的鼈田進、排水控制系統均設置在田邊外,而沒有設在稻田中央串聯的情況。進行鼈田建造設計時應綜合考慮不同地塊的地勢及環境特點,多以将進水口和排水口按對角位設置。進水口應建在該田埂的最高位上,而排水口則建在溝渠的最低處,進、排水口的大小應根據該田塊的面積及下暴雨時防洪排澇的需要而定。通常進水口的寬設置為30~50CM,而排水口的寬則為50-80CM為宜。為防止鼈魚外逃,進、排水口處應用鐵條網封住。
(五)、曬背台、餌料台以及産卵台建設
中華鼈有曬太陽的習性,所以在魚溝中可以用粗糙面的石棉瓦每隔10米左右設置一個曬背台,餌料台和曬背台可合二為一。台面寬度可設置為60~80CM、長170~200CM,曬台的一端設在埂上,而另一端則沒入水中15CM左右的呈整體斜坡狀。在田中央的避靜處用土建一個長500CM、寬100CM的産卵台,台坡度比為1:2,台中間應鋪放30厘米厚的沙子。
農村生态養殖新模式,稻田套養中華鼈關鍵技術,一畝地賺兩畝地錢
二、作物的種植與鼈種放養
(一)、鼈溝消毒
為徹底殺滅鼈溝内殘留的敵害生物和緻病菌類,預防鼈魚疾病的發生,應在鼈苗種放養前的10~15天期間,按每畝溝面積用100公斤生石灰兌水潑灑的方法進行田地消毒。
(二)移栽水草及建造萌棚
夏熱冬寒,稻田的水溫異常變化,雖有鼈溝,對中華鼈的正常生活仍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應在曬背台處搭設若幹個蔭棚,并在鼈溝消毒的3-6天後,向溝内移栽水葫蘆、水浮蓮等水生植物,栽植面積占鼈溝面積的20%-30%,為中華鼈提供遮陰躲避的場所以及淨化溝内水質。
(三)、稻秧、油菜移栽
鄉明鋒哥所在地區的插秧時間為每年的4~5月之間,秧苗移栽在壟坡上,行距約為17CM,株距約為10CM。稻種應選擇為抗病害、抗倒伏、耐肥性強的單季稻。
在6月~8月間水稻收割結束後,進行第二造水稻種植,待10月~11月收割完成後,經過二次深翻腐蝕并施肥,每畝田地均勻施加腐熟的牛糞、豬糞等約500公斤。到12月份再選擇綜合抗性較強的油菜品種進行苗種移栽。
(四)鼈種放養
中華鼈的苗種投放應選在氣候條件較為穩定的4月尾或5月中的溫暖晴天進行,這時秧苗已經返青,根系發育完好,即便中華鼈在泥中穿行也不會傷害稻株。如果以育種繁殖為主,一般每畝稻田可放養親鼈60隻(按雌:雄=4:1的比例投放);如果放養商品鼈,每畝稻田可放養統一規格為250克左右的中華鼈80~100隻。要求選擇體格健壯、健康無傷病、活動力強的苗種入田,并且在放養前苗種用3%食鹽水浸泡8分鐘。
中華鼈雌雄鑒别的方法:雌鼈尾短而短,裙邊較寬,尾端不能自然伸出裙邊外,而雄鼈則剛好相反;雌性背甲為較圓的橢圓形,中部較平,而雄性則為較長的橢圓形,中部隆起。
農村生态養殖新模式,稻田套養中華鼈關鍵技術,一畝地賺兩畝地錢
三、日常管理
(一)餌料投喂
中華鼈為偏肉食性的雜食性動物,人工投喂的餌料為收購的野雜魚、切碎的魚肉或者河蚌肉等。投喂的方法應嚴格遵守四定原則,即定點、定時、定量及定質,每天投喂2次,投喂時間分别在上午的9~10時、下年的4-5時。具體的投喂量視當天的天氣、水溫、活餌(田間雜魚、螺蛳等)等情況而定,一般以鼈可以在1.5小時左右吃完為宜,水溫低于18℃應停止投喂餌料。為了提高中華鼈的品質和節省飼料成本,可在稻田内預先投放一些田螺、小魚蝦類供捕食。
(二)、水位控制與水質調控
4月中旬為了方便耕作和插秧,插秧時将水位适當提高至30~35厘米,即水位恰好沒過田壟;投放苗種後,根據不同生長期水稻對水位的不同要求和鼈的生長需求,适當地逐步增減水位。每隔10天用生石灰水潑灑鼈溝一次,并定期加注新水,保證15~20天換水一次,以保持水中的溶氧。
(三)、科學曬田與追肥
在水稻生長中期需要進行曬田。以鄉民鋒哥所在的南方河源多山地區,正常采取輕曬的辦法:即将水位降至田面剛好露出水面,而田塊中間又不緻于陷腳,田邊的表土又不會裂縫和發白,以可以見到水稻的浮根泛白為适度。待曬田結束之後,應立即将水位提高到原來的水位。需要注意的是,曬田前要進行清理及洗溝鼈溝,并調換新水,以保證鼈溝通暢不積污,保持水質清新。
中華鼈的糞便及殘餌雖有一定的肥田作用,但為保證田間養料充分,種養期間需進行适量追肥。方法為每15天施肥一次,每次每畝地施10公斤腐熟的農家糞肥于鼈溝、鼈溜中,保持田水呈黃綠色。
農村生态養殖新模式,稻田套養中華鼈關鍵技術,一畝地賺兩畝地錢
(四)、農作物病害和中華鼈疾病防治
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聯控原則。稻田中的病蟲害一般由昆蟲引起,而中華鼈以稻田間的昆蟲、飛蛾等為食,故田間蟲害較少,一般可不施農藥;如果病害較嚴重,可以選擇噴灑高效低毒的農藥進行防治。為防止中華鼈農藥中毒,可先将其誘至整溜中暫養,待施藥2-3天後方可解封。
中華鼈一般采用低密度養殖,飼養環境易于掌控,而且鼈間相互接觸較少,所以一般發病機率不大。但是根據“預防為主”的原則,應定期進行鼈溝消毒,每天清洗餌料台。為防止中華鼈腸炎病發生和增強體質,每隔10天就按每20公斤的飼料添加大蒜素50克拌後投喂,或者将中草藥鐵苋菜、馬齒苋、地錦草等拌入飼料中投喂。疾病頻發的季節,每5天用生石灰水潑灑鼈溝一次,每10天換一次水。如若發現有病鼈、死鱉應及時捕撈上岸進行移除無公害處理。
(五)、越冬管理
鼈溝水溫在12℃以下時,就應進行越冬前和越冬期的預防管理。在中華鼈進入冬眠期前,進行鼈溝、鼈溜的消毒處理,每畝鼈溝、鼈溜面積用生石灰100公斤兌水潑灑進行消毒,然後将中華鼈集中在鼈溜中冬眠。越冬期間鼈溜水位應保持在1米以上,用草簾鋪設在魚溝上,并在池底鋪設20CM厚的泥沙,方便中華鼈鑽入泥沙中越冬;定期進行水體消毒和加注新水,保證每次加注的新水量不得高于10%,水溫溫差不能超過3℃,以防中華鼈發病。
若有新生稚鼈,當氣溫降至15℃左右時,就應該将稚鱉移人室内的越冬池越冬,以便提高稚鼈的存活率。越冬池水深1米以上,池底鋪設20厘米的泥沙,越冬期間應特别注意保溫防凍。
(六)、捕撈
如果養殖的是商品鼈,9月中旬以後需将商品鱉捕撈上市。鼈的收獲主要采用幹池法,即将鼈溝中的水排幹,等到夜間鼈溝裡的鼈便會自動爬上淤泥,然後用燈光照捕。
(七)注意事項
平時要經常檢查修複防逃設施并及時堵漏,嚴防外界敵害進入田間傷害中華鼈。同時,為杜絕焚燒稭稈導緻的安全問題和環境污染,推廣稭稈還田腐熟栽培技術。在油菜栽種後,将稻草順油菜行覆蓋還田,鋪蓋的稻草不僅可以增溫,還可以起到抑制雜草的作用,而且稻草腐熟後可以為土壤增肥改良。油菜收獲後,将油菜稈、油菜籽殼進行還田,并放水整田。
農村生态養殖新模式,稻田套養中華鼈關鍵技術,一畝地賺兩畝地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