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蛋白體存在的形式”。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是維持強健身體的物質基礎。但也有一些人走入誤區,認為攝入蛋白質越多越好,一味地追求高蛋白飲食,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一、蛋白質是生命的源泉
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圖片來自于網絡)
蛋白質是一種神奇的生命物質。它是構成生命的基本材料,它存在于人體的每一個細胞和每一種組織中。它的功能無處不在,具有從生長、發育、繁殖、遺傳、新陳代謝、運動等全部生命活動的功能。它是構建人體的一磚一瓦,也是運送人體細胞及組織更新所需各種材料的小汽車。人必須從食物中補充蛋白質以保障生命活動的進行。蛋白質的需要量因人而異,健康成年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應攝入0.8克蛋白質,生長發育中的兒童和妊娠期、哺乳期的婦女每千克體重蛋白質攝入量應适當增加。蛋白質攝入不足可導緻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導緻兒童生長發育不好和成年人身體消瘦,這種情況多由貧困和饑餓引起,是發展中國家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雞蛋和牛奶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
二、食入蛋白質過多對人體有害無益
蛋白質不能在體内儲存,多餘的蛋白質隻能分解後提供機體熱能或轉變為脂肪存于體内,這對蛋白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高蛋白食物常常也是高脂肪食物,容易導緻肥胖從而對健康帶來各種相應的危害。動物蛋白質食物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而飽和脂肪酸是導緻動脈粥樣硬化和心髒病的重要原因。動物蛋白本身也可能使得血液膽固醇升高,從而導緻動脈粥樣硬化和心髒病。蛋白質的分解代謝産物必須通過肝髒轉化及腎髒過濾才能排出體外,高蛋白食物加重肝髒和腎髒的負擔。過多的蛋白質還可能增加骨礦物質流失誘發骨質疏松。
三、平衡膳食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蛋白質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平衡膳食的八條準則。按照平衡膳食的要求,食物多樣,合理搭配,谷物為主,适量吃魚、禽、蛋、瘦肉,可以滿足人體所需的蛋白質。不同的食物蛋白質含量不同,大豆、堅果類蛋白質含量最高,為30%~40%;畜、禽、魚、蛋類含10%~20%;糧谷類含8%~12%;水果、蔬菜含量極少。充足、平衡和多樣化的飲食,可以滿足人體蛋白質數量的需要。不同的食物蛋白質氨基酸的構成不同,多種食物蛋白質混合食用,其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取長補短,能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堅果也是高蛋白食物
四、多食用蛋白質不能使肌肉更發達
一些運動員和健美愛好者希望通過吃更多的蛋白質來刺激肌肉發達,這個願望總是會落空。促使肌肉發達應該是鍛煉,而不是多吃蛋白質。體育鍛煉能産生細胞信号激發DNA産生肌肉纖維。過量的氨基酸或其他營養素并不能産生這種信号。強壯肌肉的途徑就是艱苦的體力訓練加上合理營養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以供肌肉生長。食物同時也提供能量、纖維、水和其他必須營養素以及運動所需要的其他物質成分,這些都是補品所不能做到的。對于絕大多數的鍛煉者,如果飲食正常,就能保證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再額外加入過量的蛋白質或氨基酸則隻會為身體增加脂肪而不是肌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