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王陽明心學講解南懷瑾

王陽明心學講解南懷瑾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0-12 21:00:46

心學大師王陽明對“靜坐”養生說道:“究極仙經密旨,靜坐為長生久視之道。”認為,唯有堅持“靜坐”,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和頑強意志。本文主要同大家分享王陽明“靜坐”養生之道的獨特創新之見,并分享郭沫若根據王陽明“靜坐”養生之道親身實踐總結出來的一套靜坐之法。(附于文後)下文将先從王陽明的“靜坐”養生之道展開。

王陽明心學講解南懷瑾(幹貨分享王陽明)1

一、“靜坐”,人在氣中,氣在人中

文學大師郭沫若的“靜坐”養生之道,就是在王陽明的思想中啟發得來的,他實踐了王陽明的“靜坐”養生的學問,受益匪淺,所以一直很推崇。王陽明從“靜坐”入門,認識太虛即氣而得道。王陽明講萬物本體是氣,陰陽二氣是統一體。他認為“一氣流通”就是“行氣”,“行氣治百病”。這種觀點和《黃帝内經》“氣行則血行”的觀點相印證。可見,王陽明“靜坐”養生的哲學理念就是“人在氣中,氣在人中”。

王陽明心學講解南懷瑾(幹貨分享王陽明)2

二、“靜坐”之靜是相對之靜,是“方靜旋動”

王陽明對氣的運行符合樸素辯證法的觀念,他認為“靜以居動”、“方動即靜,方靜旋動,靜即含動,一切事物靜動兩種态。靜是靜動,而非不動……”,他提出了“方靜旋動”的狀态。《思問錄外篇》講:“守其故物不能自新,雖其未消,亦槁而死。”可見王陽明已然明白了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這種“方靜旋機”的氣行機理,讓我們認識到“靜坐并非枯坐”。

王陽明心學講解南懷瑾(幹貨分享王陽明)3

三、“靜坐”即修心、調氣,并發“善念”、“誠意”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講:“蓋心之本體,本無不正,自其意念發動,而後有不正故欲正其心,惡之真如惡人臭;則意無不誠,而心可正矣,然意之所發,有善有惡……”王陽明在講到“正心誠意”時強調“誠意”必先“格物緻知”,即要求對外界事物的認識要為善去惡,明其道心。所以“心正”才能“行正”。在《傳習錄》中進一步講到:我今說知行合一,就是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即是行。發動處有不善,就要将不善之念克掉,不使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此是立言總旨,就是“煉心”的功夫。王陽明論“靜坐”中強調“誠意”發“善念”是其修行之根本。

王陽明心學講解南懷瑾(幹貨分享王陽明)4

四、“靜坐”是長生久視之道

王陽明對“靜坐”養生很用功,《年譜》中說:“究極仙經密旨,靜坐為長生久視之道,久能預知。”他還稱:“靜坐”為“默坐澄心”。“靜坐能使心清淨收斂”,從而向人欲發動攻勢,克服私欲的産生,從而頓悟明心見性。王陽明在“靜坐”中創建了“知行合一”的心學。王陽明的用生命時間說明了“靜坐”養生能強身祛病、開慧悟道。即“靜坐是長生久視之道”!

以上四點,可以總結為王陽明“靜坐”的内功心法。

文學大師郭沫若先生根據對王陽明著作的解讀,尤其對“靜坐”之内功心法的體悟,自創了一套具體的“靜坐”套路或者招式,按其在《王陽明禮贊》中的記載,郭先生曾經犯上極度嚴重的神經衰弱症,而這一病症給他帶來的痛苦不可言喻。最終,郭先生通過“靜坐”的方式,使病症得以康複。按其原文所述”不及兩個禮拜功夫,我的睡眠時間延長了,夢也減少了,心悸也漸漸平複……而在我的精神上更使得我徹悟了一個奇異的世界……”,以下是郭沫若先生分享的"靜坐"修行的具體方法和心得體會

王陽明心學講解南懷瑾(幹貨分享王陽明)5

1、“靜坐”之姿勢:

宜取端坐之勢,頭朝前,眼微閉,唇略合,牙不咬;前胸不張,後背微圓,兩手叉置大腿上;上腹内凹,臀部後突;兩膝腳位分離。

2、“靜坐”之呼吸:

吸長而緩,呼短而促,行于不經意之間。靜坐特别講究運氣用力,一般說,其自然不用動,力點宜集注在臍下,腦子應無念無想。

3、“靜坐”的時間:

清晨和臨睡前較好,但不管什麼時候,一次須要坐30分鐘,地點較安靜便可。

郭老非常推崇靜坐的修養方式,他還認為“氣功”起源于儒家之“坐忘”。

王陽明心學講解南懷瑾(幹貨分享王陽明)6

此文便将此套修行之法分享予諸君,但求對您有些許益處。

《思品時間》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關注《思品時間》,您的每次閱讀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