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仙境
《陋室銘》是劉禹錫被貶安徽和州縣做通判時期所作。期間,在半年時間裡,被勢利眼的知縣強迫搬家三次,居室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一次遷居,室内隻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其簡陋程度可想而知,在居室遷往一次不如一次的境況下,樂觀的劉禹錫都是以筆墨相迎詩聯笑對,這次也不例外,作者遂提筆寫下這篇流傳千古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原文内容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落日餘輝下的甯靜
鬥室之居如此簡陋,文中寫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道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如此簡陋的居室,因為主人德優品高,顯得溫暖馨香,因德”而“馨”,陋室也因此不陋。 這也顯出了作者的道德品質,作者崇尚并歌頌有道德修養且品質高尚的人,一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用古代聖賢諸葛亮的草廬和楊子雲的玄亭對比,一是表現出自己的道德品質和節操,同時也突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題思想。
古亭
那麼《陋室銘》全文的最後一句“孔子雲:何陋之有?”你還記得嗎?不知道你對文末的這句話理解多少,有沒有哪怕一絲半點的疑惑?因為劉禹錫是唐朝詩人,卻在文章末尾借春秋時代的孔聖人之口“何陋之有”結束行文,又有何深意呢?我們慢慢道來。
其實,“孔子雲:何陋之有?”是有典故的。這句話很直白,就是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的呢。出處是《論語•子罕篇》,原文是“
古城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裡很落後閉塞,怎麼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住在那兒,怎麼會鄙陋呢?” 孔子說有像他這樣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九夷”之地,九夷怎麼會簡陋?那麼“九夷”是什麼地方呢?
斜陽照古樓
原來,在古代曆史上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之說。先秦時對居于今山東東部沿海一帶部族的泛稱,古時謂東夷有九種。《後漢書·東夷傳》雲: "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當然,因為“九”在數字中最大,這裡不一定就是具體數,也可能表示衆多。郭璞《爾雅注》雲:"九夷在東",泛指中國東部夷人。在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是從中原腹地向周圍邊地輻射的,而九夷地處邊地遠離中原之地,那就是荒蠻之地,當然被認為是“陋”地。
園林一偶
但是,注重自身修養,以德為據,以仁為依,被稱作聖人的孔子卻願遷往九夷之地居住,正是因為德行所在,自信滿滿的認為他去了九夷,那裡就不是“陋”地了,遂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而《陋室銘》作者劉禹錫,結句引用“孔子雲:何陋之有?”,引古代聖人之言, 做全文收尾句,也算是壓軸句了。不僅以此說明陋室不陋,也表達了本就以儒家學說世代相傳的作者,以古代聖賢道德品質及道德操守為榜樣和标準,作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證其心意、明其心志,即,遇明主再展宏圖,無明主淡泊一生。
阿勒泰山河谷
此一句借用反問,孔子雲:何陋之有?看似作者信手拈來,實為刻意為之,巧妙肯定并突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餘味悠長,何嘗不是神來之筆呢?不是嗎?
喜馬拉雅山
(文/蘆荟原創 圖來自頭條平台)#「活得通透」主題創作大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