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韓劇《三流之路》在韓國、中國等地掀起觀看熱潮,劇中多次出現的汽車影院也引起了不小的話題,甚至一度催生了韓國汽車影院的再度走紅。很多人沒想到,三年後的今天,随着疫情在全球各地的蔓延,汽車影院這一看來過于“複古”的影院形式再次于多個國家蹿紅。相對獨立的車内空間,既可以坐着也可以躺在車内看電影,以及不用擔心後排觀衆踢椅子……在疫情影響傳統影院關門的當下,對于一些有着大銀幕情懷的影迷來講,汽車影院可以說是現階段最理想的觀影方式。
今年3月下旬,《好萊塢報道者》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在北美絕大多數影院都處于關門和虧損期的時候,位于加利福尼亞州一家名為The Van Buren的汽車影院的票房收入卻逆勢上漲,在3月最後一個周末榮登全美票房收入第一影院的寶座。對于這家汽車影院來講,這樣的成績放在往年任何一個正常年份都是難以置信的,甚至連影院經理都感到不可思議,在接受采訪時他表示“過去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這個影院,現在我卻24小時都在回複預訂位置的郵件”。
的确,受到疫情蔓延、傳統影院關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催生了汽車影院的再度走紅,尤其是人人“談疫色變”的當下,隻需要待在自己的車内空間而不需要與陌生人接觸的觀影方式,成為了汽車影院的天然優勢。據THR報道,自3月下旬以來,全美300家汽車影院總共開業了150家以上,而實體影院僅開業了50家左右。與實體影院近乎慘淡的經營狀況相比,50%以上的複工率顯然讓汽車影院成為了這場疫情中的最大獲利者。
除了美國外,疫情期間加拿大、德國、韓國等地的汽車影院同樣重回觀衆視野。3月以來,加拿大曾關閉了境内為數不多的汽車影院,但随着近日疫情狀況好轉,政府也放寬了部分禁令,而不少汽車影院也得以重新開門營業。為了确保觀衆的安全,各地汽車影院還實行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确保顧客除必要情況外需留在車内、對洗手間設備進行改裝以符合安全社交距離的規定,以及頻繁地清潔及消毒廁所。
在大洋彼岸的德國,疫情期間汽車影院的複工步調與受歡迎程度幾乎與美國出奇一緻,自3月頒布隔離措施以來,德國的Autokino Essen汽車影院就處于人滿為患的狀況,4月初的時候,該影院僅一天時間便售出了500張電影票,此後汽車影院放映的所有影片提前2周便全部售罄,可以說是相當火爆。除此之外,不少嗅到商機的經營者還搭建起了臨時汽車影院,以滿足觀衆日益上漲的觀影需求。在4月中旬的時候,德國公司D.Live和 Loe Studios便在停車場、酒吧後院等地臨時設立了兩處汽車影院,開業後電影票在短短幾小時内便被搶購一空。
疫情期間,最先看到汽車影院商機的亞洲國家為韓國。在韓國,汽車影院本就一直是觀衆休閑娛樂的首選場所之一,即使在疫情爆發之前,韓國國内處于正常影業的汽車影院也接近50家,汽車影院的數量和規模都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家。而今年疫情發生以來,韓國國内不少汽車影院的營業額都迎來了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位于大邱的Cine 80汽車影院票房收入相比往年增長了20%,位于首爾的Jayuro汽車影院票房則上升了30%。
起步晚、規模小,中國汽車電影院的發展現狀與很多人此前所了解的不同,汽車影院并非是疫情催生的新興産物,相反,汽車影院不僅有着不輸于傳統院線的悠久曆史,甚至曾一度成為影院産業的領軍者。上世紀30年代于美國初次登場後,汽車影院在60年代曾迎來發展的鼎盛期,據統計,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美汽車影院數量曾一度達到了20000家,并風靡至歐洲地區。
盡管曾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對于很多中國觀衆來講,汽車影院這一影院形式卻依然十分陌生,究其原因,與國内汽車影院起步時間晚、發展規模小有着密切關系。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國内的首家汽車影院才正式開門迎客,這一時間點與美國首家汽車影院的誕生相差了足足有60年。換句話說,在美國汽車影院産業已經過了發展的巅峰期并逐漸從市場淡出後,中國的首家汽車影院才倉促面世。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有票房産出的汽車影院不到30家,分别分布在北京、上海、長沙等21座城市,放在國内來看,這不足30家的汽車影院僅占全國影院數量的0.24%;放在全球來看,目前國内的汽車影院數量僅有美國的10%,甚至與韓國的50家汽車影院相比都仍有一定距離。
就盈利狀況來看,成立于1997年的北京楓花園影院是中國首家汽車影院,也是少數目前仍在盈利的汽車影院,據拓普數據統計,2019年楓花園汽車影院年票房為746.11萬元。但與北京楓花園汽車影院的盈利狀況不同,國内絕大多數汽車影院從誕生伊始就面臨着入不敷出的狀況,在目前仍處于營業的汽車影院中,有23家影院的年票房收入不足10萬元。
以一線城市上海為例,目前上海總共有3家仍處于營業的汽車影院,均掙紮在盈虧平衡點上。其中寶山的汽車夢工場是上海首家汽車影院,但在冷清的時候,影院一天隻能等來一輛車。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平日裡要賣上百元的電影票,汽車影院甚至推出了“1元團購”、“觀影滿五送一”等優惠福利。
除了這些掙紮在盈虧邊緣的汽車影院外,還有更多的汽車影院在營業不久後便做出了關門的決定,這其中包括2013年試營業的深圳三源色汽車影院。耗費200萬成本租借場地和購置設備後,三源色汽車影院影院開門僅1個月後便對外關門,原因顯而易見:平日裡能容納80輛車的場地,每天僅有2、3輛車光顧,龐大的成本開支讓影院不得不做出關門的決定。
根據Box Office Mojo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五月,北美汽車影院票房最高的兩部影片為《森林惡鬼》和《如何培養一個女孩》,其中前者一共獲得了超過21萬美元的票房,後者的票房收入則為1.98萬美元。在這兩部電影背後,實則也暴露出了汽車影院存在的第一大短闆:優質片源稀少。
盡管《森林惡鬼》和《如何培養一個女孩》均為5月上映的新片,但與此同時這兩部片也都同時上線了網絡平台,且在觀衆中的評價不佳,在imdb上,兩部影片的評分均低于及格線。換句話說,在傳統院線停業的當下,優質新片并不會考慮登陸汽車影院,而在正常年份,一些由大制片廠發行的電影也不需要汽車影院的微薄盈利來收回票房,這就意味着汽車影院大多數時候隻能上映老片或質量不佳的新片,由此也便無法吸引更多的觀衆。
上海格裡芬汽車影院的經理也曾表示片源對影院生意的巨大影響,開業以來,該影院生意最好的一次為《黑衣人3》上映期間,彼時這部新片在汽車影院的上映時間幾乎與傳統院線零時差,由此吸引了不少對汽車影院抱有好奇态度的觀衆買票觀看,而在其他大部分觀衆稀少的場次裡,格裡芬影院放映的電影多是一些老片。
這樣的情況在美國、韓國等地的汽車影院中同樣存在,比如在此次疫情期間,韓國汽車影院所放映的大多都是《時間怪客》《愛樂之城》這些上映了1年以上的老片,與能夠第一時間上映新片的傳統影院相比,汽車影院所放映的老片對觀衆的吸引力自然要小得多。同時汽車影院的露天屬性還造成了在營業時必須考慮光線、天氣等問題,營業時間範圍相對較短,通常都在日落以後才能開始營業,這意味着汽車影院的黃金時間往往隻有晚7點-10點短短三個小時,由此也造成了很多汽車影院門庭冷落難以為繼。
除了新片的缺乏和需要“看天吃飯”外,汽車影院往往還面臨與營收不相符的龐大運營成本。對于大部分汽車影院來講,除了前期新建影院所花費的成本外,在運營過程中,影院還要面臨場地租價、人力成本、更新放映設備所花費的成本等諸多開支。一個直觀的數據是,目前在國内新建一個大型汽車影院所需花費的成本約在100萬-200萬左右,而參考去年的數據全國80%以上的汽車影院收入都小于10萬元,即使忽略其中的運營費用,大多數汽車影院也要在10年後才能收回成本,在顧客稀少和成本上升的雙重打擊下,很多汽車影院也不得不退出舞台。
結語以往汽車影院受到運營成本、片源稀缺等問題的限制而難以為繼,但此次疫情卻為汽車影院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尤其是相比傳統影院觀影,汽車影院可以提供更獨立安全的觀影空間,成為了疫情期間全球各地影迷發燒友的觀影首選,在此次疫情之後,汽車影院能否憑借自身優勢留住觀衆甚至重回上世紀的鼎盛期,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文中部分數據來源:
The Hollywood Reporter: Drive-In Movie Theaters Thrive Despite Lack of New Titles: "People Just Want to Get Out"
IndieWire: A Shutdown Theater Turned Its Parking Lot Into a Drive-In and Sold Out Every Movie
— THE END —
作者 | 邁克李
編輯 | 楊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