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川燒為基礎,取“魚中之王”鲷魚的吉祥兆頭,酥松外皮下包裹着呼之欲出的紅豆餡的鲷魚燒(たい焼き,Taiyaki)不僅是日本民衆最熱愛的小吃,同時也風靡海外,成為了紐約、韓國等地的“網紅爆款”!
撞臉寶島台灣的“車輪餅”
網紅款“鲷魚燒冰淇淋”
而這個外形可愛,味道驚呆的日本小吃背後,其實有許多故事……
日本的文學作者們曾經就“鲷魚燒的尾巴是否也應該填滿餡”展開過激烈的争論。以小說家的安藤鶴夫“鲷魚燒是到尾巴豆餡兒的好吃”為首,《讀賣新聞》上同時出現了贊同和反對的聲音:
原來尾巴是用手抓着來吃,最後扔掉的東西,所以不應該有餡。
吃了甜的餡,尾巴不應該放餡料,這樣口味才能平衡。
因為沒有裝到尾巴的地方,(顧客感覺)有點損失,應該放入。
因為吃到尾巴還能有餡的話,就會感覺到有價值感的提高。
日漫裡滿滿都是梗(《日式面包王》)
而且也因為這次争論,“從頭吃是正統,還是從尾巴吃是正統”的争論也被展開了。一群為了“吃”而吵起來的文學作者,也是極可愛的“幼稚鬼”啊。
除了吃法上有派别,鲷魚燒的制作方法上也分出了派别來。
傳統做法是“一丁燒”,堅持使用單獨的鲷魚模具,一個一個以炭火燒制。烤制時,師傅還需要不停地翻動每個重達2公斤的模具,一連串流暢的動作,是職人長年累積的專業手感。鑄件之間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也讓客人覺得頗有風情。
而跟這種傳統做法不同的是用大型炊具擺在一起的一次燒成的新式燒法。
如果用鲷魚本身做比喻,兩種制法分别就像“野生種”和“家養種”。“野生種”自然可謂物以稀為貴
不過由于烤制“外皮”的方法和火候的不同,味道上也有一定的差異,在烤制工具的使用上,也非常講究師傅的技法。
除了“吃頭派”和“吃尾派”之間的鬥争、“一丁燒”還是“N丁燒”的制作工序之間的比拼,影響口感的重要因素,當然也是吃貨們更加關系的問題——那就是鲷魚的“外皮”和“五髒”!
一般情況下,“鲷魚燒”表面一般是用小麥粉、砂糖、小蘇打粉等混合而成的黃色面糊,烤好以後是茶褐色的“魚身”;在烤制過程中填入與砂糖混合在一起精心熬煮數小時的紅豆餡兒。
出品即為酥脆外皮包裹着熱燙綿密但甜而不膩的紅豆餡的鲷魚燒。
一定要趁熱吃啊!
而每家售賣鲷魚燒的店自然也會有自己的特色所在。
有酥脆薄皮也有松軟厚皮,甚至會刻意地烤焦一些讓外皮更加香脆:
浪花家總本店薄皮多餡,刻意烤至微焦的鲷魚燒
可以用北海道的十勝紅豆做經典的紅豆餡,也可以用時新的巧克力、奶油或抹茶冰淇淋餡:
形狀也是多種多種,圓形、方形甚至還有變種“鲷魚”……
神田小川町的“日式煎餃樣”鲷魚燒
長崎縣對馬市佐賀的佐賀鲷魚燒
在盛産鯉魚旗的琦玉縣加須市的鯉魚旗形狀的鲷魚燒
可愛又美味的鲷魚燒君,跟我的舌頭和胃一決高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