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驽馬 崔貫利
小明語錄:
一個真正的大師會創造出一群專家而不是追随者。一個真正的師父會把你抛回你自己,讓你獨當一面,因為你已經倚賴千百萬年,一個好的精神分析師會點亮一盞燈,相伴依舊走在暗夜裡的靈魂。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之“建構”。
建構,其實是拉康精神分析叙事治療、後現代主義哲學治療裡面的一個概念,在傳統的精神分析裡面并不談建構。
不過,我認為,拉康可能是在精神分析裡面,首一個談建構的精神分析流派了。這裡我們來談談什麼是建構?
建構,首先是建構主義的一種哲學取向。
也就是說我們每一件事都可以重新通過交互産生的,比如咨詢師和來訪者通過互相談話産生新的意義。
可是意義本身不是提前設定好的,而是通過互相之間的互動而産生的。
實際上,意義并不是固定的。
每一次和不同的咨詢師、或和同一個咨詢師進行不同的談話、或多次對同一個問題,不同時間的讨論,都可能會産生新的建構。
所以,建構代表着有新的一些含義産生了。
過去我們傳統的精神分析,主要是通過依靠咨詢師對來訪者做一個解釋,然後通過咨詢師似乎擁有着的一種無比正确的、了不起的洞見的力量。
這往往是錯誤的做法。
到了拉康流派的精神分析,特别強調來訪者對自己的創傷進行新的解釋,對那些固化的概念進行拆開再重新建構的過程。
來訪者不但可以換一種語氣來重新講述他的故事,可以換一個版本、一個劇本去重新實踐他的人生,同時來訪者可以通過和咨詢師的互動過程中,重新、最終建構起自己關于自我認知、他人認知、自己的自體表象、客體表象等等類似的新的内容。
這些都是基于建構主義的哲學思想。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做精神分析不是咨詢師簡單地對來訪者做解釋。
而認知行為流派的咨詢,并不是我們用一個教育者的身份把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教授給來訪者,而是我們和來訪者産生互動。
這時的來訪者擁有主體性資格,他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出關于他的創傷的認知、他的創傷的意義,建立起關于他自己問題的理解,此時的咨詢師在一旁更像是一個審視的過程。
那麼,咨詢師審視的是什麼呢?
咨詢師審視的是來訪者明顯錯誤的部分,咨詢師通過和來訪者的讨論、協作、交流,來促使來訪者産生更多新的意義。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建構的特點。
具體而言,在拉康流派的精神分析裡面,建構是如此産生的。
首先,我們假設來訪者形成了一個錯誤的概念、固化的結構、某些問題固定的語言範式。
作為咨詢師,應該把那些固化的東西打破,于是,拉康的精神分析裡面就産生了新的概念,比如說拆分、破除、斷開、阻斷等等概念。
這裡着重說說斷開,斷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來訪者從那些固化的結構中斷開後,才可能生長出新的意義。
至于咨詢時間,拉康流派的精神分析采用了不設定結束時間咨詢設置,可能是5分鐘,可能是20分鐘,或者45分鐘,或者半個小時,任何時候都可能會突然結束。
但是他們結束的地方,就是想要去破除來訪者固化結構的地方。
他們之所以在這裡結束,就是因為想在咨詢結束之後,來訪者能夠回來,能夠反思、内省,進而産生新的建構,思索出一些新的意義,這就是建構在精神分析,特别是在新精神分析裡面的應用價值了。
小明語錄:
法國人的思維還是有深度的,至少他們不僅是效仿全世界去抄襲美國式好萊塢的風格。在《神聖車行》這部電影裡,你可以看到薩特的存在質疑,拉康的鏡像與虛空,我們不能盡懂導演的寓意,但它引發你思考自己的世界。
原創公衆号:心夥伴(ID:xhbea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