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不愛讀書,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開始發奮讀書。
祖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經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努力讀書。
西晉末期政治黑暗,社會矛盾急劇加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面對殘酷的現實社會,祖逖以報國之志,終于挺身而出。經過自身不懈的努力,祖逖很快就官至司州的主簿。這時,祖逖幼兒時的好友劉琨恰巧與他一同擔任這個職務。
見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複興晉國、建功立業就成了二人共同的理想。兩人感情深厚,志同道合,氣意相投,而且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幹出一番事業,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裡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當時,西晉皇族内部互相傾軋,争權奪利,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對此,祖逖和劉琨都很焦慮。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了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别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铿锵,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後來,祖逖被封為鎮西将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附①“逖”音tì
②關于成語“聞雞起舞”的寓意。
“聞雞起舞”這個成語在句中一般作為謂語,為褒義詞。一般在使用時多用于象征或是比喻的修辭手法中,是引用典故的用詞手法。現代的意思是形容立志為國效力的發奮自勵。
本文的主要寓意是:祖逖和劉琨能成為東晉著名将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們有遠大的抱負,愛國主義精神為他們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另外,他們勤奮學習,為實現夢想付出了很多心血。這說明成功之路并不平坦,隻有持之以恒,才有可能享受勝利的喜悅和榮耀。
勤學名言: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顔真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