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之網
20世紀30年代,一個瑞士的天文學家發現一定距離内的一團星系,會沿着一定的軌道運行,運行的速度遠遠超出了可見質量對于它們的引力所能引發的速度。他提出了不可見的物質,命名為暗物質,提出是暗物質以引力牽引着這些星系。從那時開始,科學家們逐漸認可這種神秘物質充斥整個宇宙的說法。相比于我們可見的普通物質,它有6倍之多。盡管科學家普遍認可宇宙中暗物質大量存在的說法,但一些未解之謎卻始終困擾着科學家。
暗物質是什麼
首先最困擾科學家的是,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最初一些科學家推測,宇宙中難以尋覓的的質量損失應該由微小的星球和黑洞組成,但詳細的觀測發現,它們不能形成暗物質所展現的作用。現在一種被廣泛接收的理論,它假說了一種粒子的存在,它被稱為“弱相互作用的質量粒子”,它類似于中子,但質量卻10到100倍于質子。這一理論引發了更多的疑問......
我們能探測到暗物質嗎?
如果暗物質是由弱相互作用的質量粒子組成,那它們應該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不可見并幾乎無法被感知。那我們為什麼至今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迹呢?為什麼它們不與普通的物質發生關聯呢?按道理,暗物質粒子在宇宙中穿行,會小概率撞擊到普通的質子或者電子。研究者在地底下,建立了實驗設施,來研究大量的普通粒子與暗物質粒子可能的碰撞,并進行探測。在地底下,研究者模拟暗物質的撞擊,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杜絕其它輻射粒子的幹擾。但問題是,幾十年的實驗和找尋之後,竟然沒有一個人有可以令人信服的發現。
中國的熊貓X項目也階段性宣布沒有探測到預期的信号。實驗的結果相當于,3.3萬公斤的氙原子在一天時間内沒有和暗物質粒子發生過一次碰撞,或者1公斤的氙原子在3.3萬天裡沒有發生過一次碰撞。研究者分析,暗物質粒子可能比預想的要小很多或者它們的特性太過特殊,異常困難被觀測到。
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