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香港,人們總是閃現出那一片伫立在亞洲東部的繁華:高樓大廈,精英白領,紙醉金迷;提到中東,第一印象不過是戰火紛飛,支離破碎。然而,有一個地方,被稱作是“中東的香港”,把開放與閉塞完美結合。
這個國家就是巴林。
這是個典型的中東國家:位于亞洲西部,為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屬沙漠性氣候,阿拉伯人主導,伊斯蘭教徒統治。如果不是地底下貯存大量的石油,這也就是英屬殖民地中一個不起眼的小飛地。巴林國土面積隻有750平方公裡,這個概念就跟香港新界面積相似,不足四分之三的香港總面積。如同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一般,今天的巴林,是海灣地區的銀行和金融中心。
巴林又被稱為是沙特的後花園,這個國家和沙特就隻是一座橋的距離。它是波斯灣中一個美麗的國家,景色秀麗、四季如春、素有“海灣明珠”之稱。自古以來,天然的湧泉散布内各處,神賜之水與燦爛的阿拉伯陽光所孕育的天然椰林點綴各地,也因此成為東西來往的水供應地,曆久不衰。
曆史上的巴林,經曆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傳奇。公元前3000年,由于地處戰略要道,巴林是中東地區最早建立城市的地區,但由于交流頻繁,并沒有形成一個傳承的民族。直到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遷徙到了巴林地區,開始進行巴林的第一次城市大建設,并定居于此長達近千年。公元前7世紀,随着中東局勢的變幻和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巴林地區成為了阿拉伯帝國巴士拉省的一部分。
航海大時代改變了世界,巴林也不能免俗:葡萄牙人于1507年率先占領巴林,直到一百年後才被中東的波斯帝國趕走,但也給巴林烙下了西方印記。波斯帝國對巴林地區實行殘暴的統治,引起了巴林人強烈的不滿。而曾經西方人的統治給了巴林人反抗壓迫的觀念,于是在1783年,巴林人奮手舉足,趕走了波斯人,宣布獨立。這也是巴林的第一次獨立。
直到1820年英國人入侵,強迫其簽訂波斯灣總和平條約,加上1880年和1892年英國又先後迫其簽訂政治、軍事條約,巴林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之前的巴林總是以一個不起眼的小飛地存在于英國的統治版圖,但随着1933年發現石油,巴林BH Bahrain成為海灣地區最早開采石油的國家,英國于是重新審視起這一片小小的卻不容忽視的巴林。同年,英國攫取了巴林石油開采權,成為巴林石油資源的最大受益者。
二戰結束後,冷戰爆發,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悄無聲息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這一個“日不落”已經漸漸失去了局勢,但介于巴林石油的豐富利潤,即使在國際第三世界的呼聲高漲背景下,它仍然不放開這一片戰略要地。1957年11月,英政府聲明巴林是“英國保護下的獨立酋長國”,雖然巴林獨立事業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明眼人都看出來,“獨立”隻是個幌子,“英國保護”才是核心所在。
終于在1971年3月,英國在尋求“繼續保護”活動失敗,不得不宣布,英國同波斯灣諸酋長國簽訂的所有條約在同年年底終止,将失去其“保護國”身份。1971年8月14日,巴林獲得完全獨立,這一天也被巴林人設為國慶日。
2002年2月14日,巴林酋長國改國名為“巴林王國”,國家元首埃米兒改稱為國王。
随着獨立和發展政策的深入,加上西方統治的曆史背景,今天的巴林國際化程度相當高,英語是官方第二語言。巴林雖然也深受伊斯蘭教影響,但在中東地區,除了迪拜,就數巴林的開放程度高了。比如有一條長街叫AMERICAN ALI,一堆一堆的外國人聚集;基本人人有輛車,經常看見妹子開一輛吉普車飙車;到處都是小洋房,有各種各樣的異國超市,甚至在小超市,偶爾也能見到寫着中文的東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