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黃帝内經的五髒五行

黃帝内經的五髒五行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29 12:04:03

【原文】

黃帝曰:餘聞五髒六腑之氣,荥輸所入為合,令何道從入,入安連過,願聞其故。岐伯答曰:此陽脈之别入于内,屬于腑者也。

黃帝曰:荥輸與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荥輸治外經,合治内腑。

黃帝曰:治内腑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合。

黃帝曰: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胃合于三裡,大腸合入于巨虛上廉,小腸合入于巨虛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陽,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膽合入于陽陵泉。

黃帝曰:取之奈何?岐伯答曰:取之三裡者,低;取之巨虛者,舉足;取之委陽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陽陵泉者,正豎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取諸外經者,揄申而從之。

黃帝内經的五髒五行(一起讀經典之黃帝内經靈樞邪氣髒腑病形第四)1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提要】本段講手足陽經之荥穴、輸穴與合穴的治療作用以及六腑各自之下合穴的名稱、取法及其治療作用。

【白話解】黃帝說:我聽說五髒六腑的脈氣,都出于井穴,而流注于荥、輸等各穴,最後進入于合穴,那麼,這些脈氣是從什麼通路上進入于合穴的,在進入合穴時又和哪些髒腑經脈相連屬呢?我想聽你講講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說:您所說的,是手足各陽經的别絡入于體内,再連屬于六腑的情況。

黃帝問:荥穴、輸穴與合穴,都各有其特定的治療作用嗎?岐伯回答說:荥穴、輸穴,其脈氣都浮顯在較淺部位,故它們适用于治療顯現在體表和經脈上的病證;合穴的脈氣深入于内,故它适用于治療内腑的病變。

黃帝問:人體内腑的疾病,該怎樣來進行治療呢?岐伯說:應當取用各腑之氣與足三陽經相合的部位(即下合穴)來進行治療。

黃帝說:六腑各自之腑氣與足三陽經相合的部位都各有它自己的名稱嗎?岐伯回答說:胃腑的腑氣合于本經的合穴足三裡穴;大腸腑的腑氣合于足陽明胃經的上巨虛穴;小腸腑的腑氣合于足陽明胃經的下巨虛穴;三焦腑的腑氣合于足太陽膀胱經的委陽穴;膀胱腑的腑氣合于本經的合穴委中穴;膽腑的腑氣合于本經的合穴陽陵泉穴。

黃帝說:這些下合穴的取穴方法,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說:取足三裡穴時,要使足背低平才能取之;取上、下巨虛穴時,要舉足才能取之;取委陽穴時,要屈伸下肢以判斷出腘窩橫紋的位置後,再到腘窩橫紋的外側部去尋找它;取委中穴時,要屈膝才能取之;取陽陵泉穴時,要正身蹲坐,豎起膝蓋,然後再沿着膝蓋外緣直下,至委陽穴的外側部(即腓骨小頭前下方)取之。至于要取用淺表經脈上的荥輸各穴來治療外經的疾患時,也應在牽拉伸展四肢,而使經脈舒展、氣血暢通之後,再行取穴。

【按語】

六腑各自之腑氣與足三陽經相合的部位,即六腑在下肢足三陽經的合穴,也就是今天所說的下合穴。

【原文】

黃帝曰:願聞六腑之病。岐伯答曰:面熱者足陽明病,魚絡血者手陽明病,兩跗之上脈豎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洩,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胃病者,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 [1],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裡也。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于脈,取委陽。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廉及胫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央。膽病者,善太息 [2],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 [3],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

【提要】本段講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病變的症狀以及六腑病變的症狀和治療取穴。

【注釋】

上肢兩脅:肢,應作"支",乃支撐之意。

太息:就是長出氣的意思。

[3]心下澹澹:澹,就是動的意思。心下澹澹,就是形容心中跳動不安的樣子。

【白話解】

黃帝說:希望聽你講講六腑的病變情況。

岐伯回答說:顔面發熱的,是足陽明胃腑發生病變的反映;手魚際部位之絡脈出現瘀血的,是手陽明大腸腑發生病變的反映;在兩足跗之上(沖陽穴處)的動脈出現堅實而豎或虛軟下陷的,也都是足陽明胃腑病變的反映,這一動脈(沖陽脈)還是測候胃氣的要脈所在。

大腸腑病變的症狀,表現為腸中陣陣切痛,并伴有因水氣在腸中往來沖激而發響的腸鳴;在冬天寒冷的季節裡,如果再感受了寒邪,就會立即引起洩瀉,并在臍周發生疼痛,其痛難忍,不能久立。因大腸的證候與胃密切相關,所以應該取用大腸腑的下合穴,即足陽明胃經的上巨虛穴,來進行治療。

胃腑病變的症狀,表現為腹部脹滿,在中焦胃脘部的心窩處發生疼痛,且痛勢由此而上,支撐兩旁的胸脅作痛,胸膈與咽喉間阻塞不通,使飲食不能下咽,當取用胃腑的下合穴,即本經(足陽明胃經)的足三裡穴,來進行治療。

小腸腑病變的症狀,表現為少腹部作痛,腰脊牽引睾丸發生疼痛,并時常會見到小便窘急以及裡急後重等大小便不利的情況,同時還會在小腸經的循行通路上出現耳前發熱,或耳前發冷,或惟獨肩部發熱,以及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發熱,或是絡脈虛陷不起等現象。這些證候,都是屬于小腸腑病變的症狀表現。手太陽小腸腑的病變,當取用小腸腑在下肢的下合穴,即足陽明胃經的下巨虛穴,來進行治療。

三焦腑病變的症狀,表現為氣滞所緻的腹氣脹滿,少腹部尤為滿硬堅實,小便不通而尿意窘急;小便不通則水道不利,水道不利則水液無所出,若水液泛溢于肌膚就會形成水腫,若水液停留在腹部就會形成脹病。三焦腑的病候變化,會在足太陽膀胱經外側的大絡上反映出來,此大絡在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陽膽經之間;此外,其病候變化,亦會在其本經(手少陽三焦經)的經脈上反映出來。三焦腑有病,當取用三焦腑在下肢的下合穴,即足太陽膀胱經的委陽穴,來進行治療。

膀胱腑病變的症狀,表現為少腹部偏腫且疼痛,若用手按揉痛處,就會立即産生尿意,卻又尿不出來;此外還會在膀胱經循行通路上出現肩背部發熱,或是肩背部的經脈所在處陷下不起,以及足小趾的外側、胫骨與足踝後都發熱,或是這些部位的經脈循行處陷下不起。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膀胱腑的下合穴,即本經(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來進行治療。

膽腑病變的症狀,表現為時時歎息而長出氣,口中發苦,因膽汁上溢而嘔出苦水;心神不甯,膽怯心跳,就好像害怕有人要逮捕他一樣;咽部如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來,卻什麼也吐不出。對于這些病變,可以在足少陽膽經循行通路的起點處或終點處取穴,來進行治療;也可以找到因血氣不足而緻的經脈陷下之處,在那裡施行灸法,來進行治療;出現寒熱往來症狀的,就應當取用膽腑的下合穴,即本經(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穴,來進行治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