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啟“吃鴨”模式
秋風一來,夏日暑氣便應聲而散,終于迎來了久違的涼爽。對于一名會吃、懂吃的“吃貨”來說,秋高鴨肥,這個季節正是吃鴨的好時候!
為何說秋季吃鴨肉好?
首先,是因為鴨肉屬潤燥的寒性食物,不溫不火、清熱去火,在容易上火的秋燥時節,吃鴨肉再合适不過了。
其次,秋季适合“貼膘”,秋季補的好,冬天病不找。鴨肉蛋白質豐富,脂肪含量适中,是“貼膘”的好選擇。
最後,就如那老話“七月半鴨,八月半芋”,農曆七月中旬以後的鴨子,是最肥美最有營養的,怎可錯過這等美味?
秋季吃鴨,怎麼吃才對得起它?
我國已有2000多年養鴨、做鴨、吃鴨曆史,不但是世界第一肉鴨生産大國,也是全球第一肉鴨消費大國。全國各地有10086 種吃鴨方法,每隻鴨子從頭到腳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絕不枉費它的一生!
各地食鴨圖鑒
南京鹽水鴨
金陵鴨肴甲天下,南京應該是中國最愛吃鴨子的城市,把鴨子吃得花樣百出,報一報菜名就能讓人直流口水:烤鴨、闆鴨、鹽水鴨、鴨血粉絲煲……難怪喜獲“鴨都”的别稱。
這其中要數鹽水鴨(又叫桂花鴨)最有代表性,不僅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國地理标志産品。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當樹梢的桂花飄散出濃郁香味時,鴨子為了安然過冬早已積攢了一層厚厚的脂肪,此時制作的鹽水鴨(桂花鴨)口感最為肥嫩,香鮮味美,肥而不膩。
鹽水鴨的的鹽,必須要用熟海鹽, 也就是要先把鹽炒一會兒,并且是小火快炒,火大了就會糊。海鹽原本是有棱角的,炒過之後就被磨平了,如同白色銀霜一般覆蓋到鴨子的每一寸肌膚之上。
經過腌、鹵、晾的鹽水鴨,在腹腔中放入蔥姜八角,再用開水煮至熟透,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名貴材料,但吃到嘴裡卻鹹香四溢,讓人愛不釋“口”。
北京烤鴨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皇城根下的烤鴨,自帶皇家貴族氣息,名氣之大,絕不亞于萬裡長城以及故宮紫禁城。
北京的烤鴨其實也源于南京,在明朝被宮廷取名為“金陵片鴨”。朱元璋先是在南京建都,後來烤鴨也随着明成祖朱棣遷都到了北京,從此在這裡安家落戶。
北京烤鴨皮薄肉嫩,吃法是将鴨胸皮、鴨脯肉卷成餅,蘸醬吃。先用四片肉蘸甜面醬,再往裡疊上三分之一的蔥絲,順着一個方向卷一圈半,大概兩口左右吃完一卷。
烤鴨的其餘部分也不浪費,散文家梁實秋就說過:“鴨油可以蒸蛋羹,鴨架裝可以熬白湯,也可以煮湯打鹵。”
湖南醬闆鴨
醬闆鴨是湖南的一道名菜,湖南菜向來以香辣著稱,鴨子當然也不例外。經過30多種名貴中藥材沐浴、10多種香辛料的腌制,以及15道工序烹饪而成的醬闆鴨,帶有絕佳的烤制與醬鹵風味,把湖南菜香辣的本質發揮得淋漓盡緻,不愧為湖南菜的優秀課代表。
重慶闆鴨
白市驿闆鴨是重慶的非遺産品,距今已有100多年曆史。曾榮獲“中商部優質産品”、“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産品”、“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中國市場名牌産品”等稱号。
形如琵琶的白市驿闆鴨通體金黃,肉質淡紅而緊密,臘香可口、回味悠長。正宗的重慶吃法是水煮後切塊,再放少許糖和姜絲上鍋蒸熟,滴幾滴麻油更香。
一盅小酒配一碟闆鴨,邊吃邊喝好不快哉,讓人忍不住大呼:“霸道,好吃得很!”
四川闆鴨
早在秦漢時期,四川涼州建昌就以養鴨子出名。建昌鴨又被稱為“大肝鴨”,一副鴨肝就能達400克,有“一寶蒸肝九室香”之說。鴨肝都能養得這麼大,可見建昌鴨有多麼肥美。
鴨子雖肥,制作出來的闆鴨卻肥而不膩。建昌闆鴨體幹皮亮、外形飽滿、香味濃郁、肉質細嫩緊密,切開後呈玫瑰紅色,适合清蒸、爆炒或煮粥。
貴州香酥鴨
短篇電影《野花椒之味》,是一部屬于貴州人自己的美食電影。短片裡的男主建軍祖祖輩輩經營着香酥鴨,建軍也在一直不斷地在思索更加優良的配方,将花椒味融進香酥鴨,使之更加香酥可口。
這份加了花椒的香酥鴨,也串起了整個故事,将一個發生在貴州的美好故事,以及貴州最有特色的美食,通過電影的方式傳遞到了我們的面前。片中融入花椒味的香酥鴨,就是來自如今貴州當地極為有名的“但家香酥鴨”。
福建姜母鴨
當鴨子遊到了我國南部沿海,就成了一道廈門特色名菜——姜母鴨。姜,用的是三年以上的老姜,所以叫做“姜母”。閩南人常有以姜母鴨作為秋冬及孕婦産後進補的習俗。
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記載,姜母鴨是一道宮廷禦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在以前隻有皇親國戚在宮宴中才能品嘗到。後來漢代一位在禦膳房的老師傅,告老還鄉之時悄悄将制作方法傳給了自己的後人,姜母鴨這才得以在閩南地區流傳開來,讓後人大飽口福。
福建不僅鴨菜有名,鴨子本身也十分“争氣”——連城縣特産的白鴨就是我國國家級地理标志産品。
連城白鴨是我國優良的鴨種,原名白鹜鴨,黑嘴鴨。《連城縣志》中記載了其“白羽、烏嘴、黑腳”的外貌特征。
“鹜有白黑之分,而白鹜為美。”鹜,就是鴨子。在古人的觀念裡,白色羽毛的鴨子最為好看。連城白鴨全身羽毛雪白緊密,和普通鴨在一起,仿佛是一隻出衆的白天鵝。
長得美就算了,連城白鴨還是全國唯一具有藥用和保健功效的鴨種,被稱為“鴨中國粹”。集顔值與才華于一身的連城白鴨,讓其他鴨子隻有羨慕嫉妒恨的份了。
廣西檸檬鴨
全國各地鴨菜的做法大多為醬香、燒鹵、熏烤等,故有烤鴨、香酥鴨、鹵鴨、煲鴨湯……廣西南甯人的檸檬鴨卻用到了前所未有的“酸”,奇妙銷魂的滋味自成一派,顯得如此與衆不同。
檸檬鴨的主要配料有南甯特色酸嘢、酸荞頭、酸姜、酸辣椒,還有提香去腥的黃皮醬,以及檸檬鴨靈魂之所在—— 腌制的酸檸檬。
将本地産的青皮土檸檬加鹽腌制,隻腌制1年的檸檬還帶有苦澀,會影響檸檬鴨的口感,隻有腌制三年以上的老檸檬,才配成為檸檬鴨的黃金配角。
渾身是寶,每一處都不放過中國人對鴨肉的熱愛程度,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鴨子渾身是寶,每一處都不可放過。
武漢鴨脖
鴨脖,原本被歸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一類,但讓武漢人用紅辣椒、花椒、八角等香料精心烹調一番,竟能化腐朽為神奇:變得滋味濃郁,頗有嚼勁,讓人欲罷不能。
武漢人把鴨脖吃成了全國知名的小吃,讓店家将鴨脖剁成一節一節,大小剛好可以在嘴裡轉動咀嚼,武漢人把這個動作叫做“啃”,啃完肉還可以吸骨髓。
将原本不起眼的小衆食品,“啃”成全國知名的大衆美食;把鴨子身上各個部位,都發揮出極緻的價值,體現了武漢人“不服周”的氣質。
溫州鴨舌
溫州當地人把鴨舌稱作“鴨賺”,因為鴨舌的“舌”音同“賒”和“舍”,有虧錢的意思。有着“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溫州人,憑着吃苦耐勞和開創精神,最是會做生意,而生意人對“盈虧”當然十分在意。為了讨個吉利,所以将鴨舌改口稱為“鴨賺”。這個舉動,也淋漓盡緻地展現了溫州人率性又可愛的一面。
在溫州的餐桌上,深受各年齡層喜愛的鴨舌有很多種做法:燒鴨舌、蒜香鴨舌、可樂鴨舌等,無論是喝酒咵天時當個涼菜,還是看電視休閑時當個零嘴,都是一道看着就讓人垂涎欲滴、一瞬間就會被搶光的餐桌“主角”。對于溫州人來說,鴨舌是家的味道,是一份四海為伴的鄉愁。
江蘇高郵鹹鴨蛋
既然鴨子渾身是寶,鴨蛋當然也不例外。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将鴨蛋制作成了鹹香可口、輕輕一戳就冒紅油的鹹鴨蛋。
最著名的鹹鴨蛋當屬江蘇高郵鹹鴨蛋,著名文學家汪曾祺老先生正是高郵人,他在《故鄉食物》裡說:“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語氣即傲嬌又可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催生出不同的食物習慣,鹹、甜、辣、鮮、香都展現在一隻鴨身上,不得不說這就是國人的飲食智慧。
秋天吃鴨的方法,有無數種選擇,你最喜歡哪種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删請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