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獨特,造就了多樣的生态系統,是我國乃至東亞地區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被譽為“華夏基因寶庫”,許許多多“奇珍異獸”都在這裡繁衍生息。
在野生動物資源方面,秦嶺擁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大熊貓、金錢豹、金絲猴、羚牛、朱鹮等衆多珍稀的動物,在這裡都能夠見到,而且數量不少。
由于秦嶺南北氣候和植被類型迥異,所以南麓和北麓動物資源也不一,北麓會相對少一些。
近日在秦嶺北麓的西安鄠邑區澇峪國有生态林場裡,架設在野外的紅外相機有了驚喜的發現,首次拍到了野生黑熊一家三口的活動畫面。
隻見兩隻成年的黑熊帶着一隻幼熊在鏡頭前出現,很明顯這是熊爸爸和熊媽媽帶着孩子出來遊玩了。
畫面中身材壯碩魁梧的是熊爸爸,稍小一點的是熊媽媽,而後面跟着的則是小黑熊,它調皮可愛,一路搖頭晃腦地跟在熊媽媽後面,戲水玩耍,好不自在。
而熊爸爸也生性貪玩,發現鏡頭後就不斷打量,甚至還直接躺在鏡頭前玩了起來。
亞洲黑熊也叫狗熊、“熊瞎子”,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很多省份都有它們的活動蹤迹。在很多科普介紹裡面,習慣将黑熊描述成中小體型的熊,讓許多人誤以為黑熊的體型不大。
但是你知道嗎?“中小體型”這四個字是有參照物的,是說它在熊科家族裡面,體型不算大,但是跟人或自然界裡的其他多數動物相比,那就是龐然大物般的存在了。
亞洲黑熊個體間的體型差異巨大,最小的雌性可能隻有40千克左右,而少數大個體的雄性,甚至能夠達到200公斤,站起來超過1.9米,而且身材壯碩,肌肉感明顯,這樣的體型能算小嗎?
亞洲黑熊腦袋比較寬而且圓,嘴巴比較短,鼻端裸露,眼睛很小,視力相對較差,身上的毛發為漆黑色,且有亮澤。
亞洲黑熊最大的特征就是胸口處有一道“V”字形的白斑,因此亞洲黑熊也有“月熊”、“月牙熊”的稱号,這是區分亞洲黑熊與其他黑熊最明顯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馬來熊胸口處也長有白斑,但是它的是馬蹄形或“U”形的,需要跟亞洲黑熊的白斑做一個區分。
如果你很難判斷的話,還可以看臉部,馬來熊的臉部有大面積的乳黃色或棕黃色白斑,亞洲黑熊則無此特征。
亞洲黑熊是林栖型動物,經常在山地森林等地形下出沒,一般在晚上出來活動,白天則躲在洞穴裡面睡覺。
别看它們很笨重的樣子,但實際上黑熊很靈活,它非常擅長爬樹,能夠上樹摘果子,及撿食鳥蛋。
在亞洲東北部一些地區裡,烏蘇裡棕熊因為自己不會爬樹,又喜歡吃果子,于是就經常跟在黑熊的後面,撿食黑熊爬樹時搖晃掉落下來的果實。在遇到東北虎等捕食者時,黑熊也能及時爬到樹上躲避。
由于亞洲黑熊體型大,食量也大,但它們所采食的食物多是一些植物的果實、嫩芽、種子及魚、蛙、昆蟲等,單份能夠提供的能量極少,所以它們需要大量采食,才能滿足生存所需。
黑熊需要冬眠,在秋末的時候更需要大量進食“貼秋膘”,所以它們的活動就非常廣,到處尋覓食物,會在林中鬧出較大的動靜。
這也導緻了秋季是老虎捕熊的高發期,在東北地區,每年的秋冬季節,東北虎都要捕食熊類打打牙祭。
在我看來,黑熊是一個比較奇怪的動物,它的情緒極不穩定。首先黑熊非常膽小,周圍環境的一點異動都有可能使它們吓一跳。
在過去,人們驅趕黑熊所采取的最直接辦法,就是敲鑼打鼓、鳴放鞭炮,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其次黑熊非常易怒,好像什麼事情都能夠惹到它們似的,這也是為何黑熊那麼危險的緣故。一旦黑熊受到驚吓,會很快就将恐懼轉變為憤怒,從而變得極具攻擊性。
在東北俗語裡,說“一豬二熊三老虎”,指的就是對人類而言的危險程度,黑熊超過了老虎。針對過往黑熊傷人事件的研究,發現多數黑熊傷人事件,都是因為人類貿然出現,驚擾到了它們。
處于育幼期的黑熊,在秋末貼秋膘的黑熊,都比平時要危險許多。在一些林緣村寨附近,有些黑熊會經常下山闖入村莊找吃的,這類黑熊也比較危險。
因為野獸進入人類生活區域,面對陌生的環境,神經高度繃緊,十分緊張,一旦受到刺激,會産生應激反應,從而發生攻擊人的事件。
所以如果發現有黑熊進村之後,馬上躲進屋子裡,同時告訴村裡其他人,共同制造大聲響将它們吓跑即可。千萬不要去攻擊黑熊,人類在它的面前,是讨不到半點好處的。
随着我國的生态環境越來越好,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都在恢複,以往即便是深山老林裡也很難見到的生物,如今越來越多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裡。
在遇見野生動物的時候,我們首先就要保證自身的安全,同時盡量不要去打擾它們,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黑熊在過去也普遍被認為是單獨行動的動物,而今在秦嶺北麓發現三頭黑熊,尤其是成年雄性黑熊仍與妻兒待在一起,是比較罕見的,這對于我們研究黑熊的生活方式有重要的意義。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