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發生低血糖?如何預防、處理?
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血糖過低現象。低血糖可導緻不适甚至生命危險,也是血糖達标的主要障礙,應該引起特别注意。
對非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症的診斷标準為血糖<2.8 mmol/L,而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隻要血糖<3.9 mmol/L就屬于低血糖。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關,可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如心悸、焦慮、出汗、頭暈、手抖、饑餓感等)和中樞神經症狀(如神志改變、認知障礙、抽搐和昏迷)。
老年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常可表現為行為異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狀。
有些患者發生低血糖時可無明顯的臨床症狀,稱為無症狀性低血糖,也稱為無感知性低血糖或無意識性低血糖。有些患者屢發低血糖後,可表現為無先兆症狀的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的常見原因
1.降糖藥物:降糖藥物用量過大,用藥後沒有及時進餐是常見的原因。
2.進食量不足:規律飲食很重要,是控制血糖的必要條件,但過分地限制食物的攝入、不規則或延遲進食,易緻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
3.體力消耗過大:适當的運動或體力活動可以促進機體代謝,增強心血管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利于糖尿病症狀的改善,并能減少并發症。但突然加大運動量(劇烈的活動或勞動)或變更運動時間,可使葡萄糖消耗過多而誘發低血糖反應。
4.嘔吐、腹瀉:嘔吐、腹瀉可使機體能量(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攝入減少,從而誘發低血糖。
5.過度飲酒:2型糖尿病患者在空腹狀态下飲酒會導緻大量乙醇快速進入體内,抑制肝糖原的糖異生過程,導緻低血糖的發生,過度飲酒則會導緻肝髒調節血糖能力下降,也會出現低血糖症狀。
6.肝腎功能不全:肝腎功能不全可影響藥物代謝及清除,使胰島素排洩延緩,口服降糖藥半衰期延長,導緻降糖藥物在體内蓄積。
7.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機體對低血糖的調節能力,增加發生嚴重低血糖的風險。同時,低血糖也可能誘發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形成惡性循環。
8.血糖控制目标過嚴:嚴格的血糖控制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并且嚴重低血糖可能與患者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因此,對有低血糖尤其是嚴重低血糖或反複發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除調整治療方案外還應适當放寬血糖控制目标。
如何預防低血糖?
一次嚴重低血糖帶來的壞處往往會破壞掉長期維持血糖正常水平帶來的益處,因此預防低血糖事件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
1、盡量避免日常生活中這些易誘發低血糖的發生的因素: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規律、限制飲酒、規律運動、規範注射、按時服藥
發生低血糖怎麼辦?
輕、中度症狀低血糖,可自行治療。神志清醒者,立即予以15g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如口服糖、果汁、巧克力、餅幹等,15分鐘後複測血糖。
嚴重的低血糖需要根據患者的意識和血糖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和監護,具體流程如下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