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古琴演奏的音量與人之間的交談聲差不多。七弦和十三徽的搭配使得古琴音域寬廣而細緻。散音,泛音,按音的變化使得音色富于變化。兩手指法默契的配合,使得古琴的表現豐富多彩。彈古琴,如同與老友對話,一起探讨修行之事,又如與自己對話,了解自身。
· 古琴之音量 ·
有人言:“古琴悅己,古筝悅人”。這似乎是一種樂器圈中的鄙視鍊。小杏是對這種說法不贊同的。首先,任何一個樂器都有自己的特色,它們的地位應該是相等的。第二,小杏認為音樂在愉悅這一功能上,任何樂器都是即悅己又悅人的。
但是“古琴悅己,古筝悅人”這一說法的提出,用以說明古琴音量小,古筝音量大這一特點,是極為恰當的。
一床上乘的古琴,正常演奏的聲音,在一個安靜的小房間内能聽清楚,到了不嘈雜的戶外,三尺(約一米)之内能聽清。若五尺開外,雖然還勉強聽得到有聲音傳出,但是卻聽不清楚了。所以您會發現,在古代,古琴是自己一個人彈奏,或是約三五好友欣賞;而古筝可以搬到台上表演。
古琴的聲音過大或者過小都是偏執的。最好的是大聲不震嘩而流漫,細聲不湮沒而無聞。
現代有種特殊設計的古琴,可以實現聲如洪鐘的效果。它用鋼弦,還專門為聲音放大重新設計了槽腹。小杏也不敢說這樣的做法到底是好是壞。一方面它解決了聲音小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它又部分破壞了古琴的文化内涵。小杏還是認為,如果确實需要放大音量,用話筒的方法最為妥當。
· 古琴之音色 ·
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古琴到底該是一個怎樣的音色,用文字描述實在太過抽象。小杏建議各位看官拉到文末,那裡有十大古琴曲的曲名,您任意選擇兩首曲子,在網上搜一下,聽聽就知道了。
古琴可以彈出來三種音色,分别是泛音、散音和按音,象征天、地、人。
《五知齋琴譜》:“凡散聲虛明嘹亮,如天地之寬廣,風水澹蕩。泛聲脆美輕清,如蜂蝶之採花,蜻蜓之點水。按聲簡靜堅實,如鐘鼓之巍巍,山崖之磊磊。”
彈泛音左手輕觸弦,右手撥弦,聲音空靈飄逸,宛如天籁,故為天。彈散音左手不觸弦,右手撥弦,聲音深遠雄渾,有如鐘磬,故為地。彈按音左手完全按下弦,聲音細膩柔潤,好似吟唱,故為人。
古琴上可以彈奏多個調式。以正宮調為例。正宮調是12356。古琴的七根弦分别就是5612356。古琴可以通過調弦的松緊來調音。這就實現了彈奏其他調的樂曲。《陽關三疊》的蕤賓調,《鳳求凰》的慢角調,《廣陵散》的慢商調,《離騷》的凄涼調等等。
但是隻有7個音怎麼可以呢。這個時候十三徽的重要性就顯現了。通過左手的按弦改變弦的震動長度,就實現了音高的變化。于是古琴就能彈出豐富的音高。其具體的音高變化是可以通過數學計算的,這裡不展開講了。
影響古琴的音色表現,除了材料,工藝,和保存環境,還與另一個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就是琴主是否經常彈琴。經常彈的琴,聲音圓潤飽滿。長期不彈的琴,聲音就會粗糙。把琴比作友人是十分确切的。朋友之間要經常往來,關系才好。如果對朋友脾氣差(不好好保養琴),不理朋友(不常彈琴),朋友自然也不會給你好臉色看(音色變差)。要想琴音重新變好,那就需要跟你的老朋友重歸于好,多照顧照顧ta 的感受,多陪陪ta。
· 古琴之指法 ·
古琴指法分左手右手兩個部分。
右手的基礎指法為右手“八法”,分别是:抹、挑、勾、剔、擘、托、打、摘。除了小指頭沒有用來撥弦,其他的每個手指頭都有向前撥弦和向後撥弦的指法。在此基礎上的組合和變化就構成了右手的高級指法,如“曆”、“輪”、“滾”、“拂”、“鎖”、“疊涓”。
左手的基礎指法也是最常用的有四種,分别是綽、注、吟、猱。除此之外還有上、下、進複,退複,往來,落指吟,長吟,細吟,急吟,雙吟等等。
于是有看官就好奇了,這麼多指法,我哪裡知道具體彈奏的時候該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就要說說古琴的琴譜了。
最初的古琴譜文字譜,,彈一個音在譜上就是十幾個字。這在古代是成本極其高昂的,而且對彈奏者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要會認字!
到後面唐末琴家曹柔創立了減字譜。減字譜把古琴指法中的幾十個字,各抽出偏旁部首或筆畫,用來代替原來的字。然後在一個符号中,集成幾個不同的偏旁部首,這樣就實現了一個符号一個音。現在古琴用的也是減字譜。
但是還有個大問題,減字譜是沒有标注音符時值的。所以到底每個音彈多長,這就是琴者的句讀了。這就要求琴者有很高的文化素養才行了。當然在現代,有大師按照自己的理解,用簡譜或者五線譜把時值給标注出來了。那麼兩個譜配合使用,就是現在使用的完整版古琴譜了。
彈古琴有很多注意事項。這些注意事項可以幫助彈出來更好聽。小杏簡單說幾個基本的注意事項,該各位看官姑且一觀。
古琴琴者應留一點指甲,當然遠不需要彈古筝那樣的指甲長度。因為在觸弦時候要先肉後甲,半肉半甲。這樣的聲音才是不悶不暴的。
彈奏時,小指禁而不用,故稱禁指。那麼在演奏時,小指就要伸直,也就是“蘭花指”。
當然,還有個很重要的就是,一定不要僵硬。彈琴是一件快樂的,放松的事情。手僵硬了,人僵硬了,樂曲就僵硬了,快樂也僵硬了。
古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精妙之處,又豈是寥寥數字能說得清楚的。小小一床琴之内,有天地與人,有龍鳳呈祥,有時空與日月。小杏隻能用粗淺的文字,分成六篇文章向大家簡單介紹古琴的發展,古琴的文化内涵并介紹10首古琴名曲。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六篇文章分别是:
一、古琴之史
二、古琴之形
三、古琴之音
四、古琴之曲(一)——《陽關三疊》《梅花三弄》與《廣陵散》
五、古琴之曲(二)——《流水》《潇湘水雲》與《胡笳十八拍》
六、古琴之曲(三)——《醉漁唱晚》《漁樵問答》《平沙落雁》與《陽春白雪》
關注在杏樹下
下一篇,古琴之曲,敬請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