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大學生
除了随身攜帶手機
還會随時随地帶着耳機
除了看網課、做作業
在宿舍追劇、打電話時會用到耳機
許多人走在路上
或是睡覺之前
也都會戴上耳機
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離不開耳機了嗎?
為什麼大家格外喜歡使用耳機呢?
一起來看看吧
安全感
耳機能給予的安全感堪比“把手塞進有口袋的衣服”“出門時手機滿電”以及“冬天睡覺時捂緊了棉被”。
出門的第一件東西必須是耳機,耳機早已成為了許多大學生出門的底氣。可能是因為一個人在異鄉,初來乍到,而這副耳機就承載了一個人的安全感。戴耳機還可以裝作正在打電話,對于自己不了解和不喜歡的話題,就可以不用勉強加入。
降噪
戴耳機不一定是為了聽到耳機内的世界,也可能是為了隔絕耳機外的世界。耳機可以是我們規避外界吵鬧的一個工具,在宿舍用耳機追劇是怕打擾别人休息,也怕其他人打擾自己的生活節奏;在運動的時候戴耳機可以放着有節奏的音樂,讓運動更加有力量;在高鐵、火車上戴耳機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休息。
帶上耳機聽聽音樂,把自己從周圍嘈雜的環境中抽離出來,在耳機營造的一個獨處的小空間裡暫時得到放松。
陪伴
一個人走在路上,一個人坐車,耳機裡的音樂是一種陪伴。一踏出門便戴上耳機,一遍又一遍地聽着歌單,音樂填補了我們獨處時的空缺。
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
戴耳機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但是長期佩戴耳機很容易對聽力造成影響
大家要注意愛護自己的耳朵
那麼,怎麼才能既舒服佩戴耳機
又盡最大努力減輕損害呢?
選擇合适的耳機
耳機陪伴大家的時間越來越長了,選對耳機是保護聽力的第一步。
耳罩式耳機——護耳首選
耳罩式耳機可以罩住耳廓防止噪聲進入,耳機傳出的聲音距離鼓膜更遠、對耳蝸的刺激更小,因此更加安全,是日常使用中更加推薦的耳機種類。
入耳式耳機——刺激耳蝸
入耳式特别是帶有耳塞的耳機,在使用時,耳道内形成一個密閉的空間,容易使外耳道發炎,造成耳朵癢、疼痛等。此外,由于聲音更集中地傳遞到鼓膜,進而對于耳蝸毛細胞的刺激也會越大。
骨導耳機——适合戶外
骨導耳機的聲波不通過耳道,而是經過顱骨傳遞到耳蝸和聽神經。因此和其他耳機一樣,對耳蝸仍然是有刺激的。
它最大的好處是通過骨傳導聽到耳機聲音的同時,耳朵仍然在接收外界的聲音。因此在戶外鍛煉的時候,可以避免聽不到警示聲而發生意外的情況,以及适合那些中耳、耳道正有感染(比如腫痛、流膿)的情況。
降噪耳機——适合嘈雜環境
為避免聽力損傷,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人聲嘈雜的公共場所裡是不推薦使用耳機的,因為此時需要更大的音量才能聽見。
如果要戴耳機,這時候建議使用有降噪功能的,以幫助耳朵聽清更低的音量,避免聽力損失。
●主動降噪耳機:通過降噪系統産生與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将噪音中和,從而實現降噪的效果。
●被動降噪耳機:主要通過包圍耳朵形成封閉空間,或者采用矽膠耳塞等隔音材料來阻擋外界噪聲。
人人都需要聽力保養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護耳細節,也能幫耳朵保護好聽力。
注意耳衛生
保持耳道幹燥,盡量不掏耳,如果耵聍較多,影響聽力,可定期到專業、正規的醫院進行清理。
注意擤鼻方式
不能同時按住兩側鼻子用力,這樣可能會造成中耳炎或鼓膜穿孔。
戴耳機的“60-60-60”原則
無論戴何種耳機,音量不要超過總音量的 60%,每次聽的時間不要超過 60 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 60 分貝,切忌戴着耳機睡覺。
戴耳塞
在房屋裝修、建築工地等噪音較大的場合,要與噪音源保持一定距離,使用防噪耳塞或者棉花堵住耳朵,避免聽力受損。為了不讓聽力持續下降,置身嘈雜環境之後,要特别注意隔音,盡可能關閉收音機、電視機等噪音源,讓耳朵至少休息10個小時。
喜歡佩戴耳機的同學們
固然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有時候也不妨摘下耳機
多去聆聽周圍的世界
使用耳機時
也要記得保護好耳朵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