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資治通鑒說出職場的金科玉律

資治通鑒說出職場的金科玉律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06 00:24:59

資治通鑒說出職場的金科玉律?一這個故事關乎傳統中國社會中一個核心的問題——如何了解、識别一個人,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資治通鑒說出職場的金科玉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資治通鑒說出職場的金科玉律(資治通鑒職場經)1

資治通鑒說出職場的金科玉律

這個故事關乎傳統中國社會中一個核心的問題——如何了解、識别一個人。

此時是戰國初年,三家分晉後不久,魏國剛剛建立,甚至連領導班子都不健全。魏國第一任國君魏文侯想任命一名國相。

他心目中已有兩個人選,魏成與翟璜。這二人都是股肱之臣,都有資格、能力擔任國相。但他無法确定誰更合适,于是召來了謀臣李克。

他對李克說:“先生您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現在魏國可以擔任國相的人有魏成和翟璜二人,這二人您怎麼看?”

這一問題讓李克陷入了猶豫與擔憂中。因為他無法确定國君到底什麼意思,是真的要咨詢于他,還是對他有意見,要抓把柄收拾他?

要知道,禍從口中,尤其在險惡的政治中,一句不慎就可能為自己招來禍患。為此,他決定試探試探。

于是,他客氣地說:“卑不謀尊,疏不謀戚(地位卑下的不謀算地位尊貴之人,關系疏遠的不謀算關系親密之人),我地位卑下,且與國君您的關系疏遠,不敢議論此事。”

“卑不謀尊,疏不謀戚”在某些地方又寫作“卑不間尊、疏不間親”,意思是地位低的人不去離間地位尊貴之人之間的關系,關系疏遠的人不去離間關系親近之人的關系。這是為人處世混職場的基本常識與基本禮儀。李克用這句話來試探魏文侯的真實目的十分得體。

魏文侯自然明白李克的意思,他說:“在這件事情上您不用謙讓客氣!”言下之意就是我是真的要咨詢你,不要藏着掖着了。

李克這才說:“國君您這是糊塗了。認識了解一個人,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興,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看他在家與什麼人親近,如果他有錢要看他興辦參與了什麼事,如果他發達了要看他舉薦了什麼人,如果他陷入困境要看他什麼事不幹,而如果他貧窮就要看他什麼财物不取。)這五點就足夠了。”

文侯沉思片刻、恍然大悟說:“先生可以回去休息了,我明白了,我心中已經确定人選了。”

李克離開王宮不久就遇到了迎面而來的翟璜。這當然不是偶遇。翟璜消息靈通,已經知道了國君召見李克所為何事,他是來找李克探口風的。

他對李克說:“聽說國君今天召見先生您讨論任命國相之事,究竟誰能為相呢?”

李克毫不猶豫地說:“魏成。”

翟璜臉色一沉,怒形于色:“西河守将吳起,是我舉薦的。國君擔憂邺縣的事務,我舉薦了西門豹。國君想讨伐中山國,我舉薦樂羊為将。中山國攻取之後,無人鎮守,我舉薦了先生您。國君的兒子沒有合适的老師,我舉薦了屈侯鲋。從這些事情來看,我哪裡比魏成差了?”

李克毫不客氣地說:“你将我推薦給你的君上,難道是為了結黨而謀取高官嗎?國君咨詢我的看法,我如此這般回答他。我之所以知道國君一定會任命魏成為相,是因為魏成雖俸祿優厚,但他将其中的十分之九都拿出來延攬人才,自己隻拿十分之一,所以,他能招攬到蔔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幾個人。這三個人,都是被國君尊為老師的人。而你所舉薦的這五個人,則隻是被國君視為臣屬的人。你怎麼跟魏成比?”

在這個故事的最後,翟璜慚愧地接受了自己的失敗。他懦懦捏捏,臉色不安,向李克行了一個大禮,說:“我見識淺薄,方才的話說的不對。請允許我做您的學生,向您學習。”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治社會。毫不誇張地說,在中國社會中,領導合不合格,事業能不能成功,主要就依賴是不是用對了人。人用對了,就是好領導,事情也多半能成;人用錯了,就是不合格的領導,事情就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而怎麼準确地認識了解一個人呢?李克說,五點就足夠了: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興,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居視其所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整天和什麼樣的人混在一起,那麼他多半也是那樣的人。所以,要了解一個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他在閑暇時和什麼人玩。

富視其所興:一個人在有了錢之後,他所幹的事往往才是真正喜歡、真正想幹的,借此,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興趣愛好與志向抱負。

達視其所舉: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不必再趨炎附勢、奉承巴結,此時,他舉薦、提拔什麼人,可以看出他内心中真正重視、尊重什麼東西。

窮視其所不為:為了擺脫困境,人們往往會做出平時不好意思做的事,或者突破平時以為牢不可破的底線。所以,看一個人在卑賤窘迫的困境中還堅持着不做什麼事,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真正的原則與底線。

貧視其所不取:人沒錢,或者自以為沒錢,就會想辦法弄錢,但弄錢的方式也有不同,有的人什麼都敢拿,但有的人有所不取。所以,看一個人在貧窮的狀态下什麼樣的财物他不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德。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興,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這五點涵蓋了一個人的各種狀态:閑暇時交遊的都是什麼人,當官發财之後願意利用權力、财富做些什麼事,窮困潦倒之時能否守住自己一些底線與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人與現代人不同,相比一個人會做什麼,能做什麼,他們似乎更注重一個人不會做什麼,不願做什麼。在他們看來,一個君子,一個大丈夫,有所為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有所不為更重要。

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為什麼?因為一個人會做什麼、能做什麼所體現的是能力與興趣愛好;但不會做什麼,不願做什麼,所體現的則是一個人的自控力,面對世間欲望的抵抗力,以及他對自我信條的執着與堅持。

而相比較一個人的能力與興趣,這些或許才是決定一個人能夠走多遠,以及一個人是否值得信賴、值得托付的主要品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