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一頭紮進戈壁灘,看着窗外景色從綠到黃,第一次進疆的新兵們心“黃”了。
可葉熱托裡肯·巴達義卻開始興奮,他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看到戈壁灘就離家不遠了。
與以往不同,這次歸鄉,他換上了一身戎裝。
曆經50小時的火車、3小時的班車後,葉熱托裡肯終于到了哈巴河縣,這裡離首都北京3500公裡,離他的家鄉新疆昌吉700公裡。到北京上大學的他,并沒想過自己會在兩年後以這種方式回到家鄉。
(一)
北京的冬天有三個月,但白哈巴的冬天有八個月。
新兵訓練結束之後,大學生士兵葉熱托裡肯被分配到了“西北第一哨”白哈巴邊防連。
從“男孩”到“男子漢”,葉熱托裡肯接受了雪山、冰河、無人區、原始叢林的檢閱。這不是虛拟遊戲,是葉熱托裡肯巡邏途中的真實“曆險記”。每過一關,都和驚險擦肩而過。
他永遠忘不了第一次長線巡邏。
幾十米寬的阿克哈巴河支流橫亘于前。冰面又濕又滑,他與軍馬“蛋蛋”沒站穩,一同摔倒在冰面上,在摔下的那一刻他下意識地收了腿,才沒被“蛋蛋”壓在身下。掙紮了好久,他和“蛋蛋”在戰友的幫助下上了岸。
森林、雪坑、冰河,每個地方都“暗藏玄機”,想要一路順利到達目的地幾乎不可能,他慢慢習慣了這種巡邏常态。
守衛總長度172公裡的邊防線,葉熱托裡肯要和戰友們分段巡邏,一年他至少要外出巡邏八十多次。在氣候極端惡劣時,厚實的積雪讓“蛋蛋”也寸步難行,葉熱托裡肯要為它開路。
“任務永遠高于一切”,他在堅守裡讀懂戍邊的光榮。憑借着在戍邊期間的優異表現,葉熱托裡肯榮立個人三等功。
退役返校之後,葉熱托裡肯的舍友看到白哈巴邊防連戰士們巡邏的報道,震驚地問他:“你原來就是在這樣的地方當兵!?”葉熱托裡肯心裡有些自豪。
跟安逸的大學生活比,鐵馬秋風、戰地黃花、踏冰卧雪、邊關冷月是更值得他追求的風花雪月。
(二)
不想當漢語老師的軍馬飼養員不是好戰士,在白哈巴,葉熱托裡肯化身“斜杠青年”。
周一和周三的自由活動時間,“葉熱托裡肯語文老師”上線,為當地牧民們教授漢語。
葉熱托裡肯在為當地牧民教授漢語。
居住在白哈巴村的哈薩克族百姓接觸漢語的機會很少,葉熱托裡肯又是當時連隊中唯一的哈薩克族戰士,他自然成為了牧民最依賴的人。
一次,葉熱托裡肯完成當天的巡邏任務回到營地後,一位等他許久的老人急匆匆地用哈薩克語對他說,自家幾隻羊越過了防止人畜被野獸傷害的警戒網,希望尋求戰士們的幫助。葉熱托裡肯趕忙向連長報告了情況,随即和戰友們一起進入警戒區摸黑尋找,一個多小時後,羊被他們趕出了警戒區,老人激動地抓着他和戰友的手說“解放軍萬歲”。
從那之後,葉熱托裡肯下決心為村民開設漢語課。把閑置的屋子改造成教室、置辦桌椅和教材、去村子裡張貼授課的宣傳告示……當漢語老師這件事情,他一堅持就是五個月。
除了教牧民們漢語,葉熱托裡肯和戰友們還和牧民一起聯歡,辦起了“軍民運動會”,叼羊、射箭、摔跤、賽馬,頗具民族特色的項目輪番登場。
軍民魚水情深,就是在這樣的你來我往中,一哨一村在祖國西北邊陲守望相助。
(三)
回到大學,他戍守着自己的一方“白哈巴”。一日是軍人,終生是軍人,部隊的好習慣被他帶回了北京。
葉熱托裡肯的“豆腐塊”雷打不動。
疊“豆腐塊”、約着舍友早起鍛煉、按時洗漱、準點睡覺,室友也被他帶動着改變了不規律的作息,宿舍衛生大有改觀,他們的宿舍被北京化工大學武裝部授予了“軍人宿舍”光榮牌。今年征兵季,他還成為北京化工大學征兵宣傳動員的形象代言人,在微分享會中為學弟學妹們介紹軍營生活,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軍營。2019年5月,葉熱托裡肯被評為第十四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塞北溫情時常在,邊關冷月亦溫存”,葉熱托裡肯還常常想起戍邊的歲月。
不是誰的二十歲都能如此精彩,邊關留給他的是成長的勳章。葉熱托裡肯十分驕傲,他把自己的青春故事,寫進了界碑,寫進了白哈巴高聳的哨樓,寫進了白哈巴連綿的山梁,也寫進了白哈巴的松影裡,回味悠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