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明賢姑蘇十景圖冊?明代中期以後,文人的寫意花鳥繪畫蔚為大觀,不僅許多文人畫家都擅長此道,并且出現了諸如白陽(陳道複)、青藤(徐渭)這樣的代表性人物自此以後,水墨寫意花鳥畫幾乎成為文人繪畫的專利或代名詞,事實上也是文人繪畫的主要藝術表現之一然而我們似乎忽略了這樣一個曆史現象的研究:開辟真正的文人水墨寫意花鳥畫隻是在明代中葉這一時期,其創造者便是居吳門四家之首的沈周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沈周名作《椿萱圖》,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沈周明賢姑蘇十景圖冊?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明代中期以後,文人的寫意花鳥繪畫蔚為大觀,不僅許多文人畫家都擅長此道,并且出現了諸如白陽(陳道複)、青藤(徐渭)這樣的代表性人物。自此以後,水墨寫意花鳥畫幾乎成為文人繪畫的專利或代名詞,事實上也是文人繪畫的主要藝術表現之一。然而我們似乎忽略了這樣一個曆史現象的研究:開辟真正的文人水墨寫意花鳥畫隻是在明代中葉這一時期,其創造者便是居吳門四家之首的沈周。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下沈周名作《椿萱圖》。
藝術品簡介
《椿萱圖》,明代,沈周,絹本設色,堂幅立軸,縱170.9厘米,橫92.8厘米,安徽省博物院藏
《椿萱圖軸》的主體為椿萱,雙鈎設色。圖繪千年椿樹高大挺拔,枝葉繁茂;樹下奇石玲珑,蘭草叢生;萱草清柔透明,婀娜多姿;花朵妍麗嬌嫩,宛如美女橫波微盼。
沈周題款
圖右上角行書自題七律一首曰:“靈椿壽及八千歲,萱草同生壽亦同。白發高堂進春酒,鳳凰飛下影雲中。沈周”钤朱文 “沈氏啟南”印、白文 “白石翁”印。沈周是個孝子,51歲時其父去世,一直留家照顧母親,這也是他多次婉辭出仕的理由。其母99歲去世後,他多次創作思萱題材以懷念母親。
古人以椿萱題材,為父母祝壽
《椿萱圖》局部
古代傳說大椿長壽,莊子曾經說過“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可見它有多麼長壽。因此古人就把它拿來比喻父親,盼望父親像大椿一樣長生不老。後來為一切男性長輩祝壽,都尊稱對方為“椿壽”。又因為當年孔子的兒子孔鯉怕打擾父親思考問題,“趨庭而過”,快步走過自家的庭院,因此古人就把“椿”和“庭”合起來稱“椿庭”,稱父親為“椿庭”。
《椿萱圖》局部
古人不單獨把父親稱為“椿”,那畢竟是一棵樹,而是稱為“椿庭”。将“椿”、“萱”合稱“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稱為“椿萱并茂”,前引“堂上椿萱雪滿頭”的詩句就是形容父母都老了,頭發都白了。
筆觸工整挺勁,設色妍麗古雅
《椿萱圖》局部
《椿萱圖軸》筆觸工整挺勁,線條凝重,造型巧妙,富于變化,設色妍麗古雅,是一幅精妙的花卉圖。圖左上方有袁朔和草書題七律一首:“椿萱天地長生物,白發嚴慈六十同。此日高堂稱壽處,筆封三祝一杯中。長州袁朔和。”下钤方印不辨。圖左上角孫一元草書七律詩一首:“明時文物樂沖融,白發椿萱壽域中。筠管蕭長吟月色,金醅酒暖泛春紅。德星座上衣冠會,山桂堂前慶澤隆,早知箕襄家學在,亭亭彩口歙埸東。關西孫一元” 。钤朱文“吟嘯館”印。
袁朔和、孫一元題款
畫家簡介
沈周像
沈周(1427—1509),字啟南,号石田、白石翁,長洲人,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
沈周花鳥畫的藝術特點
一、為設色沒骨法,結構謹嚴,用筆工整,設色輕淡,其質樸清雅的格調極似元代錢選,而靈動之筆又似受明初孫隆影響。如《荔枝白鵝圖》軸和《辛夷墨菜圖》卷。
沈周《荔枝白鵝圖》
二、畫法為水墨寫意法,是沈周最常見的風格,筆法比較放逸,結體也趨簡練,但仍保持造型的準确和用筆的含蓄,水墨也濃淡有序,渾厚沉着,筆到墨随,極少自然暈滲之迹,屬于一種簡率而不狂怪,欲放而未放的小寫意畫法,與後世的潑墨大寫意花卉迥然有别。
沈周 水墨花卉
三、沈周還有一些花鳥畫,汲取其它畫法,呈多樣面貌。其中有較工整細謹的勾寫法,如《雪中芭蕉圖》(美國夏威夷美術館藏);有勾勒、沒骨結合的兼工帶寫法,如《紅杏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以工筆勾幹,沒骨繪花,工整而清雅;有沒骨、水墨結合的設色寫意法,如八十一歲所作的《玉樓牡丹圖》軸(南京博物院藏),淡色牡丹、墨筆枝葉,均疏簡而雅正,形似而神具。
沈周《紅杏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2016年,安徽省博物院60周年大慶,推出了“金題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書畫特展”,85件/套書畫精品亮相,其中部分作品為建館以來首次面世。沈周真迹《椿萱圖》登場後,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