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法字理》叢書對每個漢字的介紹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更重要的是“群字分族”識字法,讓我們都能系統識字,學一個字就能帶動一大串。
今日漢字主角:崔、摧、催這三個漢字依然是屬于我們之前所介紹的“隹”字家族的成員,其中“摧”“催”二字,又是在“崔”字的基礎上再造的。那麼按照“雙法字理”認字、識字 的方法和原則,我們先來講“崔”字,随後“催”“摧” 二字也就清楚了。
首先,“崔”字的讀音,下面的“隹 zhuī”是“崔 cuī”的讀音符号,同為“ui”韻。“崔”字在字形上,上面部分是個山,山和小鳥在這裡又是什麼關系呢?
從文字資料來看,崔是高大的意思。山都是高大的,這個好理解,為什麼組合了表示小鳥的隹呢?
古人在造字時用了以小襯大的概念,正是因為“崔”的短小,才更加襯托出山的高大。即便是體格較大的雄鷹,飛在高山峽谷之間,人們擡眼望去,它也僅如小麻雀般大小。
所以,崔的本意指的是山很高大、險峻,于是常有“崔巍”一詞。崔字是用來形容山體高大的樣子,所以常被作為地名,西周時期的齊國就有一個崔邑(今山東省章丘市黃河鄉土城村)。齊丁公伋的嫡子季子,讓國叔乙,食采于崔邑,後以地為姓, 沿用至今。
山太過高大時,頂部植被就會稀少,山石容易因風化而崩塌。山頂的岩石風化毀壞,山體崩裂,巨石滾落下來,具有很強的破壞力,毀壞樹林、河道、農田等,這就是“崔毀”。
當人類學會動手改造大自然後,人力對大自然的破壞、毀壞,已遠遠超過大自然本身的規律性更替,這就是加了提手旁(扌)的“摧”字,摧毀。
“催”字則表示人對人的一種勢,一種壓力,加了人字旁,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這是一種從高往下的壓勢,一種無形的壓迫感。
這種壓迫感就如人站在高大的山腳下,崔巍的山勢給人帶來的那種咄咄逼人的壓迫感,使得人們往往迅速離開這裡,避開這種感覺。因此,生活中我們在被人催促的時候,也會感覺一種被壓迫的緊張感。
這就是“隹”字家族的崔、摧、催三個成員,它們之間的關聯,你現在都明白了嗎?
○〢關于作者:
本文改編自《雙法字理》,作者:白雙法老師。
讀《雙法字理》,學漢字文化!你值得擁有!
漢字文化的學習進步,絕不僅僅是漢字本身,更是一種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構建。
這裡是無師字通,專注分享漢字相關的故事與文化,歡迎轉發,感謝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