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網民發消息稱,有人帶着數條入侵魚種“清道夫”在廣西百色市澄碧湖水庫放生,邊放生邊說“見者都有福氣”。此事引起熱議,并于9月14日以#廣西一水庫放生有害魚種清道夫#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最新報道顯示,目前當事人羅某已到案并公開承認錯誤,表示後續将全力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挽救。
放生“清道夫”并非行善,實則破壞生态環境
據了解,清道夫魚适應性強、繁殖快、耐低氧,在我國的自然水域裡生長特别快。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類,它還會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魚卵,也會吞食魚苗。而且擁有堅硬粗糙的魚鱗,在我國自然水域裡幾乎沒有天敵。同時,清道夫是底層魚,且吻部擁有吸盤,因此用傳統的網極難捕獲。科普賬号“物種日曆”發文稱,從“清道夫”的特性來看,清道夫幾乎可以被稱為最成功的入侵物種。對于本次事件,許多網民紛紛表明态度,@豬扒有人愛 評論稱“這種所謂放生,實則是惡”。@軒海濤Wisdom小虎牙 評論道,“放生變為放殺手去殺生,放生者還是要多考慮啊!”
(圖源:微博)
人民網對此發表評論稱,應對外來入侵物種,也需要引導公衆參與其中,要加大相關法規和科普宣傳,提升人們的防控意識。正如本次放生“清道夫”事件,當事男子表示自己一直有放生的習慣,此前放生普通魚類,自己不認識清道夫,不知其危害。對此網民表示,加強相關科普刻不容緩。
“放生”輿情熱度上漲,外來物種入侵不容小觑
近一段時間以來,“放生”成為輿論熱詞。今年8月,河南省汝州市幾乎抽幹中央公園湖中的水,如此興師動衆就是為了捉住外來物種鳄雀鳝,而這種原産自中北美洲的“怪魚”就是通過養寵、放生的方式,流落到了中國野外,如果任它在湖裡禍害,一旦它們建立起自然種群,危害更為長遠,甚至可能導緻部分本土水生生物種群消失。除此之外,曾經的諸如水葫蘆、巴西龜、福壽螺、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屢見報端,此類外來物種入侵不僅威脅人體健康和當地動植物生态系統,也給我國經濟造成不小的損失。
我國一直重視外來物種入侵的防治工作,于2003、2010、2014和2016年分四批公布了《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此次放生事件的“清道夫”就已被中國生态環境部頒布的《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收錄。即便如此,我國面臨的外來物種入侵形勢不容樂觀。2020年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生态環境部發布了《2019年中國生态環境狀況公報》,公布了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種類繁多,涉及植物、水生動物和病蟲害等多個領域、多種生态系統。
為進一步防治外來物種入侵,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生态環境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突出強調要加強全鍊條監管,這就要求各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必須從源頭預防、監測預警、治理修複等各環節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構建起全鍊條防控體系。
(圖源:微博)
堅守外來物種入侵防線,需要自上而下協作配合
外來生物的引入之初,都因其或美麗的外表、或高效的功能、或獨特的基因被賦予美好的期望。諸如“福壽螺”“清道夫”“巴西龜”等生物,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已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在當時,“福壽螺”被作為食物引進,“巴西龜”以“好養”作為售賣噱頭,而“清道夫”則是被用作魚缸清潔工。
本次事件的“清道夫”以學名“豹紋脂身鲇”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然而,對于普通消費者與商家來說,一是很難去研讀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二是名單中的學名貌似十分遙遠,難以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相關聯。因此在相關部門進行治理時,不僅應從入境源頭、法律制定等角度入手,更應“下市場”“接地氣”,向民衆宣傳外來物種種類與入侵危害。在市場管理方面,應對涉及外來物種售賣商家進行監管,全面把控生物流通路徑。同時,在社交網絡高速發展的當下,民衆也可以發揮自身輿論監督的權利,對外來物種入侵事件進行反映。由此,從政府到民衆,自上而下,協同合作,共同築牢外來物種入侵防線。
作者:人民網新媒體智庫 助理研究員劉雪倫 見習助理研究員陳天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