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基層教育應該怎樣走向深入發展

基層教育應該怎樣走向深入發展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6 17:30:15

寫在前面

網絡早已融入到軍營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對于基層帶兵人而言,網絡更是開展教育寶貴的資源庫。但也要看到,因此産生的“提筆忘言”等現象屢見不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基層政治幹部用好網絡,把這個“最大變量”變成教育創新的“最大增量”?本期,我們分享第73集團軍某旅的做法,以及海軍陸戰隊某旅一位指導員的感悟,希望能給帶兵人一些啟示。

離開網絡,這堂教育課怎麼上?

■楊烨鋆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趙 欣

現場下發想定、臨機處置情況、教案限時完成……7月下旬,第73集團軍某旅政治幹部集訓的“一堂課”比武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引人注目的是,此次比武全程“斷網”。

網絡各類資源豐富,覆蓋面廣,是準備教育内容很好的素材庫,為何這次比武卻不讓用網?

事情源于不久前一次教案抽查。有幾名平時授課能力較強的指導員駐訓期間的教案内容沒有緊貼官兵思想實際,課件制作也較為粗糙。問及原因,他們的回答是:沒有網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駐訓地條件相對艱苦,強軍網使用沒有營區便利,加之出于保密要求,官兵使用互聯網受限。沒了網絡這一趁手資源,一些幹部叫苦連天,甚至有位任職3年以上的指導員,到了備課時間撓頭抓瞎。

經過進一步調查,旅黨委還發現一些現象:思想調查靠網絡問卷,談心交心流于表面;典型事例線上找資料,缺乏深入理解剖析;課件設計精緻,内容卻大同小異……網絡上資料觸手可及,導緻個别政治幹部在準備教案時過度依賴。

這讓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謝皇峰陷入深思:“過去網絡不發達,教育一樣搞得風風火火。說到底,網絡本是增效工具,沒想到卻成了卡脖子的地方,必須下力氣引導政治幹部擺脫網絡依賴!”

“構設戰場環境,倒逼政治教員摒棄‘網絡依賴症’!”在這次集訓籌備會上,該旅領導研究決定,要利用好“一堂課”比武,運用想定作業、情況處置等形式,壓縮教育準備和授課時間,引導大家離開對網絡的依賴,以實戰标準考察教育動員等能力。

離開網絡的“拐棍”,小有名氣的教育能手、一營支援保障連指導員趙顔龍沒想到,自己竟用了一整晚的時間,才理順了一堂戰鬥精神教育課的教案框架。

面對“圍繞‘激發官兵戰鬥血性’主題,在24小時内,獨立準備一堂20分鐘的教育課”的考核任務,趙顔龍眉頭緊鎖,反複思考。戰鬥受阻、敵軍襲擾、心理攻防……各類實戰情況如何處置,逼着他一次次對設想修改完善。過去一些“拿來就用”的網絡素材,現在發現并不适用。

冷靜下來後,趙顔龍開始尋找解決辦法。這時,他在“紅色尖刀連”當兵時就使用的筆記本進入了視線。革命先烈尋淮洲的“請戰書”、二等功臣田浩欽的拼搏故事……本子上記載的這些一度“被遺忘”的故事,成為他準備教案的有效素材。這也讓他意識到,要把積累工作做在平時,多多發掘“自身之玉”,不能總想着借用“他山之石”,這樣才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們有信息保障奇兵,我們有偵察先鋒,我們有駕駛精英,我們保障連有自己的英雄故事……”走上“一堂課”比武台,趙顔龍深吸一口氣,開始了題為《保障連,同樣是破陣先鋒》的授課。

“離開網絡照樣能做好‘教育大餐’,才是基層政治幹部應該具備的能力!”走下比武台,趙顔龍知道,跨過網絡依賴這一關,他向合格指導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用好“外挂”,更要練好“内功”

■海軍陸戰隊某旅一連指導員 郭智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一次,再次站上旅“四會”政治教員比武場,我心裡更有底了。

一年前,我剛來連隊任職。因為此前沒有備課經驗,為了準備教育提綱,我打開強軍網搜索,網上各類資料非常豐富,随便點開幾個就夠準備一堂課了,根本不用點燈熬油費心思考,這讓我以為掌握了備課捷徑。此後,隻要是準備教育内容,我就上網搜索“借鑒”。靠着這樣的方法,開展教育倒還算順利。這也讓剛當指導員沒多久的我産生了一種錯覺:原來,開展教育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不久後,旅裡組織“四會”政治教員比武。得知消息,我信心滿滿地報了名。初選階段,每人要提交一份教育提綱。我在強軍網上下載了七八份參考資料,經過精心整合完善,一篇教育提綱就出爐了。通過這樣的方法,我一路順利地走到了決賽。

然而決賽的賽制,給了我當頭一棒。其中一個環節是,在10分鐘内,根據抽取的主題,準備一堂随機教育課。這讓我傻了眼,無網可用怎麼辦?我隻能臨時勉強拿出一份教案,結果可想而知。評委的點評讓我羞愧不已:邏輯不通,事例老舊,說理不強……

依靠網絡沖進決賽,最後因為“斷網”遭遇失敗。真是成也網絡,敗也網絡。當時,像我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比賽結束進行講評時,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基層政治幹部“不僅要會利用網絡資源這個‘外挂’,更應鍛煉好自己的‘内功’”。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前,對于網上資源,我每每發現内容新鮮、形式新穎、表達新潮的教案,就馬上保存下來,總覺得能用到。然而,日複一日,保存的内容越來越多,使用的頻率卻幾乎為零,隻在準備相關主題的教育時看一眼、用一下。

這次的失利讓我清醒地意識到:我的做法看似擁有了很多資料,其實并沒有被自己嚼爛吃透,需要時無法信手拈來。網絡這個“外挂”再強,終究不是自己的真實能力和水平,一旦斷了網,難免手足無措。

其實,網絡海納百川,各類資源的确便利了知識學習,能夠利用網絡獲取所需資源也是一種能力。但問題在于,我們不能把獲取當做最後一步,由此忽略學習、消化、吸收,将知識内化為能力的過程,而應把積累工作做在平時,不能總期待着臨時“抱佛腳”。

自此以後,我開始注重搭建自己的知識庫。比如浏覽到一份好的教案,我會先分析框架結構,再梳理内容組合、表達邏輯,學習語言表達方式。遇到好的例子、名言警句,我就分類摘錄到相應主題的素材庫中。

慢慢地,我的本子越來越厚,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肚子裡越來越有“貨”。如今準備教案時,我更加得心應手,雖然依舊會借助網絡,但不再奉行“拿來主義”,而是調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獨立思考框架結構和内容配置。

憑借日常積累,我在本次比武中獲得第一,特别是随機教育環節,獲得評委一緻好評。

(陳 岩整理)

編輯感言

■胡 璞

編輯完這兩篇稿件,編者不由得想起過去常聽到的一句話,“網絡是把雙刃劍”,如今看來依舊如此。

曾有過這樣一個問題:網絡時代,人變得更聰明了,還是更笨了?網絡作為一個載體,承載着海量的信息和資源,相較過去大大降低了知識獲取的難度和成本,使得學習可以更加大衆化,敲擊幾下鍵盤,即可獲取想了解的内容。

但這樣的便捷,也使得一些人養成了“拿來主義”的習慣,不願意再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掌握知識,人也變得更加浮躁、懶惰。不知不覺間,提筆忘字、提筆忘言已是常态。本應發揮錦上添花作用的網絡,不知從何時起,開始慢慢“綁架”了我們的大腦。

如何用好網絡?關鍵在于培養良好的學習、閱讀、記憶習慣,将消化理解、增強内功做在平時,讓知識内化為能力。讓網絡恢複原有輔助作用,也就不用擔心一旦網絡中斷,我們該如何應對了。

基層教育應該怎樣走向深入發展(基層帶兵人如何把網絡變成教育創新的)1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