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曾發表在北京《語文世界·2006高考攻略》(2006年(1——2期),現補充了2020年人教版七年級至九年級新增文言文中出現的定語後置句】
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的。定語一般要放在中心詞之前,這種語序古今一緻。在文言文中,限制性的定語一般放在中心詞之前,而修飾性的定語常放在中心詞之後,後者則稱為"定語後置"。定語後置一般都有詞語作标志。翻譯時,一般要把後置的定語提到中心詞之前。常見的定語後置有以下五種格式。
(一)"中心詞 (後置定語) 者"的格式。
這種形式較多,能強調和突出定語,使句子流暢。其後置定語多為"者"字結構,句中的"者"用作後置定語的标志,相當于結構助詞"的"。例如: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應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記承天寺夜遊》)——隻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清閑人罷了。
(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應為"遂率荷擔者子孫三夫")(《愚公移山》)——(愚公)于是帶領能(挑擔子)的三個子孫。(3)其兩膝(相比)者(應為"其相比兩膝者")(《核舟記》)——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
(4)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蔺相如列傳》)——想找個(可以出使回複秦國)的人,也沒有找到。
(5)今所經中嶺及山巅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登泰山記》)――現在所經過的中嶺和山頂中那些像門坎一樣(橫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稱它們為天門。(限,名詞作狀語。雲,語氣助詞,不譯)
(6)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來送荊轲。(衣冠,名詞活用為動詞。其,代荊轲赴秦之事。以,連詞,表目的)
例中的"吾兩人"、'"荷擔"、 "相比"、"可使報秦"、"當道"、"知其事"分别是中心詞"閑人"、"子孫"、兩膝"、"人"、"崖"、"賓客"的後置定語。
(二)"中心詞 之 (後置定語)"的格式。
這種在中心詞(多為名詞)和後置定語(多為形容詞)之間加上助詞"之"的結構,使定語的地位更加突出。句中的"之"作定語後置的标志,可譯為"的"。例如: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嶽陽樓記》)——處在(高高)的朝堂上,就擔憂那些平民百姓。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仰觀(廣闊無邊)的宇宙,俯察(繁多)的萬物。
例中的形容詞"高"、"利"、"強、""大"、"盛"分别是中心詞"廟堂"、"爪牙、""筋骨"、"宇宙"、"品類"的後置定語。
(三)"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格式。
這種形式較多,其中的"之""者"都是助詞。用"之"連接中心詞和定語,用"者"作後置定語的煞尾。例如:
(1)馬之(千裡)者,一食(shí)或盡粟一石。(《馬說》)——(日行千裡)的馬,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粟一石,即"一石粟","一石"是"粟"的後置定語)
(2)石之(铿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被敲打而能夠響亮地發出聲音)的石頭,到處都是。("所在皆是也",用副詞"皆"表示判斷。是,指示代詞,這樣。)
例中的"千裡"、"铿然有聲"分别是中心詞"馬"、"石"的後置定語。"馬之千裡者",即"千裡之馬";"石之铿然有聲者",即"铿然有聲之石"。
(四)"中心詞 而 (後置定語) 者"的格式。
這種格式較少,其中的"而""者"都是助詞。用"而"連接中心詞和定語,用"者"作後置定語的煞尾。例如:
(1)大閹之亂,缙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欤?(《五人墓碑記》)——在魏忠賢這場禍亂中,(能夠不改變自己志節)的官員,在偌大的中國,能有幾個人呢?
例中的"能不易其志"是中心詞"缙紳"的後置定語;"四海之大"為"中心詞+之+後置定語"的格式,即形容詞"大"是中心詞"四海"的後置定語。
(五)"中心詞 (數詞)或(數量詞)"的格式。
文言文中,數詞或數量詞往往放在中心詞的後面作定語。翻譯時,要把數詞或數量詞提到中心詞之前。例如:
(1)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核舟記》)——總計這隻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八扇)窗。
(2)于是為長$2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觸龍說趙太後》)——于是替長$2安君配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作人質。(乘,讀shèng,量詞,指古代四匹馬拉的一輛馬車;質,名詞活用為動詞)
(3)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镝,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過秦論》)——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鹹陽,銷毀刀和箭頭,用它鑄成(十二個)金人,來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形容詞"弱"帶賓語"天下之民",使動用法,使……弱,削弱)
(4)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歸園田居》)——住宅的四周有十幾畝土地,院子裡還有(八九間)草屋。
例中的數詞"五"、"八",是"人"、"窗"的後置定語;數量詞"百乘"、"十二"、"八九間"分别是中心詞"吏"、"車"、"金人"、"草屋"的後置定語
定語後置句基礎練習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并指出定語後置句的格式。
1、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鬥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2、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3、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
4、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之戰》)
5、今聞購将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将奈何?(《荊轲刺秦王》)
6、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遊記》)
7、予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8、興造大業,可以利百姓者。(《祖沖之傳》)
定語後置句真題訓練
一、選擇題。
下列各項與"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1993年上海卷)
A、并以為國人之讀茲編者勖 B、使吏召諸民當償者
C、雖有槁暴,不複挺者 D、而諸侯敢救者
二、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良(人名,指吳良)欲籍農故為兵者,民大恐。(《明史列傳》)(2003年全國春季卷)
2、縣有輕囚十數人,會春暮時雨,臨(人名,指唐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舊唐書·唐臨傳》)(2005年江西卷)
3、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鄭日奎《醉書齋記》)(2006年江西卷)
4、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糜哺餓者于其下。(《漁洋山人自撰年譜》)(2007年湖北卷)
5、從衣文之媵七十人。(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2007年湖南卷)
本文曾載《語文世界·2006年高考備戰攻略》(2006年1——2期),現有修改補充。
基礎練習參考答案
1、我帶了一雙白璧,打算獻給項王;一對玉鬥,打算送給亞父。(數量詞"一雙"分别作中心詞"白璧""玉鬥"的後置定語)
2、如果諸侯(有)敢于援救趙國的,(待我)攻下趙國之後,一定調動軍隊先去攻打他。(用"者"作标志。動詞短語"敢救趙"是中心詞"諸侯"的後置定語。已,在……以後。拔,攻克)
3、作為一個人,又有誰願意讓潔淨的身體去接觸污濁的外物呢?(用"之"作标志。形容詞"察察""汶汶"分别作中心詞"身""物"的後置定語)
4、現在歸隊的士兵以及關羽率領的水軍精兵(還有)一萬人。(用"者"作标志"。動詞"還"是中心詞"戰士"的後置定語)
5、現在聽說(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來購買将軍的頭,(你)打算怎麼辦?(數量詞"千斤""萬家"分别作中心詞"金""邑"的後置定語)
6、以為凡是永州的有着奇異形态的山水,都被我領略過了。(用"者"作标志。動詞短語"有異态"是中心詞"山水"的後置定語)
7、我寫這篇序文,既悼念死去的先烈,又用(它)來作為讀這部書的國人的勉勵。(用"……之……者"式作标志。"讀茲編"是中心詞"國人"的後置定語。"以"後省略介詞賓語"之")
真題訓練
一、C(C項中的"者",特别代詞,譯為"……的原因"。題幹句和A、B、D三項都是"者"作标志的定語後置句)
二、1、吳良想對原先當過兵的農民登記編冊,老百姓十分恐慌。(用"者"作标志。"故為兵"是中心詞"農"的後置定語,譯時提前;籍,名詞活用為動詞,對……登記編冊)
2、(萬泉)縣有十幾個犯了輕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應時的雨,唐臨禀告縣令,請求(暫且)放他們出獄,縣令不允許。("十數人"是"輕囚"的後置定語,譯時提前;形容詞"輕"活用為動詞;'時雨,名詞作動詞;出,動詞的使動用法)
3、(一把)竹椅,用它來坐;(一張)木床,用它來睡。("竹床一""木榻一"為定語後置。兩個"以之"為狀語後置,譯時應提到動詞之前作狀語)
4、家門前種有一棵槐樹,枝葉繁茂,(善人公)時常在樹下煮粥給饑民吃。("一株"作"槐"的後置定語;末分句承前省主語"公"; "于其下",狀語後置,譯時提到動詞短語"作糜"之前;哺,動詞的使動用法,給……吃)
5、使七十個穿華麗衣服的陪嫁侍女跟随。("七十人"是"衣文之媵"的後置定語,譯時提前;衣文,動詞,穿着帶花紋的衣服。從,動詞使動用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