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
早上讀《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女主的父親堅定的相信喝牛奶是件罪惡的事,相信孩子接受美國學校教育是在驅使孩子遠離上帝,走向惡魔。
佛教徒是相信轉世一說的,而基督徒也相信善良的人會上天堂、邪惡的人會下地獄。
小時候家裡在特殊節日有各種各樣的"規矩"——新年起床第一句話不能亂說,一定要說吉祥的話,寓意新的一年都能如這句話一樣平安喜樂;大年初一 初七不能動剪刀和針,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富裕,穿新衣,不會穿修修補補的衣服;
我一直思考這些"規矩",為什麼會有人願意遵守,仿佛大家約定俗成,而且流傳這麼多年?
因為他們相信,即便來年生活并不如意,不能穿新衣,也會留在心裡當作是個寄托,一份念想。
從這個角度去看女主的父親,似乎可以理解這是他精神的寄托
于是乎又有另一個問題了——信仰能堅持多久呢?
我就是個很不忿上面那些"規矩"的人,雖然小時候還得聽爸媽的話,堅持守住規矩,心裡質疑的聲音卻沒停過——我都照做了,為什麼沒有應驗?
前段時間讀了一本穿越小說《道門法則》,裡面的架構很有意思,道門淩駕于皇家之上,道門以信力值來評定每個區域的貢獻度,跟GDP很像。那麼如何提升信力呢?
神迹!
男主面對增長緩慢的信力問題,做出了一系列的舉措,但始終貫穿一個原則——使用神迹來應驗,比如舉行齋醮科儀時召喚雨雪霞光、比如建造當時巨大的跨江大橋、比如修道高人白日飛升等等這些在當時看來無法用人力來實現,超出人們的認知而有切實感受到,于是乎稱之為神迹。
通過不斷出現的神迹,來提升和加強人的信仰,進而不斷提升信力值,通過這個方式,男主用了三十年時間,信力值從十幾億增加到一百多億。
現在的社會科技樹點的太快,人類受教育的普及率遠超以往任何時代,大概率不會出現超出人類認知範疇之外的神迹,那還會有人信麼?
有
佛教徒依然相信轉世;
基督徒依然相信天堂和地獄的審判;
似乎……新生代佛教徒變少了,而且越來越少;新生代的基督徒似乎也面臨同樣問題
在《奇葩說》裡,薛兆豐教授有一句話使我振聾發聩至今:
科學跟宗教争奪的是解釋這個世界的權利。
科學也是一種信仰,早些年它在跟宗教對抗,比拼的也是信徒。
科學在持續的應驗原本人無法相信的神迹:人能飛天登月、人能入海、人能建造原本存在于神話中的通天塔(哈利法塔底座堅固程度其實還能再高三分之一)和諾亞方舟、人能日行萬裡、人能對抗瘟疫……
信仰在于神迹,科學能應驗所有它說出來的神話,而且還在繼續
女主的父親在在這場争奪戰中,歸屬宗教一派,教育是科學一派……
嗯,真的會遠離上帝
嗯,女主的父親沒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