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智慧解讀第七章25節

論語智慧解讀第七章25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09:19:51

【原文】

8.17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文】

孔子說:“學習就像追趕什麼似的,生怕追不上;即使追上了,又害怕弄丢了似的。”

【注釋】

(1)《皇疏》引缪協曰:“學自外來,非夫内足,恒不懈惰乃得其用。如不及者,已及也。猶恐失者,未失也。言能恐失之,則不失。如不及,則能及也。”

(2)許謙《讀四書叢說》:“為學者晝夜勤力不息,如追一物,唯恐不及。既用功如此,尚恐失之。蓋人生有期,白日不再,既生為人,全不見些小道理便死了,隻是枉了一世。所以古人為學,不分毫放過。”

【解讀】

《周易》所謂“及時”之義,或與本章主旨相通。《乾文言》在解釋乾卦九四“或躍在淵,無咎”時說:“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項安世釋之曰:“進退上下,不敢自必,相時而動,所謂‘自試也’。大抵上下之交,皆危疑之地,故三厲而四猶疑之。”(《周易玩辭》)程子則說:“君子之順時,猶影之随形,可離非道也。”(《程氏易傳》)蓋九四以陽剛居柔位,乃上下之際,當勇往直前以求上進也;然當“危疑之地”,故在外人看來,有“上下無常”“進退無恒”之象,但如此做絕非“為邪”,亦非“離群”,而是“不敢自必,相時而動”之舉,都是合道的。其實這也就是乾卦《大象》所謂“自強不息”之精神也:其九三“終日乾乾”談的是這種精神,其九四“或躍在淵”談的也是這種精神;如果說整部《周易》以及《論語》談的都是這種精神,應該也不算太離譜。李光地《周易折中》曾引王通雲:“《易》之憂患,業業焉,孜孜焉。其畏天憫人,思及時而動乎!”即此意也。很顯然,本章孔子所謂“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者,體現的正是這種“及時而動”的儒者精神。#閱讀海澱#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于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并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論語智慧解讀第七章25節(論語易讀817)1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于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于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