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糧票、搪瓷碗、海鷗牌電風扇、益友牌電冰箱、大哥大、BB機、錄音機……走進嘉興博物館三樓展廳,一件件逐漸離開人們生活的老物件,安靜地被展陳着,卻在頃刻間打開時間的閘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嘉興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糧票、搪瓷碗、海鷗牌電風扇、益友牌電冰箱、大哥大、BB機、錄音機……走進嘉興博物館三樓展廳,一件件逐漸離開人們生活的老物件,安靜地被展陳着,卻在頃刻間打開時間的閘門。
9月12日,“嘉·年華——嘉興市民生活變遷物證展”正式向市民開放,沉浸式的觀展體驗,把那些塵封已久的往日時光帶到了人們眼前。就像展覽前言中說的,展覽通過呈現嘉興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的物證,帶您觸摸逝去的生活場景,回憶塵封的陳年舊事,慢下生活的腳步,漾起時光的漣漪。
光陰的角落,深藏老底子生活
走進場館,便看到了“南湖供銷社”的櫃台,裡面放着熱水瓶、毛巾、涼鞋等“商品”,櫃台上還放着一個算盤。似乎,下一秒就會出現一個銷售員,低着頭撥弄着算盤。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赢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嘉·年華——嘉興市民生活變遷物證展”通過五個單元,展現1949年至2020年嘉興從小縣城向大城市的蝶變,嘉興市民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嘉興博物館館員肖子皓其實是個十足的90後,那麼他是怎樣展現嘉興這71年歲月變遷的呢?
今年3月,肖子皓開始策劃“嘉·年華”。最初,他思考以理性的時間為線,但不久,他就将之調整為更加感性的衣食住行人的單元,“這更容易喚起市民的共鳴感。”
“方寸歲月”單元展現的是“食”。1954年,新的糧食統購政策在嘉興全面實行,嘉興人同全國人民一起,過上了長達40年的“方寸歲月”。糧票、油票、肉票、豆腐票、布票、煤油票,“一切憑票”成為了那個年代最大的特色。
“風尚永存”單元展現的是“衣”。曾經,正春和布店是很多嘉興人的首選。到了80年代,服飾的發展呈現出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時代風貌。随着江南大廈、商業大廈、嘉興商城的相繼建成,更是将這股時尚之風吹進了嘉興的千家萬戶之中。
“戀戀家塵”單元展現的是“住”。家是每個人最初的記憶,而這些曾經陪伴家人一起使用過的老物件正是家存在過的痕迹,曾經家喻戶曉的嘉興“四大名旦”如今也已卸下昔日的鋒芒,披上歲月的外衣。
“路迢水長”單元展現的是“行”。四五十年代,嘉興還是一座“水上城市”,從最初的“出門搖橹”到如今的“一鍵打車”,交通的發展讓人們的出行變得更快、更遠。同時,通訊的變化又可以讓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感受家的溫暖。
“小城故事”單位展現的是“人”。城市是生活的容器,人是城市的靈魂,他們在城市裡出生、成長、告别、歸來,賦予城市以生命,塑造城市以性格,從小巷到大街,從平房到高樓,從老城到新區,嘉興這座小城随着人們的生長而漸漸發展。
用一個個帶着生活氣息的物件來诠釋城市的變化、人們生活的變化,肖子皓說:“體現小康主題的展覽很多,我希望能體現本土特色,在展覽設計中着重強調了嘉興市民的生活記憶。”
今年8月,國家文物局向社會推介100項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本展入選推介名單。
時光的漣漪,蕩起舊時記憶
輪船的汽笛聲、搖橹的水聲、兒童的歌謠聲……行走在展廳,撲面而來的過去歲月不是靜态的,沉浸式的展示方式讓時光漾起絲絲漣漪。
而此次的展品來源特别豐富,不僅有嘉博館藏,還有原郵電博物館、新文化電影博物館等館藏,周榮先、陳利敏、黃光華等民間藏家藏品,王友生、龐藝影等提供的老照片,以及面向市民征集的老物件。
看着自己的藏品被布展、陳列,民間藏家周榮先帶着記者也帶着些許感慨,細細地閱讀一件件不起眼的老物件,聊聊彼時的生活。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過去,人們都勤儉持家,買東西要票,物質生活也沒有現在這麼豐富。展櫃裡,糧油食品廠的飯票、郊區農科所的菜票、嘉興食品公司的肉票……花花綠綠的票證封存着嘉興人當初的生活點滴。
在展覽中,特地複原了嘉興人耳熟能詳的正春和布店。“以前沒什麼成衣,布店生意好,正春和可以說是國貨大品牌,裡面布料種類也很多,除了做衣服,有時候朋友結婚大家就去買一塊被面作為賀禮。”周榮先指着一旁的老廣告紙,上面印制正春和布店的外貌,“現在建國路上就剩下正春和的一方店面了。”
重現往日生活場景,展覽中還有兩塊區域布置成了普通人家的客廳和房間。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嘉興的“四大名旦”——海鷗電扇、王冠燈具、益友冰箱、嘉毛呢絨。
“有了冰箱之後,水果、菜就能保存更久了,益友冰箱有單門的也有雙門的。别小看海鷗電扇,有了電扇結束了蒲扇時代。王冠牌台燈是結婚必備……”周榮先如數家珍地介紹着這些“嘉興制造”的優點,“四大名旦”的出現,其實也說明人們生活越來越好了。
電視機、錄音機、電話機、照相機……市民家裡出現一件又一件“新奇”的設備,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
曾經,人們通訊要靠寄信,郵筒、郵遞員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後來大家開始用電話聯絡,大哥大、BB機、手機不斷更新叠代。
曾經,看一場露天電影是年輕人最時尚的娛樂方式,後來大家擁有了錄音機、電視機、電腦。
曾經,船是嘉興常見的交通工具,後來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都見怪不怪,隻有車票記錄了行程。
嘉興人生活,伴着一些東西逐漸推出曆史舞台,被更先進更發達的東西替代。正如現在的我們帶着新奇的眼光去看過去的生活。
展覽的最後一部分也是回歸到“人”。小賣部裡放置着各式零食和玩具,教室裡的課桌排列成行,遊戲機依然通關激烈。
出生證、畢業證、結婚證、工作證……陳列着的各種文書證件裡是有名有姓的過去,是某個嘉興人的人生片段,也是幾代嘉興人的集體記憶。
(原标題《市井氣裡找回老嘉興,你能想到的老物件這裡都有》,原作者黃烨、張道禮。編輯顧雨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