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正是蟹肥之時。然而更想從另一個角度寫一寫螃蟹。雖然淪為吃貨最愛的美食,但實際上,身為螃蟹,它們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節肢動物。
提起節肢動物門,你會感到陌生。可是要說起蜘蛛、螃蟹、大蝦以及蜻蜓、蝴蝶各類昆蟲,你就會感覺親切多了。這些家夥,有用來吃的,有用來看的,還有專門用來吓人玩的……實際上,它們也有自己的一份生命尊嚴。
仔細想一想,你能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嗎?你會發現它們的“胳膊腿兒”都是以關節與軀體相連的。
關節的出現,是一項了不起的進化成就。在此之前,雖然有很多無脊椎動物進化出了學名為附肢的“胳膊腿兒”,可在生物學家的眼裡,那充其量隻是皮膚的突起,太低等了。例如,環節動物門中沙蠶的疣足,以及軟體動物門中鱿魚和烏賊的腕足,都可以說是原始的複附肢。假如你仔細觀察蜘蛛或者蜻蜓的附肢,你會發現,它們的“胳膊腿兒”也和人類的上下肢一樣是分節的。這就是節肢動物門名字的由來。
但是,節肢動物最了不起的“武藝”在于“露骨”。
吃螃蟹、大蝦的時候,我們習慣了說剝蟹殼、蝦殼,似乎我們剝去的是蝦蟹的“皮膚”。實際上,剝去的是蝦蟹的外骨骼。這才是真正的“露骨”!
像建大樓時用水泥把鋼筋包裹在裡面一樣,人類、魚、蛇等這些脊椎動物的骨骼,都是深藏在了身體内部,加以肌肉依附,皮膚包裹,是“肉包骨”。而節肢動物的骨骼,則是像皮膚一樣位于身體最表面,像個袋子一樣把身體和肌肉裝起來,是“骨包肉”。這樣豈不是太容易骨折了?落後!
先進與落後要看和誰比。和蚯蚓比、線蟲比、扇貝比,外骨骼就是了不起的進步。之前,無脊椎動物隻能匍匐在陸地上;現在,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可以支撐起身體。之前,無脊椎動物不能離開潮濕的環境,否則就會變成動物幹屍;現在,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可以防止體内水分過分蒸發。有了外骨骼這層铠甲,太陽曬不成肉幹,雨水泡不成氣球,節肢動物從此不再怕風吹日曬及雨淋。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節肢動物從此開始大膽地在陸地和天空自由地探索。
憑借着突破性的“關節”以及“骨包肉”技術,節肢動物門成為動物界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豪門”,約有100多萬種,占到動物總數的80%以上。并且還占據了天空、陸地和海洋,甚至動植物體内都是它們的生存場所。真是剽悍的生活無需解釋!
節肢動物的外骨骼,本質上還是以上皮細胞為主體。一般分為三層:
最外一層是防水的薄薄的上表皮,防止體外水分滲入和體内水分的蒸發;
上表皮下面是堅硬的外表皮,支撐起身體;
再往裡,就是厚厚的富有彈性的内表皮,貼着身體。
但是外骨骼這樣堅硬的铠甲,依然會造成行動不便。于是節肢動物又将這三層表皮向身體内部折疊延伸,形成各種各樣的凹陷,形成“内骨骼”,讓肌肉和身體有更多的機會和皮膚挂鈎,這樣“铠甲”會變得更加合身。
吃螃蟹或者蝦時,在螃蟹腿外殼和蝦殼的内側,時常看到一些半截的“小隔斷”,這就是它們的内骨骼。
外骨骼這套節肢動物的“铠甲”和我們人類的衣服一樣,不會随着身體的長大,自己長大。所以節肢動物要定期地“換衣服”,這就是大家熟知的蛻皮。
但是舊衣服也不是那麼好脫去的。節肢動物此刻還有武林秘笈。為了擺脫舊皮,在水中生活的節肢動物會讓大量的水進入身體,而在陸地生活的則會讓大量的空氣進入身體,盡可能地把身體脹大成水球或者氣球。這個時候,節肢動物的血壓會急劇增高,導緻身體上的蛻皮線破裂,然後就可以将黏在身上的舊外骨骼脫掉了!血壓高,也不全是壞事!
不過,嚴重不建議你們運動後脫不下汗黏在身上的衣服時采用此法,不管你是剪破衣服還是服用升壓藥。
(蛻下來的螃蟹殼和蝦殼,顔值還滿高)
蛻皮時期的節肢動物,失去了外骨骼的保護,非常柔弱,很容易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所以它們事先都會尋找隐秘的場所,以便“閉關修煉”。蛻皮後,肌肉和新的外骨骼一時半會兒還建立不起緊密的連接,往往肉動皮不動,行動不方便。蛻皮期間,節肢動物的意外死亡非常多。假如有家動物壽險公司,那麼這段時間的意外傷害保險應該是個熱門的險種。
昆蟲和蜘蛛都是節肢動物門的一員。蛻皮和昆蟲發育中的完全變态以及不完全變态是兩回事。蛻皮隻發生昆蟲的幼年。兩種變态方式是昆蟲從“小孩”長成“大人”的必備儀式。蛻皮卻是昆蟲“小娃娃”在不停地換尺碼更大一号的童裝。
(左圖:蠶蛻皮的過程 右圖:蠶化蛹為蛾的變态反應)
雖然和脊椎動物比起來,節肢動物門的這些生存策略顯得很低級,但是比起很多無脊椎動物,它們确實是很努力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它們“露骨”的小日子仍是蠻滋潤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