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擁有一段穩定的親密關系

如何擁有一段穩定的親密關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08:24:57

如何擁有一段穩定的親密關系?我們每一個年輕男女都希望早日找到一位“夢中情人”,和自己相依相伴,擁有和諧的親密關系,直到永遠,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如何擁有一段穩定的親密關系?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擁有一段穩定的親密關系(如何擁有和諧的親密關系)1

如何擁有一段穩定的親密關系

我們每一個年輕男女都希望早日找到一位“夢中情人”,和自己相依相伴,擁有和諧的親密關系,直到永遠。

很多人确實如願以償,找到了他心目中那個“特定”的人,但是有些人在生活中又不能随心所願,兩個人常會磕磕拌拌,矛盾沖突不斷。

時間長了,有些夫妻心生憤恨,無法忍受,最終選擇分手。分手以後,雙方都認為是自己命運不好,找錯了人,是對方傷害了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真的是“對方”不好嗎?

很多人雖然身處親密關系中,但是不太了解在親密關系表面現象背後的本質是什麼?親密關系中會經曆什麼? 在親密關系出現了問題以後,該如何解決?

今天我們在《親密關系》這本書中一探究竟。

本書的作者是克裡斯多福.孟,他是一位在個人及團體教練的領域上有近30年經驗的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咨詢師。他的教學遍及美國、加拿大、中國、日本、馬來西亞。

他說:“尋找真摯永恒的親密關系,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在親密關系中,你能不能獲得幸福,一切取決于你。

一、親密關系要經曆四個階段:

月暈階段、幻滅階段、内省階段和啟示階段。這四個階段,用書中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好的、不好的、醜陋的…和神聖的”這樣的過程。

第一個階段:“月暈”階段。

這一階段是最讓人心動、最美好、最浪漫的階段。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月暈”。實際上“月暈”是一個光學現象,出現在夜晚,月亮周圍的光圈。

月球本身不發光,它隻是反射太陽的光,所以“月暈現象”代表的是不實的光彩。

在生活中,月暈現象比較常見。如電影明星、歌星等,他們受到衆人的仰慕,是因為他們在演藝事業上的光環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光彩。

于是衆多影迷們、歌迷們被那些絢麗的光彩所迷惑,其實他們看不到事實。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明星、歌星也都是凡人,和普通百姓是一樣的。

當我們走進一段感情時,也會出現“月暈”現象。

一天,你偶然遇到了一個讓你心動的人,開始了你的浪漫之旅,你的親密關系進入第一個階段——月暈階段。

在這個階段,因為人類愛與被愛的基本需求,一對男女之間産生了強大的吸引力,這時就産生了月暈現象

我們看到的是自己想看到的“那個伴侶”,伴侶的實際情況我們往往看不到。

我們被伴侶不實的你想看到的特質所迷惑,這個時候我們已被愛情沖昏了頭腦。

那為什麼說我們看不到伴侶的實際情況呢?

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伴侶向我們展現的都是好的一面;二是我們不想看到事實。

兩個人剛接觸的時候,雙方都會努力表現,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說的話都是甜言蜜語。

而且這個時候也被“月暈效應”擴大了伴侶的優點。

你的缺點,在伴侶的眼中,也可能會成為“優點”,甚至明知你有缺點,伴侶也會“視而不見”。

比如伴侶抽煙,她覺得他抽煙的姿态非常有魅力;比如伴侶懶惰,不上進,在她的看來“累了就要休息”。

情人眼裡出西施,在月暈階段你認為伴侶哪一方面都好,所以這個階段兩個人基本不會發生沖突和矛盾。

随着兩個人在一起時間變長,彼此就會慢慢地展示全面的自我,這時才發現對方并不像“當初”那麼完美,缺點也很多,激情也開始退去,這時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幻滅階段。

這個階段就是發現對方“不好的”一面的階段。

很多人會認為,找伴侶是為了日後在一起好好生活,相互陪伴相互慰藉,我們的過去與未來的生活是無關的。

其實不是這樣。對于每個人來說,兒時最大的兩個心理需求是歸屬感和确認自己的重要性。

我們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是這些未被滿足的需求并不會消失,會進入到自己的潛意識中。

等到我們開始找伴侶時,便會在心中列舉出隐藏在自己潛意識中的未被滿足的需求清單,刻畫出一個理想的伴侶形象。找伴侶時我們就會按照這個形象去找。

兩個人在互相了解一段時間後,越來越覺得她/他好像不像當初那樣關注你了,回家也不那麼早了,暴露的缺點也越來越多了。

彼此慢慢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伴侶身上,不再有什麼隐藏。

書中有一個案例:

約翰和瑪莉同居一年多了,本來一切都好,但最近約翰越來越不能忍受瑪莉洗完澡把浴室弄得又髒又亂。剛開始他用輕松的語氣提醒她,可現在就會生氣地說她。

瑪莉也開始不能容忍約翰把音響聲音放得很大。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瑪莉從小,父母對她很嚴格。如果她玩完玩具沒收好,會被父親扔進垃圾桶,而且一個月都不準她玩;如果她不把衣服洗好,會被媽媽處罰等等。

父母過度地管教讓瑪莉覺得自己不過是父母眼中的麻煩。

現在約翰訓斥她,讓她再次感受到童年被家長過度管教的痛苦,揭開了她兒時的傷疤。

如果她沒有過去的這種傷痛,約翰訓斥她一兩句,她不會有這麼大的沖擊。其實她的傷痛就源自她兒時父母對她過度嚴格的管教。

那約翰呢?

他小時候,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忽視他的存在,一家人吃飯聊天的時候,他說的話好像都沒人聽,他的生日沒人記得,他的意見也沒人理睬...。

現在他和瑪莉在一起生活,又一次感受到沒人重視的感覺。他已經多次告訴瑪莉,洗完澡收拾一下浴室。

這次瑪莉還沒來得及收拾,又勾起了他兒時的傷痛。

在親密關系中,很多矛盾都是由雙方兒時的傷痛引起的,因為雙方都希望在這段親密關系中找回以前未被滿足的需求。

另外,我們一旦發現對方不符合自己心中的理想的形象标準了,就會産生改造計劃,讓對方變得和自己的夢中情人一樣。

比如,她胖,他會讓她減肥;他的知識面不廣,她會買書讓他看;他出遊不帶她去,她就會耍脾氣.......。

總之這個改造計劃會愈演愈烈,但這種改造必然會遭到對方的抵抗,兩個人之間注定會産生沖突,開始争吵,越吵對方越反感,你也覺得越痛苦。

處于親密關系中的兩個人在這一階段,會出現哪些偏差行為呢?

第一, 引起注意

我們小的時候,一般會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會哭鬧,或者會出去惹出一些麻煩,又或者會纏着父母要這要那....。

當你在成長過程中的兩大需求(歸屬感和确認自己的重要性)未被滿足時,長大以後進入一段親密關系時,你依然會有這些行為希望能引起對方的注意。

比如,你感冒着涼時,就會非常留意對方是否關心你;你沒有了工作,就會留意對方是不是計較你花錢….。

這些行為會成為你的一種生活習慣,你的這些小伎倆早晚會被對方識破,而且會給對方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第二, 權力鬥争

“權力鬥争”其實就是要顯示自己的重要性,看誰更有力量,這慢慢地就會變成雙方争奪親密關系控制權的戰鬥,都想在這段關系中能夠控制對方。

比如一方強行另一方改變說話方式、穿衣風格等,甚至伴侶的一些小怪僻,你以前覺得它很可愛,但是現在卻看不了,于是雙方開始了争吵不休。

在親密關系中,兒時的傷痛會複發,這會給人帶來心碎的感覺。 争吵就是為了避免承受成長過程中的傷痛給自己帶來的心碎的感覺。

第三,報複心理。

當一方傷害了另一方時,另一方就會很自然地産生報複心理,這是連一個小孩都會有的心理。任何人在受到傷害以後,為了保護自己,都會采取一些反擊行動。

比如,今天你不開車來單位接我,我回家就不給你做飯;或者你在家一直玩遊戲,不做家務,那我也不做家務,出去逛商場,總之你不好好待我,我也不會好好對你。

這些偏差行為衍生自我們沮喪的心,被我們錯誤的想法誤導所緻。偏差行為隻會導緻兩個人的關系漸行漸遠。

随着争吵,親密關系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内省階段

這個階段是親密關系中最為醜陋的階段。

我們在親密關系中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是無止境地追逐需求,如果有必要就操縱他人,給拿什麼就盡量拿,并在其他方法都失敗時選擇妥協;

第二條路是借由以下的方法來了解真正的自己;放棄期望,用溝通來達成讓雙方都滿意的結果,以及永遠把自己與伴侶的快樂一并當作優先的選擇。

大部分的人都時常在這兩種方法之間遊走。

如果你堅持走第一條路,也就是隻重視個人的需求,你就會和你的伴侶一直争吵下去,或試着控制對方,到頭來你的需求還是不能得到滿足,日漸失望、沮喪,最後一定會造成“自我放逐”,俗話說就是破罐破摔了。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有一道讓你感覺難以穿越的“牆壁”,你可能進入到“受害者監牢”裡,也就是你把親密關系當作監牢,這往往是由于你小時候的沮喪、無力感導緻的。

到了這種程度,你很有必要進行内省。認真檢視一下自己内心的所有想法,檢視一下反映在伴侶身上的自己的内心世界。

書中說:

隻要你心中有負面的部分,在生活中一定會投射到外在的你的親密關系當中。

你的伴侶就會很自然地接收到你心中醜惡的事物。如果你無法承認這些醜惡的事物是你的一部分,你就沒辦法愛它們。

如果你勇于面對沮喪的感覺并好好療傷,假以時日,你一定能得到改變,你的親密關系也會得到改變。

在這個階段,你要開始自我反思,正視自己的内心,這會為你的親密關系帶來轉機,親密關系自然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第四個階段——啟示階段。

這一階段是最為神聖的階段。

啟示會讓你了解了真正的自己,這時你才能意識到自己也有很多缺點,也萬萬不能把自己的問題轉稼成伴侶的責任。

書中說:

啟示的力量,能讓人學習并成長。

當你經曆了親密關系的前三個階段,也了解了親密關系中出現問題的根源,你就要有所覺醒,進入一段親密關系不能隻為了自己的需求。

你要學會放下一切個人的需求,進入到靈魂關系。靈魂的本質是無私的,你要學習無條件的愛。

當你對伴侶付出無條件的愛時,你也會得到滿滿的愛。

這四個階段的順序并不是固定的,我們也可以從月暈階段直接到達啟示階段,當然這些是因人而異的,隻是大部分親密關系會經曆這四個階段。

二、親密關系的本質。

01.親密關系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我們走入一段親密關系,是因為人類愛與被愛的需求,使伴侶之間相互吸引。

在生活中,我們渴求的不僅僅是愛,也渴望在這一段親密關系中,找回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未被滿足的需求。

所以,你在這一段關系中的所有行為,都是你内心世界的向外投射。

如果你的内心有很多未被滿足的需求,進入親密關系後,你就會對伴侶有諸多的期望和要求。

一旦你的伴侶不能滿足你的期望和要求,你就會失望。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我們要清楚,對方沒有義務要滿足你過去的需求,你不能把對方當作滿足你需求的工具。

再說,他也滿足不了你的這種需求。

02.親密關系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親密關系能讓人回想起最深刻的生活體驗,能讓你想起小時候的無力感、沮喪感:

爸爸媽媽不夠愛我,不夠重視我,我沒有自信等。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讓這種無力感影響你的生活。

我們要把親密關系當成學習無條件的愛的途徑,那麼你就可能穿越“牆壁”,發現真正的自己。

認識到自己的不完美,認識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知道自己沒盡到責任。

在人的一生中,能夠找到真正的自己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不進入到一段親密關系中,真的很難發現自己。

書中說:

沒有人會滿足我們的需求,沒有人會讓我們快樂,也沒有人該為我們所受的傷負責。

在四處尋找之後,我們終于了解到,我們所有生活經驗的因和果隻可能存在于一個地方——我們心中。

因此,我們能不能幸福,一切取決于自己,與别人沒有關系。

03.在親密關系中,學習成長,找到靈魂關系。

唯有親密關系,才能讓你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很多方面有待學習進步。

親密關系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學習成長的機會。

書中說:

在親密關系的前三個階段,都是追求個人需求所導緻的結果。在這幾個階段,我們認為個人的事就是重要的事。

既然我們所有的決定都受到個人偏見的影響,我們就很難用清明的心來分辨事情。

當你突破了難關,進入靈魂關系之後,你就會開始了解到,靈魂的本質是無私的。

它所關心的是更偉大的事——也就是愛為全人類所做的計劃。

有時候我們會心甘情願地放下一己之私,而追尋真正重要的東西——也就是愛。

在我們把愛當作首要目标的同時,個人的需求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最極緻的滿足。

它告訴我們不能隻為了個人的需求去傷害對方,讓我們明白要放下一切個人的期望,去追求更偉大的愛。

當我們把愛當作首要目标時,個人需求也會得到滿足,我們的親密關系也會變得和諧。

三、如何解決親密關系中出現的問題?

1.學會放手。

在這段親密關系中,我們要學會扪心自問:你對伴侶有多少期望?你願意不願意放棄這些期望呢”。

再問問自己:這些期望對伴侶來說,是不是合理呢?

這些問題值得我們花心思去思考。

深入思考以後,我們一定會醒悟,原來我們把對方當作滿足個人需求的工具,這絕對是錯誤的做法。

很多需求是你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滿足的,對方不欠你什麼,不要想着從對方身上得到滿足。

你一旦放手,放下對伴侶的所有期望,你會發現,你的内心将會被愛填滿。

2.學會有效溝通。

書中講了能幫助你有效溝通的八個問題,它們是:

01“我想要什麼”?這應該是進行溝通的最重要的問題。兩個人在發生争吵時,要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和他争吵?争吵的目的是什麼?你想得到什麼?

02.“有沒有什麼誤會要澄清的”。這個時候你有必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一看,哪一點是你誤會了對方?

03.“我所表達的情緒,有哪些是真實的”?有哪些情緒是沒有地方發洩,拿你的伴侶當了替罪羊呢?

04.“我或我伴侶的情緒,是不是似曾相識?”是不是小的時候隐藏在你潛意識中的情緒?我為什麼對這種情緒似曾相識?

05.“這種情緒是從哪裡來的?一定要找到情緒的根源,不能随處發洩,要學會控制情緒。

06.“我該怎麼回應這種情緒?能不能把這種情緒發洩到對方身上?

07.”情緒背後有哪些感覺?”是不是有心碎的感覺?舊傷複發時的情緒一旦爆發,來勢兇猛。你要做的就是充分地感受它,不拒絕,不反抗,過後你會覺得舒服很多。

08.“我能不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 如果你感到痛苦,就能發現對方的痛苦,所以愛她也就是愛你内心的痛苦,也就是愛你自己。

每次出現了某種情緒,多去想想這八大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

我想通過這種方式找到的答案是理智的。

3.解決問題的六大原則。(在此簡述,書中寫得很詳細)

分别是:要解決問題,必須先逃脫問題的框架;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僞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負責;自由并非來自答案,而是來自問題;

沒有什麼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

4.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事實上雙方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并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書中說:

想像你和伴侶坐在一張長桌的兩頭,在桌子的正中間,擺着一頂帽子。

從你的角度看去,帽子是紅色的;從你的伴侶的角度看去,帽子是藍色的。

你看不到藍色的部分,對方看不到紅色的部分。

如果要你們描述自己看到的東西,那麼你的說法就會和你的伴侶不一樣。

在親密關系中,即使兩個人都在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會出現問題,所以兩個人最好都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問題,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用《親密關系》這本書的作者的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話題吧:

“婚姻和親密關系的真正目的,是讓你踏上尋找真正自己的旅程”。

#父母成長##個人成長# 父母課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