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李曉楠
之前有段時間,我總喜歡“發呆”,哦不,是在“胡思亂想”
我的腦袋就像個開關壞掉的小馬達一樣,轉個不停,各種想法和畫面在我腦中輪播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呢?
常懷疑自己哪裡做錯事?哪裡說錯話了?
覺得身邊的人不喜歡我,針對我?
他怎麼還沒有回複我?是不是讨厭我了?
總覺得領導話中有話,眼神意味深長?
看完之後你可能在想“天呐,怎麼每條說的都是我”
看吧,你現在就在胡思亂想
曾經有一項研究發現,我們每天有47%的時間都在想與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無關的事上
不得不說“胡思亂想”确實會消耗一個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但沒有關系
那麼接下來
我跟大家仔細聊聊,我們為什麼會胡思亂想,又如何擺脫,逃離出敏感多疑的怪圈呢
01 你在胡思亂想嗎
我猜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曆
明明很早就躺在床上,什麼都沒幹,卻非常的累
看起來,你是什麼都沒做,其實,你的潛意識到處在“東征西戰”,散播負面的“病毒”消耗着大量的精力
精力和體力一樣,當天用完就沒了,需要通過休息進行“再生産”
這也是為什麼,你表面上看起來什麼都沒有做,卻依舊很累的原因
在胡思亂想中,負面情緒是最消耗一個人精力的,如焦慮,難過,沮喪,憤怒,恐懼……
就好比說,你在想象“告白被拒”就比“男/女神也喜歡我”要消耗精力
這種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精力在内部就被消耗的現象,叫做内耗
比如
想到之前跟朋友鬧不愉快了,就不由自主的想,到底是他錯了,還是我錯了?
剛才在飯局上,我是不是說錯話了?他們會不會誤會我?
他到底愛不愛我?不愛我為什麼要送我回家,給我買好吃的,愛我又為什麼總是回複表情包?
跟前任分手了,還是有點難過,心想“如果當初不去怎麼怎麼樣,我們是不是就不會分手?”
剛才演講有口誤好尴尬呀,他們會不會嘲笑我?
在這樣的情緒怪圈中,你覺得,自己不能再去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兒了,太浪費時間了,你想要好好學習和工作,卻發現大腦根本不聽你指揮啊!
不要着急,我們先去了解一下大腦胡思亂想的原因,更有利于解決這個問題
02 胡思亂想的原因
你知道嗎?
控制注意力有兩種意識
一個是顯意識,就是可以意識到,并且可控制的意識
另一個是潛意識,不容易意識且控制不住的意識
就像我們制定的各種計劃,目标都是在顯意識的作用下進行的
而發呆,幻想,走神等就是潛意識的作用
比如
顯意識:今天的學習計劃還沒完成,得趕快學習啊
潛意識:好難啊,我想追會兒劇
顯意識:不行啊,越往後越難就完不成了
潛意識:我管了,我沒心情,我要看劇
顯意識:他怎麼不回複我消息?應該在忙吧?
潛意識:再忙能兩個小時不看微信嗎?我看他就是不在乎你
顯意識:我學習這個有用嗎?
潛意識:看好多人都失敗了,萬一得不到回報,該怎麼辦?
當潛意識打敗了顯意識,我們就會陷入負面情緒的狀态中,無法控制情緒,更無法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了
那麼高效率的學習和工作是怎麼樣呢?
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
就是顯意識反敗為勝,穩居“C位”狀态
當你完全沉浸在學習或工作中時,就進入了心流狀态
什麼是心流?
當你沉浸在當下所做的事情或某個目标,能夠全神貫注,完全投入其中,十分享受的一種精神狀态
回想一下
以前你為了看小說或做自己其他喜歡的事情,而忘記睡覺吃飯,忘記周圍一切時,就是進入到了心流狀态
現在你已經知道,胡思亂想的本質是,潛意識在作怪,而想要擺脫它,隻要幫助顯意識得到“寵愛”,從而保證我們随時能進入到心流狀态
這樣一來,是否思路清晰了呢?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避免胡思亂想的方法有哪些吧?
03 如何擺脫胡思亂想方法一:轉移注意力
現在,我們玩個小遊戲
先不去想一隻白熊,尤其是它那圓圓的肚子
我猜,你腦子裡肯定有白熊的樣子吧
你看,大腦就是這麼神奇,它會讓你對外界的信息自動出現在腦海中
隻要外界的信息更有趣,你不注意它就會偷走你的注意力
更典型的例子
比如,你要哄哭鬧的孩子,該怎麼辦呢?你可以給他做個鬼臉,拿玩具逗一逗他,給他講個笑話,一瞬間孩子就被逗笑了
我們知道孩子是沒有“道德意識”的,以“感性”約束的,餓了就哭,開心就笑,全憑自己的直覺
所以我們隻要拿出對付小孩子的那套方法,就能讓大腦停止負面情緒的傳播了,便可以成功的搶回注意力
①:自己輕而易舉就能投入的事
②:自己非常喜歡,一接觸就會變開心的事
③:自己一直想做,但一直沒有去做的事
寫在小紙條上面,貼在顯眼的位置,當你開始胡思亂想時,就去做這些事情
比如說,你很容易投入到畫畫的狀态當中,當你胡思亂想時。就拿出素描紙和畫筆開始自己的創作吧
再如,你喜歡看綜藝,當你胡思亂想時,打開你喜歡的綜藝節目,治愈一下自己吧
又或
你想買一件衣服,但一直沒有買,那麼就去網上淘一套自己喜歡的衣服,人人在購物時總是會忘乎所以的
總之,當你意識到自己在胡思亂想時,沿着這三個方面尋找,可以幫你轉移注意力的事情,那麼就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幫你幹掉胡思亂想
方法二,改變視角
胡思亂想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源于看問題的角度
比如說
你跟同事打招呼時,同事沒有搭理你
你會怎麼想?
一種是:“他怎麼不尊重人?沒禮貌,是不是瞧不起我啊?”
另外一種是:“他可能事情太多了,沒有注意到我”
再比如
你給朋友發消息,兩個小時沒有收到回複
你會怎麼想?
一種是:“他怎麼不理我?到底有沒有把我當朋友?”
另一種是:“他也許在忙,現在沒有空”
這兩種不同的視角會帶來兩種完全不同的情緒體驗
那該怎麼做呢?
采用他人的視角來看待問題(他人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偶像,你的老師,你的家人)
很多人在分析痛苦的經曆時,很容易從自我視角出發,他們會反思事件是如何發生的,這樣就是在重播事情發生的經過,反而會讓我們的更加痛苦
而如果,從第三者的角度(旁觀者視角)看待痛苦經曆時,往往能夠重建我們對自身體驗的影響,能夠提供新觀點和方式解讀事件,反思事件思考時,為什麼會發生?而不是如何發生的
這樣得到的結論自然不同,情緒體驗也就不一樣了
比如說
你發現,領導話裡有話,眼神意味深長
從自我視角來看
“領導是不是對我不滿意呀?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然後開始了各種無止境的想象”
從旁觀者的視角來看
“是我自己想多了,如果真的是我哪裡做的不好,努力改進就好了,光想并不能改變什麼,不如行動起來,提高自己工作業務能力”
而且在現實生活中
朋友跟我們說他的煩心事,我們大多情況下都會覺得“這不是什麼天大的事兒”,而朋友卻感到十分痛苦和沮喪
這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我們看問題的視角不同,當你跳出自身的視角,想象如果我的朋友,我的偶像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會怎麼做?會持有一種什麼樣的看法?
當你這樣做時,你就會發現那些芝麻綠豆大的事兒,根本不值得難過
方法三,治愈追悔過去,恐懼當下,擔憂未來的想法
很多時候,我們胡思亂想的
無非是在
追悔過去:
“我當初如果不那樣做,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當初我如果再努力一點,我可能就考上研了”
恐懼當下:
“我做不好這件事情該怎麼辦呢?”
“這件事太難了,我不想做了”
擔憂未來:
“現在沒有錢,以後可怎麼辦啊?”
“我要是沒考上研,今年可就廢了”
……
雖然,我們知道,無論是追悔過去,恐懼當下,還是擔憂未來都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我們還是會不自覺的進入到負面情緒當中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之所以追悔過去,多半是因為,我們認為如果現在可以回到三年前,就不會有當初那樣的選擇了
可你是否發現
人是在一直變化,一直成長的看問題的角度也是在不斷的叠代
三年前的認知,當然沒有你現在的認知全面
比如說
三年前,你讨厭閱讀,讨厭學習,每天都在遊戲中度過
而當你經曆了一些事情,你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你變得努力,上進了
這中間需要有個過程的
很多人總是後悔,心想“我如果早早努力,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了”可即便你回到過去,也不會有什麼改變,因為那是你當時盡最大的智慧,所做的決策了
過去的你是根據過去的認知所做出的選擇,親愛的,請原諒過去的自己
之所以擔憂未來,是因為未來不可控,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的
可擔憂有用嗎?擔憂就能讓未來變好嗎?顯然不是的
而我們要知道的是
過去的三年造就了我們的現在,這已經無法改變了,而現在的努力會成就我們的未來
現在是可控的,與其想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不如把握好現在,造就精彩的未來吧!
方法四,加大人生的維度
不要讓自己的人生維度隻有一個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多面的,有家庭,親情,愛情,友情,娛樂,學習,職業,興趣……
如果你隻專注于一個維度,那麼但凡這個維度有一點動靜,你的世界都會天搖地動
就比如,我們特别不理解那些戀愛腦,沒有了男人,天天要死不活的,是因為她們把人生的維度全部都放在愛情上了
有段時間,我把所有的維度都放在了備考上,幾乎0社交,也不主動跟家裡人聯系
每天的時間都用來聽課刷題,聽課刷題了,也許你會覺得這樣很好啊,但問題是,但凡我學習上出了點問題,考試沒考好,我就感覺我的整個世界都坍塌了
也許你會問“至于嗎?”
當初的我,會毫無疑問的回答你“至于”
因為,當初我的世界裡隻有考試,好像考不好,我的人生就要毀一旦
現在想想,确實挺可笑的
考試隻是人生中很小的一個維度,還有職業,興趣,愛好,社交等各種維度
所以啊,我們要試着增加人生的其他維度
比如說,談戀愛了,也别忘記多和朋友出去玩兒,學習累了,就要發展一項興趣愛好,生活娛樂很充實,也别忘了多跟家裡聯系
總之,不要讓你人生的維度隻有一個,至少要有兩個
人生維度越多越穩定,這樣你就會把胡思亂想的時間放到另一個支點上,而不是跟自己死磕了
方法五,不對抗,接納胡思亂想的存在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個标題會很詫異
但你知道嗎?
當人們試着控制自己不去想某件事時,反而會想到得更多
實驗者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告訴17名大學生,“你們可以想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要想白熊”
平時,他們很難想到白熊,因為他們滿腦子都是感情,娛樂,考試的事情,但是,每當他們試着去想别的東西,思維就會不由自主的回到白熊身上
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多麼的困難
“我竭盡全力的去想除了白熊以外的其他東西,我想啊想啊想,所以……嗯……嗯……嘿,看這面棕色的牆,它像看起來就像……每當我試着不去想白熊的時候,我其實總是想着它”,一位被試者說
比如
你是否有過,當遇到一個煩心事時,你努力的克制自己,不去想它,結果煩心事就像“紮根”在了你的大腦裡,揮之不去
再如
你看了一部恐怖片,晚上睡覺時,告訴自己不要去想那讓人頭皮發麻的恐怖片,可是越控制不想,恐怖的畫面就會一幕幕的再次出現
你想試圖擺脫掉這件煩人的事情,他卻像飛镖一樣“嗖”飛回來了
這可以解釋現代人的很多失敗案例
失眠患者越想入睡,就發現自己越清醒
失戀者越想忘掉一個人,卻越忘不掉
憂心忡忡的人,試圖擺脫焦慮,卻一次又一次陷入到對困難的幻想
為什麼會這樣呢?
跟“不要去想”這個指令相關
這個指令分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讓自己不要去想,這需要努力自我控制,會消耗大量的精力和能量,這個過程稱為“操作”
另一部分則去尋找證據,證明自己沒有去想,而是在想别的事情,它自動運行,無需消耗大量經曆,這個過程為“監控”
而當“監控”尋找被禁的内容時,它會讓人不斷想起要尋找的目标,
就如
最想保守秘密的人,總是忍不住要洩密
努力不想打翻盤子的服務生,最有可能把調味汁弄到襯衫上
“監控”本來是想提醒你不要這麼做的,沒想到反而卻引起了潛意識對這件事情的重視
神經學家指出
大腦的潛意識不斷想到被禁止的内容,這麼做的結果是,你會想到感覺到或去做自己正在努力避免的事情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擺脫這種困境呢?
放棄自控,當我們不再控制那些不希望的想法和情緒時,它們就不會來煩你了
這件事說起來有點矛盾
就好比你失戀了,你越想忘掉他,你就越忘不掉,而如果你能接納自己想到他,反而會減少你想到他的可能性
越是壓抑消極的情緒,人越可能變得抑郁
越是想擺脫痛苦的想法,人越會變得沮喪
順其自然,與負面情緒和平共處
當你不再與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對抗時,你會有更多的自由
寫在最後
說真的,我也喜歡胡思亂想
很多時候,如,晚上睡覺前,早晨起床前,我都會想很多事情,想的無非是“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還有别人對自己的态度看法,人際關系方面的一些問題”
但并沒有改變什麼
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去想了一些無意義的事情
生活還是原來的生活,關系還是原來的關系
與其這樣
不如把胡思亂想的時間,放在強大自己,精進自己上當
當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時,自然就不會再為那些個芝麻綠豆大點的事情煩惱了
我還要賺一個億呢
哪有時間去想這些事兒啊?對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