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蘇轼蘇轍之間的手足之情

蘇轼蘇轍之間的手足之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03:33:05

每當重要的節日來臨的時候,最能引起人們的某種思緒。在我國,像中秋這樣的日子,因為人月團圓,更加容易引起四年的情緒。王維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所思的,是别人有而自己無的。

宋神宗熙甯十年,即公元1077年,蘇轼任徐州知州,蘇轍與之同去,并在徐州與哥哥蘇轼一起生活了100多天。在兩人一起過完中秋之後,蘇轍又要前去南都。分别之際,蘇轍寫下一首《水調歌頭》,表達兄弟手足之情。

蘇轼蘇轍之間的手足之情(七年未聚兩個中秋)1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離别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驿,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蘇轍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在詞的上片,他說我們兄弟離别得太久了,七年才一起過了一個中秋。想想,實在讓人覺得難過。我們相聚百日,卻又要分别,心中不免悲涼。

詞的下片,蘇轍直表心胸。他說在中秋宴會上,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可是時間不待人,不會為誰停留。今夜我們還能把酒言歡,等到明天就要天涯分割了。百日之樂,卻加重了内心的憂愁。面對茫茫前途,真怕像王璨那樣,仕途未蔔,又親人兩隔。

蘇轼蘇轍之間的手足之情(七年未聚兩個中秋)2

蘇轍的詞,讀來不免心重。字裡行間雖透露出對兄弟情誼的珍惜,對即将分别的難舍,但還是太悲了,多讀幾次,會受不了的。

蘇轍之所以會寫出如此悲涼的詞,就不得不提前一年蘇轼寄給他的另一首《水調歌頭了》。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宋神宗熙甯九年的中秋,蘇轼身在密州,與兄弟蘇轍已經七年未曾相聚。在明月當空、萬家團圓的中秋之夜,蘇轼想起了蘇轍,寫下了這首曠古爍今的中秋詞。

中秋詞,自蘇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

蘇轍收到此詞,内心難平。幸好第二年四月,兄弟兩人能夠相聚,并共同度過100多天的美好日子。

蘇轼蘇轍之間的手足之情(七年未聚兩個中秋)3

讀完蘇轍寫下的《水調歌頭》,作為兄長的蘇轼,覺得太過悲涼,不免要勸解蘇轍一番,于是和了蘇轍一首《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餘去歲在東武,作《水調歌頭》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從彭門居百餘日,過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餘以其語過悲,乃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為戒,以退而相從之樂為慰雲耳

安石在東海,從事鬓驚秋。中年親友難别,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準拟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裡,佳處辄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卧高樓。

此詞上片寫史,寫謝安事。謝安本來歸隐會稽,卻要中年出仕,此時的他已經鬓發霜白。與親友們難舍難分,隻能靠音樂暫緩憂愁。本想功成名就之後歸隐山林,卻沒想到落到“扶病入西州”的境地,最後隻能抱憾。

下片抒發情懷,寫内心感受。下片想象自己歸隐山林,和兄弟蘇轍一起詩酒同歡,過着簡單的生活。

“烏台詩案”之前,蘇轼一直在出仕與歸隐兩種思想之間徘徊。無論什麼時候,對蘇轼來說,與蘇轍的兄弟情是最重要的。

七年未聚,兩個中秋,三首《水調歌頭》,在這些數字和文字背後,我們看到的,是蘇轼、蘇轍對兄弟手足之情的诠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