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春捂秋凍技巧

春捂秋凍技巧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28 13:28:38

春捂秋凍技巧?俗話說,“春捂秋凍,老來無病”前幾天青島氣溫十幾度,許多人換上了漂亮的春裝,沒想到,來一波冷空氣閃了不少人那麼,到底什麼是“春捂”,又如何“春捂”呢?,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春捂秋凍技巧?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春捂秋凍技巧(莫急秋衣先别脫)1

春捂秋凍技巧

俗話說,“春捂秋凍,老來無病”。前幾天青島氣溫十幾度,許多人換上了漂亮的春裝,沒想到,來一波冷空氣閃了不少人。那麼,到底什麼是“春捂”,又如何“春捂”呢?

什麼是“春捂”

“春捂”,是指春天氣候乍暖還寒, 早晚及室内外溫差大, 加之常有春寒侵襲, 因此春天尤宜注意防風保暖, 衣服宜漸減, 不宜頓減。

“春捂”的好處

有利于調節人體的恒定溫度。因為無論季節如何變化,人的體溫總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體保持恒定的溫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出汗來調節;二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春天,氣溫時高時低,溫差較大,皮膚汗腺一會兒因寒冷而收縮,一會兒又因天熱而毛孔舒展,來回反複就可能導緻血壓升高。此外,人體在經曆了一個冬季的暖衣保護,自身調節機制已經适應了當前的動态平衡,如果過早脫去冬衣,就會破壞人體恒定溫度的調節,影響身體健康。

有利于抵禦風寒。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在春天開始複蘇,原先處于“冬眠”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一旦遇到“倒春寒”,人們常會覺得自己“不像秋天那麼抗凍”,特别是老人、兒童、産婦、慢性病患者,容易因不适應而受寒,甚至導緻過敏性疾病、骨關節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春捂”四大标準

凡事皆有度,“春捂”也是如此,過猶不及,自受其害。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适度的春季養生,才能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從氣象角度來說,“春捂”有四大标準,一是把握“春捂”時機,也就是在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未雨綢缪;二是把握“春捂”氣溫,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尤其是對兒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敏感人群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三是注意“春捂”溫差,日夜溫差大于8℃正是春捂的信号;四是“春捂”持續時間不宜過長,7到14天正是恰到好處,也就是說,當氣溫回冷需要及時加衣禦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讓體弱的孩子和老人逐漸适應氣候變化。

•小貼士•

“春捂”也不能一概而論,“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

如果“捂”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脫衣服;

如果覺得“捂”了身體出汗,則要早點換裝,不然捂出了汗,被風一吹反而容易着涼。

“春捂部位”

“春捂”絕不是亂捂。“春捂”的“捂”容易給人造成誤解,誤認為一定要穿“密不透風”才能抵擋料峭的春寒,或者捂到大汗淋漓也不肯脫掉冬裝。實際上,春捂是要講究科學的,捂得太過反而“沒病找病”。春季穿着應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于頭、背、腹、足底。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

捂背

背為督脈之海,也是陽脈之海,是一身陽氣彙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幾率;後背如果受寒,容易陽氣不足,有礙升發。

捂腹

腹部是陰經積聚的地方,腹部溫度太低會導緻胃腸道疾病、婦科疾病、男性生殖系統疾病出現。腹部保暖是保護胃、脾、腸,預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捂腳

春天防寒照顧好頭頸和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哪些人群需要“春捂”

老年人

老年人體内産生的熱量較低,并且循環系統已經不如年輕人,所以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需要“春捂”。

孩子

如果過早地給孩子脫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遇到氣溫下降,孩子就難以适應,容易患傷風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女性

初春季節,女性最容易因要“風度”不要“溫度”而造成一些疾病。如初春因着涼引發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婦科疾病的女性明顯增多。

哪些人不适合“春捂”

對于青壯年,尤其是那些體質偏于燥熱、陰虛或者濕熱的人,春捂就不一定适合了。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貼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