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意芳菲

古意芳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1 02:20:10

古意芳菲?來源:人民日報草木是一種文化孔子在講到學《詩經》的意義時,曾強調“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屈原《離騷》中運用大量香草意象比喻詩人高潔的品格,表達了詩人的無限情思與高遠抱負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古意芳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古意芳菲(芳菲菲其彌章)1

古意芳菲

來源:人民日報

草木是一種文化。孔子在講到學《詩經》的意義時,曾強調“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屈原《離騷》中運用大量香草意象比喻詩人高潔的品格,表達了詩人的無限情思與高遠抱負。

香草之芬芳,或為馥郁、或為清冽、或為辛辣,不僅寓志,還可祛病,在人們的倫常日用、一飲一啄、攝生養性之中,另有一功。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木 蘭

木蘭,又稱辛夷,姿容優美,芬芳馥郁,多喻君子。為現今的木蘭科植物望春玉蘭或紫玉蘭。其木可制舟槳。

辛夷入藥,辛溫開竅,解肌散表。南朝醫家陶弘景稱“小時氣辛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兩件香囊、兩件草藥袋中都有辛夷。可見,自古以來辛夷就作為香草随身佩戴,祛穢保健。辛夷是治療頭面疼痛和鼻塞鼻炎的良藥,也可用作面脂,能使肌膚光澤。

秋 菊

秋菊,菊花的别稱。《禮記》有雲,“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菊花秋天開花,色彩豐富,香氣獨特。

《荊州記》記載,漢代南陽有菊水,其源旁悉生芳菊,水極甘馨,常飲能祛病強身,人多長壽。太尉胡廣引種至洛陽,處處傳植。其苗可以入菜,花可以入藥,囊可以為枕,釀之可以飲。陶淵明賦予了菊恬淡超然、不媚于俗的人格魅力。高人隐士常種菊于籬落畦圃之間,以此自喻孤高絕塵。

菊花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之效。種類不同,功效各有側重。白菊長于祛風,貢菊主明目,杭菊善利咽,野菊可消炎。菊花不僅可泡水代茶飲,還能制成藥枕香囊一類,取其芳香之功。張愛玲在《金鎖記》中有一處閑筆,寫趙嬷嬷枕了一個菊花葉子枕頭,可使眼目清涼。想來為作者身邊所見常事,從另一個側面可以看出,菊花枕在近現代仍然十分流行。

蘭芷變而不芳兮

荃蕙化而為茅

芷,一般指白芷。蘼蕪白芷愁煙渚,白芷生長于林下溪邊等幽僻之處,幽香陣陣。

古時人們在立春之日多以白芷、桃皮、青木香三種香草煮水沐浴,以示隆重,也可祛除寒邪。白芷入藥,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善治外感風寒和頭身疼痛等症。

白芷芳香避穢,是制作防疫香囊的常用材料之一。《當代中藥外治臨床大全》中記載了一個防疫香囊三香散,取白芷、蒼術、石菖蒲、廣藿香等藥各3克,共研細末,裝袋置于香囊中,佩戴身上,時時嗅聞,可預防時疫。

荃,即菖蒲,得名于蒲類之昌盛者。香氣濃郁,可提取芳香油。千百年來,菖蒲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主角。

分食粽子、懸挂蒲艾、飲菖蒲酒的端午民俗沿襲至今。吳地風俗,以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即為傳說中的雄黃酒。以餘酒點染小兒的額、胸、手足心,可杜絕蛇虺之患。

夏秋之夜納涼,燃一把菖蒲和艾葉,輕煙袅袅,可驅蚊滅蟲。古人夜讀,常置一盆菖蒲于案幾之側,不僅詩意盎然,尤奏護目之效。

菖蒲種類繁多,如水菖蒲、石菖蒲、九節菖蒲等。端午節懸挂者多為水菖蒲。服食入藥則以石菖蒲為上,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理氣活血等功效。

戶服艾以盈要兮

謂幽蘭其不可佩

艾,艾草。植株馨香濃烈,入馔入藥皆可。

艾草是古代預防瘟疫的一株奇草。《本草綱目》記載有白蒿、白艾等,其中以湖北省蕲春縣所産的“蕲艾”為勝。舊稱五月五日采艾,或以艾絨熨灸,或以艾草與柳葉桃葉菖蒲等浸泡沐浴,可以辟瘟疾。

艾以全草入藥,溫經散寒、去濕止血。端午前後,濕熱之氣漸長,此時,家家戶戶灑掃庭除,采來艾草挂在門楣或煙熏房屋,其特殊芳香可驅蚊蟲。艾葉性溫,曬幹搗碎得“艾絨”,灸上一炷,溫通經脈,強身健體。以艾沐浴泡足,散寒通痹。

蘭,此處多指佩蘭。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佩蘭芳香宜人,可紉可佩,可膏可浴。

佩蘭入藥,性平味辛,有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表解暑的功效。制作香枕,可安神助眠;制成香囊,可醒腦辟穢。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中也有内裝佩蘭的香囊。用佩蘭泡水洗澡,正是“浴蘭湯兮沐芳”,可止癢舒筋活絡,還能緩解皮膚病。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離騷》中香草繁多,雖意象相似,卻各美其美。草木有本心,正如詩人借香草所喻的高志美德,香草的性味功效也本自天成,它們各自含芬吐芳。

(作者為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展覽策劃部主任,本報記者施芳采訪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